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马延灯 《小学语文》2011,(7):123-124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谐音及谐音在生活中的应用。2.了解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相似文献   

2.
汉字是美丽的,更是有趣的。尤其是运用谐音手法的对联、诗文、故事、歇后语、新词句等已经成为汉字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元素。为了引导学生关注特殊的汉字文化现象,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安排了《有趣的汉字》这一综合性学习内容。其中,汉字谐音现象最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独特的美丽和奇趣。  相似文献   

3.
汉字是美丽的,更是有趣的.尤其是运用谐音手法的对联、诗文、故事、歇后语、新词句等已经成为汉字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元素.为了引导学生关注特殊的汉字文化现象,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安排了<有趣的汉字>这一综合性学习内容.其中,汉字谐音现象最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独特的美丽和奇趣.  相似文献   

4.
谐音文化的若干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谐音文化研究是一个新的课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本文就谐音文化与修辞、谐音文化与汉字以及对语言发展的影响等三个方面作些初步探讨,旨在引起对此问题的兴趣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字谜中的汉字修辞与谐音连用主要包括减笔与谐音连用、拆字与谐音连用和借助减笔的拆字与谐音连用等三种类型。汉字修辞与谐音连用的主要特点是:汉字修辞与谐音没有直接联系;谐音从另一个角度锁定谜底,既提示猜谜者,又增强了谜面的艺术性;与谐音连用的汉字修辞常常借助方位法。  相似文献   

6.
“西瓜地里散步——左右逢源”这是个歇后语,这里边的“源”字是“圆”的“谐音”字。语言这东西真奇妙,语音相同或相近的字用错了,就是运用语言上的错误;然而,在特定的情况下,人们常常有意“犯”这样的“错误”,在修辞上称为“谐音”表意。“谐音”表意运用得恰到好处,不仅能使语言生动活泼、鲜活有趣,而且在表意功能上还有其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西瓜地里散步——左右逢源”这是个歇后语,这里边的“源”字是“圆”的“谐音”字。语言这东西真奇妙,语音相同或相近的字用错了,就是运用语言上的错误;然而,在特定的情况下,人们常常有意“犯”这样的“错误”,在修辞上称为“谐音”表意。“谐音”表意运用得恰到好处,不仅能使语言生动活泼、鲜活有趣,而且在表意功能上还有其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广告普遍采取各种策略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其中,运用谐音是其主要策略之一。本文查阅中韩两国谐音及谐音广告的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首先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汉语谐音发达的原因。其次,分析其作为广告语所带来的良好效果和不良影响。再以属于汉字文化圈的韩国为例,藉以分析不同语言中的汉字谐音广告。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汉语谐音广告与韩国汉字谐音广告之间存在一定差异,韩国汉字谐音广告的运用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谐音衔接作为一种语篇衔接手段,可以分为“显性谐音衔接”和“隐性谐音衔接”两大类。文章运用从网络上收集.到的“杯具”及衍生的谐音流行语,对这两大类谐音衔接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谐音衔接在本质上是语义的,语音只是衔接的表层手段,深层目的是实现篇章的语义连贯。  相似文献   

10.
网络数字谐音词语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网络数字谐音词语有招呼语、简单的日常用语和表示爱情的词语等三类。数字和社会化没有关系,和所谐汉字也不一一对应。它适应网络交际的简约性,又和汉族人的谐音化相联系。互联网的开放性和青少年的求异求新心理促成了它的广为传播。  相似文献   

11.
大量使用汉字谐音,是目前网络语言的一大特点。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是现代汉语在网络世界中的新的变体。文章以汉字的谐音手法在网络新造词中的应用为切入点,分析网络汉字谐音词的分类、功能、原因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谐音与民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一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必然要深深地打上某一文化的印记。谐音语言现象作为语言的一部分,自然也会在某种程度上与一定的民俗文化息息相连。中国的节日文化中,许多家庭过年时都将“福”字倒贴,谐音“福到了”;“福”字倒贴在门上,谐音“福到家门”;“福”字倒贴在炕头儿,谐音“福到炕头”;过年煮饺子时饺子煮开了口儿,一般都不说饺子“破了”,而叫“挣了”,谐音“增了”;过年一般都要吃鱼,谐音“年年有余”;过年一般都要吃年糕,谐音“年年高”;过年做的饭菜一般都要有剩余,谐音“富裕”,剩菜谐音“生财”……中国的礼俗文化中,馈送别人礼物时…  相似文献   

13.
网络语言谐音表达手法多种多样,构成较复杂,按其谐音的表达方式可分为数字代码谐音,汉字谐音,英文简写谐音,数字与字母、符号与字母合写谐音,汉语拼音头字母谐音等类型,它的产生主要与拼音输入法、汉语语音基础以及人们的心理需求有关。  相似文献   

14.
汉民族谐音倾向语言文化成因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民族语言文字运用中有明显的谐音倾向。这种谐音倾向与汉民族文化心理和汉民族语言文字特点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对语言文字的灵物崇拜是汉民族谐音倾向的根本文化心理原因。汉语、汉字特殊的音、义、形的关系,使大量的词不得不以相同的语音形式、书写形式出现,则是谐音成为汉语一种语言现实的语言学原因。  相似文献   

15.
董雪丽 《成才之路》2009,(26):56-56
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问题,学会学习地理知识,学会解决地理问题。在地理教学中可用谐音记忆法。此方法在地理记忆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谐音法在众多的记忆方法中是其中比较简单、有效、有趣的方法之一。下面我就浅谈一下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利用谐音记忆知识。  相似文献   

16.
谐音,是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的一种语言现象,利用这个条件构成的修辞方式叫谐音双关,它能含蓄有趣地表达思想,增添语言的生动性。在古今汉语中,这种修辞方式常被广泛地使用着。古代表现爱情题材的诗歌,常常用谐音双关来表达男女双方的爱情,因而形成了委婉曲折、缠绵悱恻的特殊风格。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四句诗叙述一对情人经过艰苦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谐音与修辞     
“要向前看,不要向钱着。”“干部干部,先干一步。”“百姓百姓,一百样信。”这些群众中口头流行的话说来琅琅上口,诙谐幽默,究其原因,是谐音产生的表达效果。其中“前”与“钱”、“部”与“步”、“姓”与“信”构成谐音。谐音即指字词的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语言现象,也指同形同音的字和词的异义现象。谐音是一种很活跃的语言现象,其应用很广,不仅运用于语言文字中,就是一些事物乃至社会生活习俗也与其有关。先从民俗来看,谐音常被用来委婉曲折地表达祈求赐福的愿望,比如有些地方送结婚礼  相似文献   

18.
民间广泛流传的俗语都是有一定的来由的,其中有一些是通过谐音讹传而来的,探询一下这些俗语的来源,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相似文献   

19.
传统民俗中的谐音现象及其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民俗中的谐音现象是一个十分突出而有趣的现象,不论是在日常生活习俗和年节习俗中,还是在生育婚丧等人生礼仪中均可常见其形影.谐音现象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既体现了民间对语言的魔力崇拜,反映了"同声相应"的巫术原理,更表达了人们趋吉避凶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20.
胡冉 《小学语文》2013,(4):39-40
接到要上光盘课的通知后,我经过反复斟酌决定上人教版小学语文五上第五组的综合性学习:邀游汉字王国。它分成“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两大板块。其中,“有趣的汉字”这一板块可以开展的活动主要有:(1)小组讨论和制定活动计划;(2)举行猜字谜游戏或竞赛;(3)搜集汉字谐音特点的歇后语、笑话;(4)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