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4h最高、最低气温预报是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对公众发布的基本气象要素,也是最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这就需要气象工作人员对指导预报进行全方位客观分析,对影响温度预报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达到快速准确订正指导预报,提高地市精细化预报准确率。本文对青海省海北州四县2010年5月至2016年12月的海北州气象台24h温度预报进行了检验,并对误差较大的样本进行了客观的统计分析,对24h温度的预报准确率进行检验。从预报温度准确率月变化图看,最低温度的预报准确率除海晏县外均高于最高温度的准确率,逐月最低气温与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趋势线有一个较好的同步性。从整体来看,最低、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都在2月和8月最低,在5~7月、11月偏高。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也有很强的季节性及区域性,海晏县、刚察县夏季最低秋季最高,祁连县、门源县春季最低秋季最高。从最高(低)温预报绝对误差4℃的样本中挑选了62天影响全州3个及3个以上站点的个例进行逐日分析,总结出大幅度影响最高、最低温度的形势有:预报降水范围和强度偏差型、预报地面冷空气影响范围和强度偏差型、预报高空冷暖平流影响偏差型、预报高空槽强度移动偏差型、预报云量偏差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2015年青海省50个国家站点实况气温数据,开展了对WRF中尺度预报模式预报逐小时的准确率、预报偏差、平均绝对误差检验。检验结果表明,WRF模式对青海省平均预报绝对误差3.7℃,预报准确率43.1%;对预报结果进行平均偏差订正后,全省平均气温预报准确率提高到75%,平均绝对误差下降到2.5℃;对逐小时平均偏差分析表明WRF模式预报各时次存在系统误差,以西宁、茫崖为例,拟合逐小时平均偏差订正后,预报准确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绝对误差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天气预报质量国家级检验方法,先将2016年8月~2017年9月中央格点指导预报(青海省)最高、最低温度格点值插值到50个站点上,再进行评分检验;针对检验结果可以看出,部分站点部分月份的预报误差较大,说明系统性预报偏差明显;也可以看出,大部分站点在进行系统性订正后可明显提高其准确率;订正方法可基于最优订正值进行订正或滚动订正方法进行订正,最佳方法是利用建立在数值预报和集合预报基础上的MOS温度预报等方法进行订正。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1年和2012年9、10月瑞万思集成气温预报资料,对锡林郭勒盟地区15个预报站点的24h最高、最低气温进行检验,找出了主观预报订正参考值,提高了温度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从Micaps数据库中读取欧洲气象中心细网格模式的2m温度预报数据,利用降尺度方法获得包头市各站点各时次的气温预报值;从主服务器中读取各站点各时次的观测报文,并进行解码,得到相应的气温实况数据;把预报数据和实况数据进行比对,根据现行预报质量评分方法,对EC■Thin的预报准确率和预报误差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订正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6.
利用2022年常规5 min间隔地面能见度观测资料、ECMWF及CMA-GFS模式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格尔木辖区内14个观测站的能见度观测资料与能见度模式预报数据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1)ECMWF模式较CMA-GFS模式能见度预报准确率稍高,ECMWF模式临近时次预报准确率较前一时次有略微提高,5 km准确率较3 km准确率高10%,总体上两种模式预报准确率均较差。(2)ECMWF模式预报值与观测值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并且临近时次起报的预报值方程拟合度更高;ECMWF模式较CMA-GFS模式更接近观测值,但数值偏高,ECMWF模式的预报值存在20%左右的高估,而CMA-GFS模式存在70%左右的高估;ECMWF模式临近时次起报的预报场与观测值的离散程度更低,而CMA-GFS模式则相反。(3)从时空变化特性来看,两种模式的能见度预报值较观测值有数值偏大、时间滞后、落区偏南的特征。检验结果对提高当地能见度客观预报准确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利用递减平均法和滚动偏差订正法,在对2018年1月~12月宁波各区县(市)CUACE模式预报性能评估的基础上,对同时段的CUACE模式AQI预报值进行了订正。结果表明:CUACE模式在宁波地区的AQI值预报结果普遍偏小,不同起报时次、不同预报时效的空气质量等级预报正确率差别不大。模式对2018年宁波区域性污染天气的AQI预报值偏小明显。订正后,标准误差、平均偏差和归一化偏差均明显减小,订正效果显著,且2种方法的订正效果差别不大,随预报时效的增加订正效果波动小,稳定性较好;2种方法对宁波各区县(市)0~72 h空气质量等级预报的正确率提升较明显,订正后普遍达到60%以上;宁波发生区域性污染天气时订正后的AQI预报值更接近实况值。  相似文献   

8.
检验和对比分析了2013年全年云南省气象台和州(市)气象台对云南区域的天气预报质量。结果表明,云南晴雨(雪)预报准确率在干季和雨季的差别明显;气温预报特别是滇东、滇西北2个区域的预报准确率较低,最高气温预报质量最低的月份出现在季节转换、雨季开始的5月;而最低气温预报质量呈明显的单峰型,在主汛期7—8月达到最高值。通过对云南省城镇天气预报产品的客观评估,可以让业务管理者及产品使用者更全面地了解云南省天气预报质量现状;对预报业务人员来说,可以通过预报质量检验,分析预报误差产生原因并加以改进,从而进一步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风电场风速预报集合订正方法的尝试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滢  宋丽莉  程兴宏 《资源科学》2013,35(3):673-680
以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中心风能预报系统(WINPOP)预报的甘肃HYZ和GHK两个风电场2012年大风月风速预报结果为基础,利用BP神经网络法(简称BP法)和自适应最小二乘法(简称LS法),采用两种训练样本构建方案对风电场风速预报进行订正试验,并尝试性使用神经网络集合方法对订正后的风速进行集合订正试验.结果发现:①经BP法和LS法等的直接统计订正及其集合订正后风电场风速预报效果明显优于WINPOP直接预报效果,且集合订正效果优于任何一种单一的统计订正;②与WINPOP直接预报相比,单一的统计订正及其集合订正都能较好地消除系统误差;③与单一的统计订正相比,集合订正具有更为明显的平均误差小、好日子率高、风速预报日变化幅度误差小等优势;④无论是HYZ风电场还是GHK风电场,随着预报时效的增加,各种预报(或订正)误差无显著差别.各种预报或订正方法的预报误差均随风速的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大,随3h气压变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FY2C卫星降水估计效果检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6年夏季6—9月FY2C的6小时降水估计资料应用双线性二次插值法进行插值,得到的西藏地区38个站点降水估计值与降水实况进行统计检验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FY2C降水估计检验反映出对少雨气候区域的晴天预报效果较好,对于多雨气候区域的小雨和中雨预报效果较好,对于沿江一线的预报准确率稍差;大雨、中雨和小雨的预报准确率逐渐递增;白天准确率高于夜间。此检验结果对风云2C的进一步应用以及短期预报、临近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2018年1月6日~10日乌海市出现了大范围的降温过程。利用WRF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运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GFS预报场资料,对此次降温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评估了不同陆面参数化方案对这次降温过程的模拟能力。结果显示不同陆面参数化方案都能较好地模拟此次降温过程的温度变化特征,模式对高低温的起止时间把握较好。通过对乌海市机场、巴镇和乌兰镇3个站点作比较,发现5-layer thermal diffusion和RUC陆面参数化方案均能较真实地模拟出温度变化特征,且5-layer thermal diffusion和RUC参数化方案较其他方案预报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EC细网格2m温度、天气在线、瑞万思和中央指导预报中的温度资料,对乌兰察布市2015年秋季全市发生的一次大到暴雪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和温度预报释用,发现在暴雪天气下,EC细网格2m温度订正后的24h最高温度资料准确率较高;而瑞万思的24h最低温度资料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张炎 《科技通报》2020,36(7):29-34,38
对浙江省连续4年短期天气的国家级、省级客观指导预报和各预报台站的主观订正预报进行评估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各级的订正预报存在明显的必要性;各级预报的预报能力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地理差异,以及受重要天气系统影响下存在差异。评估分析的结论对今后预报技术改进提供了清晰的重点和目标。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CIMISS资料,对CN模式模式、EC模式模式、Germany模式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EC模式对于察隅大部及墨脱南部预报量级偏大,同时中雨、大雨空报率较高。EC模式对于林芝东部、南部的降水TS高于Germany模式和CN模式,对于察隅、朗县Germany模式的TS要高于EC模式和CN模式。大部分情况下当预报降水量在10mm以下时候,预报与实况相差不大,无需订正。10mm~25mm的降水,在经过订正系数订正后再进行二次订正(除以2),量级基本同实况一致。预报量级在25mm~50mm订正后进行二次订正(除以4)反而接近实况。  相似文献   

15.
2008年4月19~22日青海省出现了一次全省性寒潮(降温、降水、大风)天气过程,本文在总结以往寒潮预报指标的基础卜,结合实况场及数值预报场,对这次过程做出了24~48h的准确预报。预报与实况相比较,总体预报比较成功,第一,准确预报了寒潮爆发的时间;第二,准确预报了寒潮降温的幅度及大风沙尘天气;第三,准确预报了降水的性质、强降水的落区。但也有一些失误:一是降水预报范围有偏差;二是降水量级预报偏小;三是最高、最低气温预报与实况相差较大。本文总结的预报思路及预报指标,为以后预报这类天气可作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两种统计降尺度模型在太湖流域的应用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祁  徐宗学  蒋昕昊 《资源科学》2012,34(12):2323-2336
本研究采用A1B情景下大气环流模式BCCR输出的大气环流预报因子,同时应用两种统计降尺度模型ASD(Automated Statistical Downscaling Model)和SDSM(Statistical Downscaling Model),预测太湖流域8个站点未来两个时期(2046年-2065年和2081年-2100年)的日最高、最低气温和降水。重点针对两种模型中的预报因子选择、模型率定和验证以及建立的未来气候变化情景结果,对比分析两种模型在太湖流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预报因子选择方面,依靠人为主观判断的SDSM模型和提供自动预报因子选择方法的ASD模型选择的预报因子基本一致,因此ASD相对优化了预报因子的选择过程。在率定和验证效果上,两种模型对气温的模拟效果较好,对降水的模拟效果不佳,但是ASD的模拟效果要好于SDSM。在未来两个时期,两种模型模拟的未来最高和最低气温变化并不显著,但从多年平均来看,ASD模拟的气温略有上升,而SDSM模拟的气温略有下降;相较气温,未来降水变化较为显著,ASD模拟的降水量增幅明显高于SDSM模拟的降水增幅。综合考虑模拟的结果并结合他人的研究成果,认为ASD对太湖流域未来气候的模拟优于SDSM。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0-2016年气温、降水和大风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聂荣县各季气候变化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聂荣县气温变化为双峰型,有两次升温过程,但整体上是小幅降温趋势[1];降水量总体呈相对稳定趋势,但降水量各月的变化都不一致,有些月份是增长的,而有些月份是缓慢减少的。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2001-2008年西宁探空资料计算的部分物理量,西宁周边测站12h累计降水量,利用散点图及采用均方根阈值法得到:越大越有利于降水的因子有JI、IQ、CCL、CCL_T;越小越有利于降水的因子有SI、BI、MDPI、Ls;偏大有利于降水的因子有ICC;偏小有利于降水的因子有SSI、Shr、SRH;获得不同时次下不同物理量的单因子阈值,如08时IQ阈值为1610.8-3440.7g/kg;在单因子阈值的基础上采用分明矩阵构建12小时内东北部农业区大到暴雨的预报模型,其中08时最佳方案有3种,20时最佳方案6种。基于预报模型,利用2009-2015年的资料进行验证,其中08时大到暴雨预报准确率9%左右、20时13%,若结合模式预报结果,以2015年7-8月EC细网格产品为例,08时大到暴雨预报准确率达40%,20时预报准确率达28.57,由此可见构建的大到暴雨的客观模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EC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对2015年10月6日~8日和2016年1月20日~22日两次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EC细网格资料中的2m温度场预报资料能够较准确预报出48h的降温幅度,从而提高了寒潮预报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乌兰察布市两次寒潮天气都是受贝湖冷涡南下造成的,500hPa和700hPa天气图上都有强的冷中心和强的锋区控制,在850hPa天气图上有很强的斜压性;2016年1月的降雪性寒潮天气明显比2015年10月的大风性寒潮天气强度强大范围广;EC细网格2m高度上的温度能够较准确的预报出48h的降温幅度,使预报员对寒潮天气的起止时间、强度和落区有一个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气温精细化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淑侠 《青海科技》2009,16(3):46-48
本文利用T213数值预报模式的基本要素预报场和物理量诊断场资料,以及相应时段内青海省51个测站的气温资料,采用多因子线性回归MOS统计方法,开展了青海省51个测站48h内间隔为3h的短时效气温精细化预报,以及1-10d每隔24h的长时效日最低、最高气温精细化预报。对西宁市2008年6月,2009年3月预报效果检验表明:当天气形势变化较平稳时,MOS方法制作的气温精细化预报结果稳定,当有特殊天气或转折性天气时,预报结果不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