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知识界、文化界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恐怕就是“知识经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有关“知识经济”的图书已经出版了近百种,成为1998年的出版热点之一。 那么,在走向“知识经济”时代,或者在进入知识经济社会后,出版业将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呢?用一句套话说,就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 1、出版是通向知识经济的基石。“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的经济。到目前为止,出版  相似文献   

2.
中国英文科技出版物:如何走向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出版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出版的图书和期刊种类跃居世界前列,步入了出版大国行列。科技出版也与整个出版业同步发展。据统计,我国目前出版科技图书26 000多种,科技期刊4 300多种,居世界各国之首。但是,我国出版业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出版物和版权输出少就是两个突出问题,这也是我国科技出版物走向世界的“瓶颈”。出版物走向世界应当包括两个主要指标:一是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二是出版物及版权的贸易输出量。前者主要为研究人员所关注,后者主要为出版工作者所关注。虽然我国图书的海外市场…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初:出版业的“变形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传媒业的出版业将如何转型,以应对扑面而来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请看——现代出版业,早已纳入传媒业范畴。而传媒却是个变形的精灵,不但分身有术,而且随缘而易,在时势变局中消长自如,行之有道。变化是肯定的。“变形”是指原有形态的演变和延伸,原有形态的变化和发展。一、打开一个纸世界,出版进入传媒时代现代出版,如果还仅仅维持以往的“纸”上谈兵,那无疑将走向一条窄路。纸质图书将以打开一个“纸世界”而获得重生。我认为,出版物的第一大变形,即在于实现纸质图书与传媒家族的连接。今天,如果出版业将自己看作相对于传媒业的另一…  相似文献   

4.
国际连续出版物号(ISSN)标准近期将有可能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讯国际标准ISO3297:1998——国际连续出版物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ing,简称ISSN)是对连续出版物的标识,在世界具有唯一性。这里连续出版物(Serial)的定义是“印有编号或年月标识,定期或不断更新并计划无限期地连续出版的出版物”。连续出版物包括期刊、报纸、年度出版物(如年鉴、年度报告、目录等)、丛书、学报和学会的会议纪要等。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意识到不断更新的网站等具有与连续出版物相似的特征,也需要进行识别和标识。2002年在图书馆领域,一个新的概念产生了,这就是连续性资源(continuing resourc…  相似文献   

5.
<正> 笔者曾撰写过“IEEE 周期性出版物评述”一文(刊登于《大学图书馆通讯》1986年第6期和1937年第1期),全面介绍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学术团体1985年出版的全部57种周期性出版物。四年之后,该团体出版的周期性出版物已达刊了69种。现将新增的12种简介如下,可供读者结合上文了解 IEEE 周期性出版物的最新全貌。  相似文献   

6.
科技出版如何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对科技出版物的需求带来了科技出版业的繁荣与发展,科技出版市场的容量也得到了迅速扩大.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既不受国界的限制,也不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因此,科技出版物在世界出版市场公平竞争就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科技出版物在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营销策略和方式有许多相似和相近的地方,这就为我国科技出版业走向世界创造了机会.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知识创造价值的时代。出版是知识的扩散,是知识的社会化,出版社的价值(作用)体现在知识的固化与社会化过程中。知识社会化的过程是出版社获取社会和经济效益的过程,也是自身市场化的过程。知识经济时代,在细分程度越来越高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出版物...  相似文献   

8.
国内     
●中国网络出版将纳入法制轨道 中国新闻出版总署音像电子和网络出版管理司副司长寇晓伟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近日召开的互联网出版座谈会上透露,中国将把互联网学术出版物、互联网文学出版物、互联网音像出版物、互联网游戏出版物、互联网教育出版物、互联网图片出版物、互联网动画出版物等互联网出版及其传播活动,纳入法制轨道。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中国对知识经济的研究与宣传已形成热潮,出版社居功至伟。中国研究知识经济始于何时,这是一个需要研究与确定的问题。1998年3月,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研究室主任吴季松博士出版了《知识经济》(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版),这被认为是“我国学者首部论述知识经济的专著”。(陶德言编著《知识经济浪潮》,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年7月版,第10页。)果真如此吗?中国学术界面对世界社会经济的大变革,真是到1998年才出版第一部论述知识经济的专著?并非如此。这一论断与事实相距甚远。因为,早在1992年10月,辽宁人…  相似文献   

10.
关于出版的跨世纪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纪之交,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出版已发展成一种具有相当规模和独特的运行方式、发挥着多种重要功能的社会产业。出版社、出版物、出版人,作为这项社会产业的实体性构成要素,面临一种崭新的社会“处境”:社会知识化、信息化程度日趋加深,人类正迈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变迁急剧加速,给现代人带来强大的“未来冲击”(futureshock);社会分化加剧,中国社会正日益走向多元化,等等。这种“处境”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出版社、出版物以及出版人的生存与发展。基于此,本文就出版业及这几个实体性构成要素所面临的新的挑战和…  相似文献   

11.
出版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科学、文化和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显示一国科技文化水平方面,出版物的水平是主要指标之一。科技文化的成果,大部分要通过出版物表现出来;专家学者从事科研工作,绝大部分信息资源要从书刊等出版物中获取。从这些方面看,出版业在促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以及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较量,科技文化的较量,也包含出版方面的较量。目前,出版业竞争十分激烈,我们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其一,我国的出版业市场化、产业化程度较低,我国加入WTO后,出版市场将面临海外…  相似文献   

12.
随着增强现实(AR)技术在应用领域的拓展,其在出版领域的应用也备受关注。文章通过研究我国AR出版的现状,分析其产业链的构成及面临的困境,以“梦想人科技”为案例对AR出版进行了深度剖析。“梦想人科技”作为出版业AR技术应用的领军企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研究出了一套集内容资源、制作系统、发布平台、运营管理及应急处理于一体的数字出版解决方案,其核心技术是利用“梦想编辑器”快速完成AR出版物的开发制作。“梦想人科技”将通过研制AR出版物行业标准、接入ISLI标准应用体系等,推动AR出版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政府出版物,又称为“官方出版物”,英文为“Government Publications”,即政府出资出版或者法律规定由政府出版的信息.美国政府出版局(GPO,201 4年12月由“美国政府印刷局”改为今名)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府出版物出版机构,以其深远的影响、庞大的组织、有效的运转、雄厚的财力,成为各国政府出版机构之中最值得研究的一个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4.
(一)组织以“和谐、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七届全国科技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年会,引导推动科技出版社又快又好地向前发展。(二)贯彻党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促进科技出版社转制工作的顺利进行。(三)贯彻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决定的精神,促进有条件的科技出版社积极出版好、发行好“三农”出版物。(四)促进“走出去”战略在科技出版社的落实,组织“走出去”经验交流会和研究会。(五)认真做好原创科技图书的评审工作。召开原创科技图书和学术著作、“三农”图书、科普读物等编辑出版座谈会。(六)配合总署关于“把2007年作为…  相似文献   

15.
《科技与出版》1998年第 6期发表了《医学出版物上科技名词术语的规范表达》一文 (以下简称为《规范表达》) ,作者列举了“医学出版物上医学名词不规范使用情况” ,同时列出“宜用”和“不宜用”对照 ,为有关人员使用医学名词提供了一定的方便。在当时出版界浮躁心态比较盛行的情况下 ,能认真地写下此文 ,这种精神难得可贵。作者的本意是想“带头宣传”、“严格使用”规范的科技名词 ,只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因为该文出现了不少失误 ,造成了新的混乱 ,至今依然留下了一些副作用。这也是笔者在事隔 4年之后旧事重提的原因。笔者对《规范表达…  相似文献   

16.
据从有关部门获悉,为更好地沟通出版、发行及社会读者之间的信息联系,尽快在新华书店系统采用高新技术,新华书店总店与新闻出版署信息中心、北京国联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将联合组建“全国出版物电子连销网”,即“电子新华书店”。 据悉,“全国出版物电子连销网”的构成分为网络控制中心、二级(控制中心)管理站、用户工作站和  相似文献   

17.
塔娜  陈丹  周志颖 《出版广角》2017,(24):10-13
在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政策推动下,增强现实(AR)技术在出版业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教育出版、专业出版到大众出版,纷纷推出AR图书占领传统出版市场,“AR+出版”已然成为融合出版中的新浪潮.但是,AR技术在出版业应用过程中还存在或多或少问题,为了提高AR出版物的质量,保障AR出版的安全性,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亟须制定AR出版物标准,以更好地实现科技与出版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何为数字出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8年4月,J.A.Urqart在卢森堡“科技社会的出版未来”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电子出版”(electronic publish-ing)的概念[5],一言概之:利用电子手段创建、管理、传播出版物的过程。电子出版经历了三次大的技术革命,即告别“铅与火”的桌面出版(desktop publishing),集影、视、声于一体的多媒体出版及In-ternet出现后的网络出版(network pub-lishing)。网络出版作为电子出版技术的一种发展形态,其兴起源自检索工作的革命,在上世纪90年代主导了出版业的变革。2001年10月,Adobe宣布泛网络时代到来,“任何时间、任意地点、任何设备,可靠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当前,摆在科技出版面前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是,如何贯彻执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指示精神和理论思想,更好地为科技事业的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意识服务。科技出版在提高全民科技意识方面的作用主要通过二个方面来实现: 一方面是通过科技出版物这种载体,将科技成果和科技知识物化、积  相似文献   

20.
苏宁 《编辑学报》2004,16(5):362-362
中国科协“首届科技出版发展论坛”于 2 0 0 4年 9月 8日至1 0日在北京举行 ,与科技出版相关的 30 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 ,主题为“新时期科技出版改革与发展”。大会采用主会场和分会场相结合的形式。大会特邀中宣部改革办邬书林主任和新闻出版总署柳斌杰副署长 ,以及出版科研机构的学者和著名国际科技出版机构的高层代表做主题报告。按照科技出版物的类别设立了科技图书、科技期刊、科技报、科技音像电子出版物、网络科技出版等 5个分会场 ,同时进行交流和研讨。大会交流的内容包括以下 4个方面 :1 )关于科技出版积极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