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解释学是一种研究理解和解释"文本"的哲学,是一种关于理解和解释"文本"的系统理论。解释学视野下的儿童文学表现出思想感情美育的人文性、学科内容蕴藏的认知性、故事文化内涵的丰富性和人文精神展示的审美性等特点。解释学视野下的儿童文学教育体现为"文本"意义的审美生成过程,将学生的解读作为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活动,要求教学符合儿童的理解方式、鼓励儿童主动参与文本创造、促进创新思维发展等。这是儿童文学教育的重要命题,将直接关系小学语文教育的功效和成败。  相似文献   

2.
解释学主要是指关于文本的意义理解与解释的理论和学问,它的方法论意蕴主要包括视域融合促成新意义的生成、超越文本促成新思想的发明、主体间性的关系是视域融合的必要前提、解释学循环是个体认识发展的重要机制、文本意义的增益需求理解和解释、彼此共识的达成依赖于对话与互动、一切的理解建基于个人的历史经验.解释学方法论对教育研究的启示在于:教育研究应将对象"文本化",促进文本意义的生成,形成一种新型关系,深入挖掘教育存在的本质意义,使用解释和理解的方法,将其作为一种对话,了解并解释教育事实背后的意求.  相似文献   

3.
以解释学为理论基础展开对课程内容的研究,尽管解释学与教育的联系源远流长,在古希腊时期就已存在了,但是鲜有从解释学的角度来理解课程内容的研究。传统解释学认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就是对课程设计者用意及目的的复制和再现;而哲学解释学则认为,课程内容作为理解的对象处于不断的解释和发展中,理解的本质是创造,课程内容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4.
雷春华 《考试周刊》2014,(76):157-158
<正>一、解释学概述解释学又称为"诠释学",解释人们如何理解,揭示的是人类精神活动中的"认识"问题,是对意义理解与解释的哲学研究。多数文献把解释学发展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三次转向的解释学理论:第一次转向是"圣典式"的理论方向。这种解释学流派以19世纪哲学大师施莱尔马赫等人为代表,是方法论导向的解释学。在施莱尔马赫看来,解释学的目的是寻求文本及作者原本意义,即初始意义。他认为,文本和意义之间必须一一对应,  相似文献   

5.
比较教育的多元文化主义研究范式源于对普遍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扬弃,它以解释学的理解为核心,坚持开放的解释观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然其本身也存在不足,对我国比较教育研究发展既有启示也存在困扰,如理解中的"先见"、价值判断及借鉴与反思问题.因而,在新时代背景下,多元文化主义研究范式需要不断调整自身,纳入田野考察的研究方法与和谐共生理念,时刻反省自身以适应时代及研究需要.  相似文献   

6.
情报学体系结构不仅是对情报现象理解与解释的结果,同时情报学体系结构也具有对情报现象解释的功能。国内外对情报学的解释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处理、情报技术,情报学理论研究主要是以解释学为方法论,认识情报过程与人类的理解与解释过程的关联性,以及情报系统的设计技术问题。情报学体系结构也需要进行解释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解释学,又译为释义学、诠释学或阐释学.广义地说,解释学是关于理解"本文"(Text)的理论.这里的"本文"可以宽泛地理解为一切以书面文字和口头语言表达中人类语义交往的形式.解释的范围包括:对本文的作者、本文的结构和意义、读者接受本文等等的理解和说明.解释学与具体的注释学、训诂学等不同,它是从总体上对理解和说明本文问题进行综合的理论研究.当代哲学解释学则是通过解释本文,进而对人类全部意识形态的一种哲学反思,是一种解释世界本体的世界观.解释学是当代西方正在流行的一种哲学理论.它主要产生在德、法两国,六、七十年代以来在欧美各国得到了较快传播.历史上,解释学最初本来是一门关于注疏、训诂  相似文献   

8.
解释的范式转换对法律解释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奠基于法律解释学的一般解释学在发展中先后出现了解释的范式转换,即从特殊解释学到一般解释学的转换;从理解的方法论、本体论向文本论的转换;从作者中心、读者中心向文本中心的转换。西方解释学的解释范式转换对法律解释学发展的影响在于,法律解释学开始关注解释学的共同属性,应当以理解为基础;法律解释学既要探索解释的方法,也要关注理解与解释的本体问题;法律解释的出发点和重心在于法律文本。  相似文献   

9.
翻译与解释存在渊源关系,解释学主张翻译即是解释。理解的历史性意味着翻译无法摆脱其历史局限性。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对理解历史性的研究,为翻译理论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解释学与哲学解释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释学是以理解为研究对象的。理解的旨趣在解释学的发展进程中发生了悄悄的转向,形成了解释学与哲学解释学的分立。就其本性而言,作为解释学研究对象的理解是对文本的理解,而作为哲学解释学之研究对象的“理解”本质上是对历史的认识;解释学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具体科学,哲学解释学属于哲学。解释学与哲学解释学两者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但两者的区别是基本的,是两个不同的学科。  相似文献   

11.
诠释学是在西方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研究理解问题的学问,它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野。为了使人们对诠释学学科理论有较清晰的认识,本文从诠释学的发展历程、诠释学的研究对象、理解的目的、理解的条件、理解的性质几个主要方面对诠释学作了理论探究。  相似文献   

12.
理解与解释的关系是人类科学活动的基本关系。作为理解、解释与意义的哲学理论,哲学解释学研究科学解释具有合理性:符合哲学的本性和世界哲学的发展趋势,是科学的人文主义理解的实现,并且预示着一种新的科学解释观的出现;同时这种研究又是可能的;哲学解释学的本体认谢使之超越了传统解释学对科学解释与人文科学解释所做的对立性解释,其理论表现出来的主观性倾向也将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念的引入而得到克服。  相似文献   

13.
解释学循环是解释学的核心问题。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对于解释学循环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理解和解释作为人的存在方式上升到了本体论高度。已经实现的理解构成前理解,并作为进一步的理解扣解释的基础,二者形成一种循环关系。海德格尔反驳那种认为二者是循环论证的指责,并进一步主张前理解、理解和解释之间构成的解释学循环关系,所袁征的正是作为有限性存在物存在着的人根本的存在特性,为人所特有。借助于海德格尔的思想,通常意义上的理解过程中的整体与部分的循环关系得到了阐明。  相似文献   

14.
诠释学与质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诠释学对教育研究活动具有指导作用,“理解”与“诠释”是质的研究方法的理论前提质的研究是对人的研究,其目标就在于通过理解和诠释获得“意义”。  相似文献   

15.
解释学是一门专门研究意义、理解与解释问题的学问,其教学语用学意蕴主要体现在:解释学注重解释和凸显原意,为实现师生话语理解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方法论支持;解释学强调此在,关注生命,为实现师生自我理解开辟了道路;解释学重视历史效果,提倡视界融合,为实现师生相互理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诠释学是关于理解和解释的学问,它围绕着“意义”展开其主题。诠释学中关于文本理解和解释的理论可以给我们理解教材文本的意义提供一定的借鉴。在当代诠释学的视角下.教材文本的意义具有开放性、历史性、生成性和创造性、主体参与性、时代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诠释学是关于理解和解释的学问,它围绕着"意义"展开其主题。诠释学中关于文本理解和解释的理论可以给我们理解教材文本的意义提供一定的借鉴。在当代诠释学的视角下,教材文本的意义具有开放性、历史性、生成性和创造性、主体参与性、时代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解释学与西方心理学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解释学对人文科学心理学、存在心理学以及心理学的后现代转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解释学视人的心理和行为为解释的文本,使对意义和价值的理解进入心理学,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视野,丰富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并使人文科学心理知识的合法性得到确立。然而,解释学并非完善,这就造成了其在西方心理学中运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