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劳动技能课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因而劳动技能课在小学各学科中应有一席之地。农村小学的劳技课比起县、市和大城市学校的劳技课有着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课堂形式更为灵活。利用户外劳动场地进行劳动技能训练和教学,使劳技课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生存 ,离不开衣食住行用 ,人类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财富又无不是靠劳动创造出来的。因此 ,马克思的“劳动应成为人生的第一需要”被称为永恒的真理。所以说 ,劳动教育也应是永恒的课题。劳动教育的目的旨在着力培养青少年自我服务劳动意识、劳动习惯性、劳动观念和劳动能力、劳动毅力及劳动的责任心 ;着力使学生了解社会、回报社会 ,培养公民意识、奉献精神和劳动协作精神、克服困难的精神、尊重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感情 ,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 ;着力培养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把有关知识运用到劳动创造之中 ,培养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新能力 ,…  相似文献   

3.
初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劳动意识,形成劳动能力,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为此,要采取有力措施:一要让榜样的力量浸润学生的心田,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二要让课程赋予力量,提升学生劳动技能;三要让竞争点燃学生的热情,让学生承担劳动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梁盈  韦柳丝 《广西教育》2022,(6):8-10+24
本文阐述高职院校实施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干中学”视阈下高职院校实施劳动教育的策略:学生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提升团队协作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教师提高自身劳动教学能力,言传身教传递劳动内涵和工匠精神;院校完善劳动教育实施机制,提升劳动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5.
劳动教育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活动中可以实现劳动的育人功能,实践对劳动场地有一定的需求。当前,人们对于劳动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甚至出现认知偏差,文章就政策的需要、素质教育的需要、实践的需要这三个方面分析建设劳动教育场地的必要性,并对劳动教育场地建设中所遇到的对于劳动教育场地的理解偏差、建设劳动教育场地的专业人员缺乏和...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要的多方面发展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实施是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促进学生主动运用科学文化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促进其对技术的理解和探究、反思与创造,培养学生参与劳动技术的正确态度,促进他们逐步形成时代发展所需要的技术素养、初步的技术创新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教学参考书》中也提到,劳技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技能,注重探究,引导创新,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并重视劳动与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以及社区服务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劳动教育于立德树人有重要意义。毛泽东劳动教育观的形成体现了理论、历史和现实逻辑的有机统一,其核心内涵体现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本理念、保障受教育者脑体均衡发展的功能、养成受教育者劳动自觉的意识等三个方面。新时代可以从深化劳动教育价值目标、发挥“五育并举”的协同效应、拓展劳动教育途径等三个方面来践行毛泽东劳动教育观。  相似文献   

8.
窦巍 《中国培训》2005,(9):53-53
如何公平、公正、公开地进行劳动能力鉴定,这已经成为参鉴企业、工伤职工和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现就确保劳动能力鉴定公平、公正、公开的一些做法探讨如下:一、鉴定场所的选取。各医疗机构能否符合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的接待要求,主要考察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医疗设施是否能满足鉴定检查的需要;二是参鉴场地是否能满足容纳参鉴职工的需要;三是各个工作环节、配备的人员是否满足鉴定工作的严肃性、严密性的需要;四是医疗机构在职工群众中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二、劳动能力鉴定专家的聘任和选取。一是要不断扩充和完善劳动能力鉴定…  相似文献   

9.
深泉学院是美国一所劳动教育特色鲜明的文理学院:在教育目的上,维持学院运行和师生日常生活与塑造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角色意识并重;在教育主体上,职工团队作为劳动教育指导教师的作用尤为凸显;在教育形式上,采取全体学生分工负责、真实劳动的参与式模式;在实施场所上,除整个校园都是劳动教育场地外,深泉学院还拥有农场和牧场等多个进行劳动教育的场所.在国家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现实背景下,借鉴深泉学院的劳动教育经验,我国高校要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多元价值;加强劳动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开展真实、合作的劳动教育活动;高效利用校内学习与生活场所.  相似文献   

10.
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构成了新时代我国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三类劳动教育”的体系化设计与实施是落实国家劳动教育政策、提升劳动教育质量的关键。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应围绕家务劳动教育活动和学校日常生活劳动教育活动展开,通过常态化、制度化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觉劳动的意识、习惯和能力;生产劳动教育应围绕农业劳动教育活动和工业劳动教育活动开展,且兼顾传统与创新两个方面,传统维度重在体现劳动与生活、劳动与文化的关联,让学生感受劳动创造价值和美好生活以及劳动创造历史和文化的历程,创新维度重在提升学生生产劳动教育的创意能力;服务性劳动教育应围绕关爱型服务劳动教育活动和公共型服务劳动教育活动实行,在对他人、学校和社会公益岗位的服务中,增强学生共情的能力、服务的意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1.
劳动教育不仅可以强健学生体魄’而且还可以培 养学生良好的性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对于农村小学 生来说,劳动能力与劳动技能的培养,尤为重要。本文从建立 健全劳动教育体系;创新劳动教育、教学管理策略;提高家长劳 动教育意识,形成劳动教育合力这三个层面提出了农村小学生 劳动能力的培养实践策略’希望为全面提升农村小学劳动教育 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存在着情绪劳动失调的风险。为了降低教师情绪劳动失调发生的频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仅需要借助外部条件对教师行为进行约束,还需要从教师自身出发,使教师明确情绪劳动的相关要求。基于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的视角对教师情绪劳动进行分析,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劳动存在着:缺乏“关系”意识,难以建立关怀型的师生关系;缺乏“共情”意识,难以培养具备关怀能力的学生;缺乏“对话”意识,难以真正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等问题。因此应该培养教师的关系意识,构建师生间良好的关怀关系;培养教师的共情意识,满足学生真正的关怀需要;培养教师的对话意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各地学校如火如荼开展劳动实践教育.目前一些城市学校,特别是城市小学的劳动实践活动出现了一些"水土不服"的现象.研究认为城市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确实存在着劳动场地资源匮乏、学生劳动能力水平较低、家长不支持、劳动实践设计落后等问题.研究建议采用多校协作场地共用、基于家庭实际设计方案、将研学、郊游等活动融入劳动教育、拓宽多维评价要素等方式,使劳动教育在我国城市小学内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4.
核心素养是当代大学生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实践创新素养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现为劳动意识、问题解决能力及技术创新能力。其中劳动意识应以实践为导向、问题解决能力则应将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并重、技术创新能力应以运用转化为标。  相似文献   

15.
游戏与劳动都是出于人类的需要,同源而分流。 动物和原始人,游戏与劳动是一体的——游戏是劳动的训练;劳动是游戏的实习。但到了后来,人类的劳动与游戏便有了区别。劳动是生存的需要,游戏是精神的需要。 斯宾塞说:游戏的主要特征,是它对于维持生活所必需的活动过程没有直接的帮助,游戏者的活动并不追求一定的功利目的。 那么,游戏者追求什么? 游戏本是人类在不会劳动、无须劳动、或不愿劳动的时候,精力的发泄或生命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陆佳也 《班主任》2021,(3):8-11
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着“孩子不肯做,家长不让做”现象,劳动甚至成为完成学校布置任务的摆拍作秀: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学生劳动意识的淡薄。为此,我设计了“我骄傲,我是小主人”系列劳动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劳动的意识,提高劳动能力,形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7.
当前大学生劳动法律知识匮乏,法律维权意识淡薄,毕业后求职及履职过程中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学生在校期间劳动法制教育的缺失。加强大学生劳动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是提高大学生劳动法律维权意识及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8.
<正>贵州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决策部署,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聚焦政策、课程、基地、支持、竞赛“五个体系”建设,打出系列“组合拳”,着力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精神、劳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情感劳动是区别于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劳动形式,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分析情感劳动者角色冲突的形式特征及问题,分析情感劳动者角色冲突的性别差异。破解情感劳动者的角色冲突危机,要明晰情感劳动者的"情感"边界;提高情感劳动者的自我觉察能力;关注女性情感劳动者的角色意识:增强女性情感劳动者的角色界限意识,优化女性情感劳动者的社会支持结构。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认为在高校开展劳动教育课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大学生的需要。它能够培养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增强学生与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净化、美化校园环境,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