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歧路灯》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这与作者对儒家"心性"说的独特理解与创造性的运用是分不开的。《歧路灯》中对谭绍闻堕落与浪子回头的描写,形象而生动地演绎了儒家"心性"说。  相似文献   

2.
夏逢若是《歧路灯》中刻画得最为成功的形象之一,他的名字出自《左传》,他具有帮闲的性质但并不是一个成功的帮闲形象,而是一个市井无赖的形象。他欺骗谭绍闻,后来又帮助绍闻。他与谭绍闻一样同是误入歧途的青年人。  相似文献   

3.
该文把《歧路灯》的思想内容分成两个层次:一是教育主题,作者通过对主人公谭绍闻教育失败的描写,分别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几个方面为读者点燃了一盏歧路之“灯”。二是揭露现实,此书对封建末世丑恶的社会现象进行了广泛的揭露和批判,成为映射社会的一面“镜子”。作者对教育如此关注,正是出于对行将没落的封建末世的忧患。这两个层次可谓是“灯镜相映”——互为表里密切相连妙合无限!  相似文献   

4.
《歧路灯》现实主义局限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传统美学注重把伦理道德中的善恶观念作为判断美和丑的主要标志,因而各种题材的小说作品都力图把自己纳入伦理道德的轨道,《歧路灯》也不例外;《歧路灯》给谭绍闻安排了一条策名仕版的道路,适应了读者要求完满的趣旨;时代的矛盾及作者阶级、世界观的局限,也使作品出现了理性的评价与感性的错位  相似文献   

5.
《歧路灯》的情节结构主要是围绕着谭绍闻的生活经历展开的,在这个中心人物之外,小说写了若干个大大小小的故事,但每个故事又都与谭绍闻有着直接的联系。这就形成了该小说独特的情节结构:以一个中心人物安排情节,采用“伏线千里”以及“穿插”、“结住”等手法来组织故事结构。这种新奇独特的没有落入传统写法的结构艺术,在中国古典小说史上是一个独创。  相似文献   

6.
清代的李绿园在《歧路灯》中塑造了200多个人物形象,展示了当时社会形形色色的人物。本文着重分析该书主人公谭绍闻的妻妾孔慧娘、巫翠姐、冰梅的形象,研究李绿园对这3个人物塑造的得失之处,并从中见出其思想倾向对人物塑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清代的李绿园在《歧路灯》中塑造了200多个人物形象,展示了当时社会形形色色的人物,本着重分析该书主人公谭绍闻的妻妾孔慧娘、从翠姐、冰梅的形象,研究李绿园对这3个人物塑的得失之处,并从中见出其思想倾向对人物塑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歧路灯》重点描写了谭绍闻的婚姻,表现了作者对婚姻与两性关系的看法。李绿园对婚姻与两性关系的认识有着不同于封建礼教的一些看法,隐约表现出了一种新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流露了作者对封建礼教制约下的婚姻与两性关系的思考和不满。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对《金瓶梅》的借鉴、继承和发展,不少论者进行了研究。然而,被人斥为道学气十足的十八世纪长篇小说《歧路灯》,与历代被目为“诲淫”之作的《金瓶梅》又有什么联系呢?《歧路灯》的作者李绿园在《歧路灯自序》和书中,多处批评贬斥《金瓶梅》。然而,我们从《歧路灯》中发现这位以道学家面目出现的李  相似文献   

10.
李延年所著《〈歧路灯〉研究》是一部 34万字的研究著作 ,是作者“七易寒暑”完成的力作 (该书由中州古籍出版社 2 0 0 2年 7月出版 )。《〈歧路灯〉研究》于文本解读最成功之处是突出了《歧路灯》作为教育小说的特色。为此 ,全书开篇《引论》即专为“教育小说”界定意义。我们知道 ,“教育小说”与《歧路灯》为“教育小说”都不是本书的新创。但是 ,“从中国古代小说的实际出发 ,对‘教育小说’名称的内涵给以新的界说” ,这还是第一次。这个界说既是合乎古代小说实际的 ,又便于研究者具体操作运用 ,从而使全书的论述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石和…  相似文献   

11.
《歧路灯》中完成体动词“讫”的用例多达154次,其中“V+讫”148例,约占总数的96%,通过考察,可以看出“V+讫”格式从宋代到明清有日益盛行之势。语义组合方面,和前代作品相比,“讫”前非持续动词在《歧路灯》中使用已经非常普遍,这主要是由于“讫”受到“已”和“了”的影响,并最终导致了“讫”被“了”所取代。  相似文献   

12.
李绿园《歧路灯》从理学家教化的立场学习借鉴戏曲艺术,大量描写了乾隆年间从京师到河南首府开封的戏曲活动,在形成《歧路灯》内容与形式特点的同时,也加强并丰富了古代小说与戏曲两大艺术门类的融和交流。《歧路灯》作为一部章回小说,同时也是研究清中叶戏曲特别是河南中州地方戏曲艺术的宝贵资料。《歧路灯》的这一文献价值已经并必将更加受到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歧路灯》“把”字句可分为工具式、处所式、处置式、否定式等几类;融合式“把”字句、“把”共管多个宾语及“把”后谓语动词的消失等是《歧路灯》“把”字句的特殊形式;《歧路灯》里用于表处置的“把”字句占绝对优势,而且多用于口语中,“将”字句已经或即将从当时口语中退出。  相似文献   

14.
题材创新与题材融合的和谐统一,是《歧路灯》题材上的美学特色,其具体表现形式便是公案片断与世情小说、教育小说的有机结合。对这一美学特色具体内涵的探讨可分两个层面:一是将《歧路灯》中的所有公案片断看成一个整体,从题材融合、主人公形象塑造、结构布局、主题表现等角度进行探讨与考察;二是将《歧路灯》中的每个公案片断均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观察对象进行探讨与考察  相似文献   

15.
泪如泉涌     
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中描写萧颖士“不觉气咽胸中,泪如泉涌,大叫一声”。《歧路灯》九十三回中也有“冰梅泪如泉涌,不能自止”之句。后人遂将“泪如泉涌”作为成语,指眼泪像泉水一样涌出,形容极度悲伤。类似的成语还有“泪如雨下”。  相似文献   

16.
《歧路灯》是十八世纪李绿园所著的一部长篇白话小说.一百零八回.约六十余万言,“是一部描写十八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普通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式的作品”。《歧路灯》成书之后,一直流传不广,埋没了近二百多年,从1981年栾星的校订本出版后,引起了我国文艺界的重视。笔者认为《歧路灯》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艺术手法上都有一定的价值。李绿园原籍河南新安,他的一生几乎与十八世  相似文献   

17.
谭孝移,名忠弼,字孝移,号介轩,是《歧路灯》主角谭绍闻的父亲.他屡次参加乡试,均未考中,此后就浙辍举业,在家料理事务.平时常与娄潜斋等几位朋友作诗会文.曾被官府保举为优生,并送给“品卓行方”的大匾.后来朝庭下诏,让祥符保举贤良方正之士,谭孝移入选,进京面君.面君后告病归家,在书的第十二回就病故了.谭孝移生活的时代是明代嘉靖年间日见没落的封建社会,他及他的思想是那个确定的社会、特定的时代的特定产物.谭孝移是文学人物画廊中所罕见的,有着一定的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谭孝移学问醇正,为人老成方正.正象他的好友程希明所说的:“那个端方正直,一言  相似文献   

18.
《醒世姻缘传》和《歧路灯》是明清时期两部重要的家庭长篇小说,作者比较宏观地展现了明清时期的社会风貌以及家庭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其中所写的婆媳关系与传统的伦理道德大相径庭,《醒世姻缘传》中的薛素姐和《歧路灯》中的巫翠姐都是“恶媳妇”的典型。这种“恶媳妇”的出现,与当时社会风气的变化息息相关,同时也与作者的创作目的、创作心理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歧路灯》的研究始于本世纪 2 0年代。80年的《歧路灯》研究大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二三十年代 ,孙楷第、冯友兰、郭绍虞、朱自清等著名学者就对李绿园的生平资料作了初步考证与整理 ,并肯定了《歧路灯》的价值 ;六七十年代 ,河南学者栾星致力于李绿园与《歧路灯》研究 ,成绩最突出 ;80年代 ,《歧路灯》研究曾形成了一个小高潮 ,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另外 ,台湾和香港地区的学术界自 80年代以来对《歧路灯》也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歧路灯》的故事渊源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歧路灯》与《型世言》有很深的渊源。《歧路灯》与《型世言》第十五回故事的主要内容基本相同,且许多细节也相似或相同:《歧路灯》第二十九回与《型世言》第二十七回的故事情节相似,且有的细节描写也颇为相同。因此,可大体推定李绿园以《型世言》第十五回作为《歧路灯》故事的直接渊源或者是蓝本,同时,也借鉴了同书中的其他故事情节,敷衍成了自己的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