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和改革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必然发展方向。本文总结了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首先介绍了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并从课程主要章节知识点与思政点的融入及典型思政教学案例等方面,阐述了本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过程和效果,无痕地实现了课程思政育人的良好效果,力求为相关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探索工程训练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课程思政方法与路径,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石家庄铁道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基于学校的发展定位,融入了铁道兵的优良传统,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为核心,从课程思政案例库资源建设入手,抓好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改进学生成绩考核方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程训练课程思政探索。  相似文献   

3.
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从物理学史、物理实验与技术及工程的关系、物理实验规律及方法,实验规范及制度四个方面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了挖掘。以此为基础进行了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探讨了在实验课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许真 《河南教育》2023,(5):66-67
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有目标地将思政元素深度融入教学环节密不可分。本研究以有机化学课程为例,从确定思政目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三个方面,进行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智能制造工程是由计算机、自动化、机械、工业工程等多个学科交叉的新工科专业,具有交叉性、系统性、实践性等鲜明特征。面向制造业对智能制造人才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新需求,探讨以项目驱动为主线贯穿实践教学的全过程,规划与整合各类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科技创新活动、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构建基础、综合、创新等实践训练以及融入工程项目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新工科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一流新工科人才的重要内容之一.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开展新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是高等学校工科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实践的有益探索.本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思政教学为例,通过调研教师教学课程思政实践现状并结合教学工作经验积累,探讨该课程教学融入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分析新形势下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对于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课程思政在针灸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途径和模式。方法:结合实验针灸学的课程特色,深入分析实验针灸学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和教学预期,将课程思政贯彻到教学全过程,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结果:初步形成了实验针灸学课程思政实践的有效途径。结论: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专业课堂教学,是开展立德树人的有效尝试,必将提升现代化针灸人才培养品质。  相似文献   

8.
结合思政育人工作的新要求,文章基于项目式教学模式,以电工电子综合课程设计课为例,对实践教学课程思政改革进行了探索。具体是将教学过程划分为任务布置、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系统分析及结项答辩五个阶段,并结合专业知识蕴含的价值理念,将思政育人融入项目式教学的各个阶段。依据课程思政的培养目标,思政评价立足于项目式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对学生的跟踪考核。该改革方案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与思政育人有机结合,着力构建一体化的育人体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提供了建议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实验实践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优秀制药工程人才的必要举措。结合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及医药行业人才需求情况,阐述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及优势,从顶层设计、提高教师水平及拓展教育渠道等方面分析制药工程实践教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0.
公共美育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美育普及教育,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是开展公共美育课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重要基础,要以育人目标为导向,强调知识与价值互融。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是保证课程思政效果的关键环节,要多元式融入教学方案、贯穿式融入教学过程、创新式融入实践教学。同时,要通过明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执教能力增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内驱力,从而推动公共美育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家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可知,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一直是教学改革关注的问题。以"工程制图与CAD"课程教学为例,对课程思政开展了相关探索与实践。结合课程特点进行思政内容挖掘,将家国情怀、职业精神塑造、文化共同体等思政内容结合专业知识进行教学设计,以期为本该领域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各学科教学过程当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分析中学数学的课程特点,针对日常数学教学当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开展初中数学课程思政的一些关键问题,探索在初中数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和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过程中,对"中药综合"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在理论课及实践课中整理、挖掘、提炼德育元素,将立德树人融入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职业操守,以期让专业课程"隐性思政"与思政课程"显性思政"同向同行.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中职数学课程的作用、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和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意义,探索了中职数学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路径。着重探讨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将数学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践,以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并实现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5.
工程实践类课程是培养学生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主要平台,同时也是培育学生具备劳动意识、科学精神、工匠精神、爱国主义情操的重要载体。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通过在实践课程中巧妙融入思政内容,强调关键知识点与课程思政元素的紧密结合,让学生主动领会、内化于心,真正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同时,在教学形式上,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小组讨论、相互协作的教学模式,配合智慧教学工具,线上线下相融合,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相结合,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综合训练,注重实践过程中学生德行品质的塑造与培养,最终实现工程实践类课程思政育人、弘扬劳动精神。  相似文献   

16.
黎莹 《广西教育》2022,(24):40-43
本文对课程思政研究文献进行回顾,论述社会学课程思政的必然性与重要性,分析家国情怀融入社会学课程思政的内在逻辑,提出家国情怀融入社会学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在教学内容上探寻教学文件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路径,在教学环节上设计研讨教学、实践、实习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形式,在教学手段上探索“线下”思政与“线上”思政的融合创新。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以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为依托,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作为课程思政的主要目标,依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从理想信念、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三个方面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融入点,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课堂讲授、课内实训和考试方法改革等不同方式进行实践,探索在专业课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方法,为“课程思政”在工科专业中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认知智能芯片设计与实现"课程开展以人工智能算法为理论指导,面向智能芯片工程应用的教学探索,将深度学习算法和FPGA技术开发两个维度的知识融入其中,实现跨学科综合课程设计.通过从"智能算法+芯片设计"的教学设计理念、抽象层级提升的课程结构设计、交互式的理论课堂设计等方面全面阐述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如何将思政元素自然、和谐地融入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教师提出了挑战。材料导论双语课程涵盖材料制备、结构、性能、应用等多方面知识,蕴涵丰富思政元素。该文从课程思政建设思想、课程设计角度进行"课程思政"实践探讨,针对课程章节内容,挖掘、提炼了相关典型思政内容,设计了多种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的方法,创新实践了不同思政教学方式,使思政与知识讲授相互助力,提升了教学温度和效果。希望该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和实践能为材料类工科课程开展有效"课程思政"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20.
针对部分大学生崇洋媚外、淡忘优良民族文化等思想倾向,为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促使其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应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大学翻译实践教学中。文章通过文献分析、案例分析,可探索总结课程思政元素在大学翻译实践教学中的融入路径。在教学过程中,要协调好专业教学目标与共有教学目标的关系,增强教师进行思政教育的意识,挖掘与运用翻译教材中的课程思政元素,进行并加强本土文化建设,利用“第二课堂”实施实践育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