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振龙 《天中学刊》2006,21(3):91-95
建安文人一改此前文人对待文学和文人的态度,在文学活动中既表现出相对的独立自主权,又具有明显的视己为文学家的价值取向,并把当代文才非凡、具有一定文学实绩的文人,皆冠之以“文人”、“作者”等称号。这不仅是“文的自觉”在文人创作主体和文学批评主体上的彰显,而且是“人的觉醒”在文人文学活动和文人自身文学价值上的体现,是建安“文的自觉”化的“人的觉醒”。  相似文献   

2.
前辈学人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的觉醒”和“文的自觉”进行过阐述,认为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特点;而笔者认为这是在文学发展不同时期都应当存在的。本文梳理从魏晋到北宋山水诗发展的大致脉络,以苏轼山水诗创作为典型个案对“人的觉醒”和“文的自觉”做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3.
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和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是生态文学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生态文学有着积极参与现实的姿态和内在的伦理价值诉求,所倡导的“生命的文学”观念是对“人的文学”观念的修正和超越。所以,生态文学的生态主体性及生命的主体性,将其道德关怀由人及人性的关怀延展和超越到整个生态及自然生命的关怀。生态文学的现实语境决定了它理应自觉地履行其“生态责任”并自觉承担其“文明批判”的重任。生态文学在中国业已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生态文学在中国将有一个辉煌灿烂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试论“人的自由发展”的涵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的自由发展”既与“人的发展”相关,又与“人的自由”相联。活动是人存在和发展的方式,人的发展是在活动中并通过活动进行的;人的活动有自主与非自主两种状态,人的自由就是人的自主活动状态;人的自由发展只能存在于人的自主活动状态即人的自由之中,但人的自由并不等于人的自由发展。人的自由发展是人的个性自由的实现,主要是指人按照自己的内在本性的要求去支配自身的发展;但现实的人的自由发展又要受一系列客观条件的制约;因此,人的自由发展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从当今文坛重“物”轻“人”的现象谈起,通过对自由、道德的基本内涵、文学的自由与道德关系的探讨,来说明文学的自由要以普遍人性意义上的道德为底线准胂和规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文学”一词含义演变之考证,认为,所谓“文学”即语言的艺术,其特征是形式和唯美。而分析六朝骈文的文体特点又恰好体现了文学这一本质特征。因此,六朝骈文是文学本质回归的表现。同时,联系六朝士人精神状态的畸形事实,本着人的自觉是文的自觉的前提的理论认识,本文认为,六朝骈文是文学自身的畸形回归。  相似文献   

7.
试论人的类本质与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类的特性”,类的本质之特点是实践性、创造性,这是马克思关于人的类的本质的基本思想;教育在人的类的本质生成中的地位及作用可称作类的教育;类的教育是自觉的类的发展的一种现代观念:“自由个性”揭示了教育的方向,确立独立的人格意识乃教育的主要内容,“实现自我”表现了教育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魏晋时代是个风云变幻而又绚丽多彩的历史时期,本文着重分析魏晋风度的具体内容,并把它划分为“人的自觉时代”、“文学的自觉时代”、“艺术的自觉时代”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9.
创业教育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创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自由个性的创业者。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学说,创业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充分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创业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开拓性的社会主义创业者。因此,创业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自由个性理论即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理论,是马克思为之奋斗一生的共产主义理想的最高追求和价值目标,是构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但在这一理论的理解中,却出现了一种将“人的全面发展”等同于“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情形。“人的全面发展”的提法,偏离了马克思的自由个性理论,不能替代马克思语境中的“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源会计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目前比较成熟的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模式有对人力资源投入的角度来确认和计量支出的人力资源成本计量模式和从人力资源产出的角度来确认人力资源为企业创造的经济价值的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式,本文征对原有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模式的缺点和弊端,试从人力资源贡献角度探索一种新的人力资源会计核算方式。  相似文献   

12.
选择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或手段,有其深刻的人性基础,本文通过界定法治,阐述了中西不同的人性预设与治国模式的选择与人性预设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人性的不完善或缺陷是法治的人性基础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浅析战国秦汉儒家的人性管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论的假设是任何管理理论的前提之一。科学管理的前提应是对人性的深刻认识以及符合时代需要的科学的人性假设。而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中国古代人性论的发展史。因而,研究中国儒家的人性管理思想对创立适应中国国情的管理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振地 《柳州师专学报》2009,24(5):51-53,50
西方伦理学的发展总的来说是以对人性的理解为始基的。人性的内在张力构成了西方伦理学发展过程中道德基础之争的根本原因。以西方伦理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内在逻辑为基础,具体地分析人性的构成因素、人性构成因素各部分作为道德基础的作用及其相互之间的张力关系,或将解开西方伦理学视域下道德基础之争的谜团。  相似文献   

15.
人权最初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口号,但人权并非资产阶级的专利。从"天赋人权"思想的诞生到资产阶级人权文献的发表,从西方人权到世界人权,从个人人权到集体人权,从公民权到民族权和发展权,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人权概念不断被补充新的内涵而逐渐成为各国普遍接受的基本价值,并最终以国际法的形式确立下来。表明人权的概念不断完善,人权的保护不断加强,国际人权事业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目前的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存在一个根本缺陷--缺乏人力资本财产权法律制度的支撑。人力资本财产权法律制度能为产权制度创新提供法律支撑,建立人力资本财产权法律制度是产权制度创新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无论西方哲学还是中国哲学,都内蕴着人性的主题,直到今天,人的本质问题仍困扰着人们的思想。关于人的本质,本文区分了中外不同哲学家关于人性的理解,并从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入手,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本质论述的正确性,即"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界定对于批判"人的本质自私"的思想观点,对于提升自己的人性品格,弘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权新释     
人权的实质是以法律、道德等形式,对现实的人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作出规定,反映和处理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根据人人平等的原则所应有和实有的社会地位、需要和利益.就国家内部来说,人权的基本问题是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在国际上,人权的基本问题是国与国的关系.资产阶级宣扬的"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理论在反对封建统治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有其历史局限性.无产阶级人权观比资产阶级人权观更进步.推动人权事业的发展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源会计是会计的一个新兴的重要分支学科,它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对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主要解决计量尺度和计量属性两个方面的问题,在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过程中,对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进行分析,随着理论的不断完善,人力资源会计将向着更为量化和可操作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鲁迅对中国古典小说进行过深入研究,尤其对曹雪芹的《红楼梦》颇具真知灼见,他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定《红楼梦》为“人情小说”。笔者主要从题材取向、命意取向、故事取向、价值取向四个方面论述了《红楼梦》作为人情小说的基本特征,肯定了鲁迅对《红楼梦》研究的独特贡献,指出他是曹雪芹的真正知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