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许多学校开始加强审美教育,以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然而,审美教育还不是美育的全部。美育中有更为重要的内容,这便是立美教育。如果说审美教育主要培养学生认识美的能力,那末,立美教育则主要培养学生建立美的能力。认识美属于认识过程,建立美则属于实践过程。当然,审美过程是建立在立美实践基础上的,而建立美的实践又离不开审美能力,二者之联系自不待言,但二者之质的区别亦当明确。应当指出,对于立美教育,人们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浅谈英语自身的审美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审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审美教育的根本原則是“立美育人”。要立英语教学自身之美,其首要途径是挖掘英语自身所蕴含的审美因素,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英语自身的审美特性,提高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美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作用非常重要。美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美育是以"审美"、"美感"为培养目的的情感教育,美育是一种境界,是按照美的规律培养人塑造人的立美教育。立美教育是当代我国基础教育的主旋律,素质教育得到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具有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美感和愉悦身心  相似文献   

4.
审美教育不仅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促进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手段。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在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数学之美充满了整个世界,结构  相似文献   

5.
宋伟  王达 《河北教育》2023,(Z1):59-61
<正>“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是学校美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内涵和目标。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其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较之学校教育的其他方面,美育贵在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重在温润心灵、陶冶情操、品格养成,充分体现立德树人的价值与功能。  相似文献   

6.
审美教育不仅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促进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手段。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在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下面结合数学教学实际,谈几点认识和做法。一、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数学教学中的感受美,就是通过学生的感官对教师讲解的数学知识能敏锐地作出反映,产生美的感知和体验,受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是培养和塑造全面发展的人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美,绝不仅仅是外表和形式的,而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康的复合体。现代体育教学中的美育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促使学生爱美、健美、创美,从而获得美的仪表、美的心灵、美的行为、美的形体、美的动作,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那么,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呢?一、教师要利用自身的表率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首先要求体育教师注意培养自己的体育审美能力,对体育审美对象、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审…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中提出要“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的教育目标。这里指的是全面的审美教育,其内容包括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艺术作品的审美,审美教育首先应是形成幼儿良好的审美态度和艺术兴趣,幼儿不仅要感受美,认识美,而且还要在感情上体验美。如果没有美的感受过程,就不会有表现美的需要和动机,也不可能有丰富的表现内容,所以幼儿园的审美教育不应是单纯的知识技能教育和片面追求表现形式的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9.
林东翠 《考试周刊》2009,(43):148-149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是培养和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才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美绝不仅仅是外表和形式的,更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的健康的复合体。美育渗透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中的美育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促使学生爱美、健美、创美.从而获得美的仪表、美的心灵、美的行为、关的形体、美的动作,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0.
吴晓枫 《成才之路》2012,(19):18-I0013
教育的宗旨是育人,育真、善、美的新人。要让人们在立美、审美的活动中,由美导善、入真。美育的中介、主导作用能使规律的掌握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相结合,音乐的立美和审美对这个功能体现得更加集中和充分。人类在音乐立美、审美活动中,可把握创造性的关键,提高创造性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主要是通过对人的情感的激发,用美的事物和形象去对人们进行审美观念,审美情感和审美情趣的教育。其目的是陶冶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以及鉴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审美教育即美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与感受美、鉴赏美、体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挖掘美的因素,引导学生感受美;结合课文学习,指导学生鉴赏美;分析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创造美。审美教育“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在全面发展人的性格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人品格完善,心胸开阔,思路明晰。《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将“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作为教学目的之一,足见语文教学中美育的重要。  相似文献   

13.
李逢春 《广西教育》2008,(35):38-38
审美教育也称美育或美感教育,它是一种有教育作用的审美实践活动,它以美的对象为触媒,通过美的感受、感动、认识来获得美的享受,锻炼和提高主体的审美理想、情趣以及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主体趋向自由、和谐的全面发展。在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中,许多老师过于注重语法教学而忽略了文字美的赏读,过于注重条分缕析而忽视了内容美的感悟,过于注重固定化的传授而淡化了形象美的感动。  相似文献   

14.
刘导明 《教师》2013,(12):56
审美教育是培养人审美、立美的能力,从而促使人追求人生的情趣和理想境界为目标的教育。大千世界,真善美与假恶丑并存。人类在逐步走向文明的同时,也在不断追求意义生活、趣味生活,在不断地发现美,品析美,创造美。小学语文教学就是从最基础的品美  相似文献   

15.
审美教育,是通过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以及其他各种美的形态对于人施加影响而进行的一项教育活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  相似文献   

16.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主要是让学生学到领会事物美或艺术美的方法,产生美的感觉或体会,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中学语文教师结合教学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美育更具有特殊的意义。语文教材中包含着自然美、社会生活美、人物心灵美等内容,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知美、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的能  相似文献   

17.
立美是建立美的形式,是主体驾驭客体、创造客体,目的是通过主体审美意识的对象化向人类传递审美意识;审美是对于美的形式的愉悦感受,或对于丑的形式的抵制应答。歌曲《长相知》古朴、细腻、委婉、真挚,具有独特的意境美,欣赏时要从音乐美的立美和审美两方面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18.
审美教育的目的,是使社会成员能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以全面发展,使其能真 正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去积极改造客观世界,并不断净化自己的心灵。而审美教 育,就是要通过人的审美实践,“生产”出懂得美的规律,并能自由创造美的“主体” 以丰富人的本质。审美教育就是不断以美的形象、美的情感,陶养人的情操,净化 人的心灵,使其成为会欣赏美、积极创造美的崭新主体。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是培养和塑造全面发展的人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美,绝不仅仅是外表和形式的,而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康的复合体。现代体育教学中的美育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促使学生爱美、健美、创美,从而获得美的仪表、美的心灵、美的行为、美的形体、美的动作,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那么,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呢?  相似文献   

20.
育人始于立美,此之谓施教于美立美造人。施教于美立美造人,即学校根据其特定的培养目标,按照美的规律使学习者得以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在教育实践中,不仅德、智、体、美、劳各类教育过程所建立的教育形式会碰到一个美不美的问题,而且诸育之间亦有一个能不能相互协调、和谐结为一体的问题。因此,施教于美立美造人的过程既指融德育为心灵之美,融智育为灵活之美,融体育为健壮之美,融劳动为创造之美的单项教育过程,亦指由德、智、体、美、劳诸育相互渗透和交融所呈现出来的完美、统一的教育过程。教育过程的这种审美价值,决定了要将审美教育的手段广泛地渗透到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并贯穿于教育过程之始终,使教育合乎善的内容和美的形式而成为美的对象。近些年来,上海市香山中学围绕立美教育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值得其他学校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