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造力是人的本质特征,是人的智慧和意识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自我发展,自我显示的需要,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创造力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而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最合适的学科之一,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是现代化教育的突出特征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学科作为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门重要学科。数学创造要求超过前人,超越存在,冲破常规,打破某些固有观念,在数学创造的道路上,时常可能出现挫折,需要有百折不回的精神;创造有可能出现错误,必须有不达目的誓不休、不导向成功不罢手的坚强意志;遇到嘲讽与打击,要有顶着逆风而上的勇气,敢于向陈旧的传统挑战的气概。在数学创造中,要具备足够的勇气,坚强的意志,一往无前的精神,都需要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和情感。小学数学教育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情感,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灵魂,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发掘美术学科优势,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高素质人才,是我们的愿望,因为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  相似文献   

4.
正美术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一门特殊学科,它不仅能传授艺术知识,培养艺术技能,而且更是能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审美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学科。在美术教育中,我们培养的是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思想,让学生善于发现世界之美,通过美术教育的创造性思维的培育,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为以后社会的复合型人才培育奠定基础。一、美术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1.美术教育是培育学生民族文化意识的摇篮  相似文献   

5.
科教兴国,惟人才为本。在21世纪,我们国家需要的是更具创新力和创造力的人才。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也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信息技术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因此,培养  相似文献   

6.
浅谈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旗之林”,培养有创新能力的知识型人才,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迫切需要。而计算机又是最具创造力的学科之一,也是最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门课程,所以,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创造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前进的动力。创新精神也即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和动力。教学中,在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启迪、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及创造性思维。而这些都是创造学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通过一些具体的创造学方法、技法去实现。  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已将一些常见的创造学技法在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性应用,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一、集体思考法  集体思考法又称头脑风暴法或智力激励法,是1939年美国的A·F·奥斯本创造的第一种创造技法。应用于教学中,就是指师生在…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一个国家人民的创新意识显得尤其重要。如何发挥美术学科优势,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高素质人才,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愿望。美术学科由于其特殊性和无穷的艺术表现力,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那么,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相似文献   

9.
教育需要创新,因为它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政治经济学作为政治课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学生人生成长历程中的必修课。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探索改革,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之成为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创造力是民族和国家发展进步的内在动力,培养创新人才也是社会迫切的需求,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力。本文以语文教学发展学生创造力的路径为探讨重点,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并提出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创造力的策略,为语文教学发展学生创造力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教育,作为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要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对于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尤为重要的.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在世界之林.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意志、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素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和创造热情;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指导学生创造性学习,参透创造教育思想;交给学生创造的方法.相比其他学科,作为有“思维的体操”之称的数学,拥有着实施创造教育和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12.
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 ,呼唤着创造教育。美国心理学家马洛斯认为 ,创造力可分两种 ,一种是特殊的创造力 ,另一种是自我实践的创造力。创造教育中的创造力当指后者。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 ,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创造性教育。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设置浓郁的“智力背景” ,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脑力”,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自我实践” :会学习、辨别知识 ;会迁移、应用知识 ;会评价、创新知识。正如《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指出的 :“孩子的大脑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容器 ,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我从以下几…  相似文献   

13.
创造是一个民族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条件,是衡量一个民族文明发展水准的标志,是一个国家人才素质与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总书记指出:“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造,就没有科学的发明与突破;没有创新,文学艺术就会僵死;没有创造,人类社会就不会前进,历史就不会发展。培养创造力要从小抓起,特别是基础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造就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和发散思维。作文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科学地指导学生的写作,有助于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4.
创造力是指能打破常规,产生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的能力。创造力是人类的本能,它原本存在于人体之内,是一种尚待开发的潜能,是一种无形的精神产品。当代教育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一个国家人民的创新意识决定着民族的未来,因此培养学生创造精神,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责任。美术学科由于其特殊性和无穷的艺术表现力,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如何发掘学科优势,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成为我们追求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浅谈美术教育中的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怎样发掘学科优势,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意识,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美术教育被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培养学生创造力就是值得每一位美术教师钻研的问题。笔者将十几年来的感受整理如下,希望和广大同仁交流。  相似文献   

16.
创新能力是国家兴旺和民族振兴的基础.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型的人才,那么就需要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呢?  相似文献   

17.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息息相关,时代愈发展,创造力的内涵与意义也就愈发丰富。学校需要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锻炼,以期培养出身体素质优异、具备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目前的计算机教学受主观以及客观条件的影响,存在着诸多的现实问题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若要从根本上提高培养创造力的质量,就需要积极改革教学现状,解决当前教学活动中出现的不足之处。本文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法思考,希望能为计算机教学工作中创造力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益秀琴 《考试周刊》2014,(39):176-176
<正>毋庸置疑,创造力对于世界、国家、民族乃至百姓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教育作为教育学生的主阵地,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术学科更是具备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下面我结合教学经验,谈谈体会。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一)以音乐渲染情境。音乐与美术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古往今来许多美术作品中都蕴含音乐元素,列宾在评论伦勃朗时说:"他的画像是美妙的管弦乐,它的和谐的声音在全部画景上颤动着。"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其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影响着民族的发展道路和前进方向。纵观人类历史,一种优秀的文化可以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增强向心力;提供精神动力、形成凝聚力;提供智力支持、开发创造力。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事关立国之本、治国之道、兴国之路。  相似文献   

20.
高中历史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历史教学中,仅让学生获取历史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历史学科的教学需求。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历史需要培养学生的五大核心素养,家国情怀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作用,教师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通过接受历史学科教育,拥有爱党、爱国、爱民族的真挚情感,还要培养学生对国家、对民族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进而增强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文章就高中历史学科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展开论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