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国民政府主政后,将"修约外交"包装成"革命外交"并予以宣传、推动。九一八事变后,要求政府进行"革命外交"的舆论诉求迅速高涨,但南京国民政府的"革命外交"举措是将日本侵略行径诉诸国联并寄望于国际社会的干预。随着日本步步紧逼,舆论对政府"革命外交"的态度不断变化,由满怀希望到不满、怀疑,在"锦州中立化"方案后,更对"革命外交"话语本身产生质疑。为了缓解舆论压力,并为自己的软弱外交辩护,南京国民政府对"革命外交"进行新的诠释与构建。南京国民政府这一举措,让民众进一步看清政府"革命外交"的本质,放弃"革命外交"的诉求,"革命外交"淡出舆论视野。  相似文献   

2.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面对国内日益紧张的抗议局势,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了以戴季陶为首的特种外交委员会,委以外交决策大权.戴季陶接任后自感临危受命、责任重大,故而工作异常勤勉.本文拟就其后期紧随蒋介石,从抗战初期南京国民政府外交角度上谈谈他的外交努力和评价启示.  相似文献   

3.
王正廷,1882年9月8日生于浙江奉化,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早年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后赴日创办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日本分会,孙中山亲自为其主持仪式加入中国同盟会,1907年赴美留学。中华民国成立以来,先后出任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要职,1921年起兼任中国大学校长。1949年移居香港,1961年5月21日在港病逝。王正廷是中国第一位  相似文献   

4.
19世纪20年代,中国国内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民革命运动兴起,通过北伐战争,北洋军政府被推翻。期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期间的中外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局面,摩擦不断。1927年3月24日,发生了"南京事件",亦称"南京慘案"。事件发生之后,中美两国在长达一年的交涉中,不断逐渐调整双方关系。"南京事件"对中美两国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蒋介石亲美外交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讨论缔结对德“和约”与处理战后问题,这就是“巴黎和会”。1917年8月,段祺瑞政府对德宣战,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集团,因而中国也以“战胜国”的资格参加了“巴黎和会”。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共有五名,他们是陆征祥、顾维钧、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祖。陆征祥,曾任北洋军阀政府国务总理,出席“和会”时任北洋军阀政府外交总长,为首席代表。顾维钧,出席“和会”时任驻美公使。王正廷,1917年参加护法运动,出席“和会”时任护法军政府外交总长。施肇基,出…  相似文献   

6.
1917-1927年这一时期中国的政局风云变幻,美国在对待南方革命政府的态度上是很微妙的,因此,希望中国国内政局稳定,并且不被其他列强所独占,推行门户开放政策这是美国的一贯立场,当南方革命政府建立后,美国认为它妨碍了中国的安定,损害了美国在华利益,故对南方政府持有敌视态度,在外交上只承认北京政府。当南方革命政府在军事上的胜利和中国民族主义运动高涨,迫使美国修订其对华政策,放弃了华盛顿体系所确立的列强一致原则,率先承认南京国民政府,从而取得了外交上的对华优势。  相似文献   

7.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的十年间,对语言文字的改革问题非常重视。具体表现在选用和推行简体字,推行注音字母和国语运动。可以说,语言文字改革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这对我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1934年在南京发生的日本驻华使馆副领事藏本"失踪案",是日本对中国进行的一次外交讹诈,其目的是要将个体事件扩大化,借机出兵占领南京附近军事要地.突发这一外交事件后,南京国民政府当局在汪精卫主持下,在事件处理及应对方面表现出了临阵慌乱和一味妥协的态度,同时亦被迫采取了发动政府与民间力量广泛寻人等行动,并取得了收获,其结果意外地化解了这一突发的危机,客观上使日本的阴谋归于破产.从这件涉外突发事件的处理中,我们可以得到若干历史经验及启示:一是有关当局和当事人在遭遇外交突发事件时要沉着冷静,不能慌了手脚,要预先准备好预案,临阵才不致出错;二是要重视舆论导向,为解决外交突发事件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三是应适时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参与外交突发事件的处理解决;四是外交要由强大的国力为后盾,国家不强,在国际舞台上腰杆不直,就会总是受制于人,被动挨打.所以,要有效地防范和应对涉外突发事件,其最根本的办法是国家要迅速强大起来,使国际上居心叵测者不能也不敢轻举妄动.  相似文献   

9.
南京国民政府的盐政改革基本体现了其对现代化目标的追求,但在改革中出现的"验票"之举,却明显违背了其意旨。"验票"是南京国民政府摆脱财政困境的权宜之策,它构成南京国民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一个环节,有效地限制了专商与地方势力的联系,使盐商就范于以取得中央政府承认来换取自身利益的保证。所谓的南京国民政府验票的"政权基础说"以及验票的盐商集团"撵金运动说"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0.
南京国民政府执政前期在对外关系方面发起了修约外交,虽然修约外交的成果并不大,但是毕竟取得了一定成绩,关税自主权的收回就是南京国民政府修约外交的最大成果.关税自主权的收回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的收回也具有极大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