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伟 《贵州教育》2012,(11):25-25
近一段时间,上四年级的儿子常常向我炫耀他被老师表扬的事,看他那神采飞扬的样子,比我给他买一个梦寐以求的“溜溜球”还高兴。我问儿子:“是什么事老师表扬了你?”他说一次是他帮助同学扫地,另一次是拾到5角钱交给了班主任老师。听后,我非常钦佩儿子的老师不失时机地表扬和赏识学生的做法。同时,也引起我在教育教学中对赞赏学生这一课题的探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老师,樟树的落叶为什么是红色的?”“老师,含羞草的叶子是为了捉住苍蝇才长成这样的吗?”“老师,梧桐树有这么大的树洞为什么还能活着?”一下课,一群学生就会涌向一个身材瘦削、面容清秀的中年教师。他也常常和学生一起观察落叶,一起讨论为什么含羞草的叶子会合起来,一起做生态瓶,一起考察沙沟河流域的环境污染情况,孩子们亲切地喊他“科学老师”。  相似文献   

3.
一、让学生学会赏识自己,树立起写好作文的信心职高学生由于在以前很少得到老师的赏识,也不会赏识自己,因此养成了一种自卑心理,在写作中表现为弱者。写完作文,别人还没看,自己先来一个自我否定:“呀。我写的是什么呀?这怎么能拿给别人看呢?”因此,要让他们学会赏识自己,相信自己的作文最棒。这样,他们才会有兴趣并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起写好作文的信心。让学生学会赏识自己,首先要教会学生敏锐地感知生活,开启作文的丰富源泉。当前,他们处于人生的花季,虽然生活相对单调紧张,但校园活动、师生交流和社会影响总在其…  相似文献   

4.
读罢案例,很为文中的李欣同学而欢欣鼓舞,因为有了这次的“意外失火”,让他展示出了自己的过人之处,也让他获得了久违的老师、同学的关注与赏识。然而同时,我更为生活中许许多多像李欣一样的“脏、乱、差”,并仍然“让老师头疼得无计可施的学生”而深深地担忧,他们没有李欣那样的幸运。毕竟“失火”这样的意外可遇而不可求。为此,他们不得不还像以前的李欣一样苦苦地“寻找”、甚至“自我创造”让自己脱颖而出、引人注目的机会——“打架、骂人、撒谎、逃学……”。我们如何创设一个个合适的舞台让他们都能真正的一显身手呢?难道我们的赏识非得待到“意外”的时候吗?  相似文献   

5.
赏识教育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拥抱希望,走向成功。但赏识教育除了要有这样的外在形式外,还应有更重要的内涵,那就是:赏识教育要从心开始。一、发自内心的相信“他能行”孩子们在学习中,家长和老师常对孩子失去这种“他能行”的信心,即使知道赏识能让孩子进步,但却很难做到发自内心的赏识。  相似文献   

6.
相信你能行     
学生需要老师赏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我班有位小男生,上课几乎不举手发言,而且家人介绍说他检查结果是弱智。我有时也弄得不知道他到底会不会,不知他能否听懂。一天,我教学“5的乘法口诀”,课堂上,我安排了一个口诀对口令游戏,两组同学先对口诀,然后再从每组中推荐出一个,让他们对口令,一个学生说上句,另外一个学生答下句。  相似文献   

7.
张海花 《教师》2010,(28):103-103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影响。谁都知道如果学生喜欢哪一个教师,他们就会喜欢那个老师所教的课,就会对那一门课感兴趣,就会有很高的学习热情。反之,如果学生不喜欢你这个教师,他还会对你上的课感兴趣吗?还会对你教的科目感兴趣吗?因此教师一定要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主动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摒弃“教师说了算,学生必须服从教师”的错误思想。  相似文献   

8.
周弘老师说过:“生命如水,赏识人生:善待生命,学会赏识。”我班里有一个“怪”学生,叫刘阳洋.为什么说他怪呢?因为他有怪毛病,只爱看书,不爱写字,而且卫生习惯很不好。经赏随地吐痰,让你看了很恶心。他转入我班时,我曾经恐吓他说:“你要把毛病改掉.如果随地吐痰.我就罚你拿毛巾擦干净。”但是恐吓没有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不唯师 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在教《燕子》时,有个学生问:“燕子在水面飞的时候,为什么要用尾尖沾水?”于老师想了想,回答说:“燕子要吃水里的小虫、小虾,所以先用尾尖缓冲一下,不然燕子就会因惯性一头栽进水里。”教师的话还没有落音,就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反驳:“不对。我在乡下观察过。燕子吃的是水面上的飞虫,它不吃小虾。”于老师被学生“将”了一“军”,并没有感到面子上过不去,而是表扬了这个学生,说他不盲从.能坚持真理。试想。如果老师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兜头给学生浇一瓢冷水,那么,他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被浇灭,哪里还会有能力去坚持已见?  相似文献   

10.
一、一味赏识,不敢批评“赏识教育”很流行,但在有的地方、学校对赏识的强调过了头,以至于有些老师谈“惩”色变。人无完人,学生总是不免要犯错。毁坏公私财物必须赔偿,值日不认真就该再来一次,做了有损集体利益的事就应该及时做一件好事来补偿,无故逃学、旷课、迟到必须反省改正,等等。只有让学生为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尽可能把“坏事”变成“好事”,才能让他明辨是非。而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予以改正,有利于责任感的培养。如果一味“赏识”而不敢批评,不敢惩罚,只会扭曲学生的认识,长此以往,学生会无法建立正确的是非观,…  相似文献   

11.
崔浩 《甘肃教育》2008,(6):10-11
会欣赏学生 欣赏是一种信任和肯定,对学生来说,没有什么东西比老师的赏识更值得自豪的了。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瓦拉赫,在被多数老师判为“不可造就之才”后,他的班主任从他的“笨拙”之中找到其办事认真、谨慎的性格特征予以赞赏,并鼓励他学化学,终于使他成了一代伟大的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12.
近段时间,赏识教育热起来。教师表扬学生多,批评学生少。为了突出表扬,教学中学生回答完问题,教师就让学生“啪啪啪”一起鼓掌表扬。更有甚者,教师一说“表扬他”,学生就齐刷刷地有节奏地喊:“×××,你真棒!”或者“你真行,向你学!”这种全班性的表扬,老师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对发言的同学也许有很大的鼓励,但却不利于其它同学发展创新能力。认为他回答得不好的同学也一定要鼓掌吗?长此以往,学生不用独立思考,不用自己判断,老师叫怎么做便怎么做,学生还有什么独特感受、独特见解、创新精神可言呢?我们的做法是否真…  相似文献   

13.
李镇西 《班主任》2008,(2):16-17
给学生一个做主人的机会 每接一个班,我除了给学生“见面礼”之外,还让学生也送给我“见面礼”——给我写一封信。我对学生说:“请每人给李老师写一封短信,写三个方面的内容:1.你以前遇到过的最好的老师是谁?他最突出的优点是什么?你希望李老师向他学习什么?  相似文献   

14.
胡征和 《教育文汇》2005,(10):40-41
对学生如何赏识,是有学问有讲究的。有少数老师,由于慵懒,不愿多读书多读学生多研究,只抓到赏识的皮毛,就想赶“赏识”的时髦这类教师面对学生,千篇一律的一个脸谱——微笑,一千个学生就一个“哈姆雷特”——“好”、“不错”、“真棒”、“真了不起”。这样的老师,在短期内,学生也很“赏识”你,因为你和蔼  相似文献   

15.
薛元荣 《中国德育》2007,2(7):74-74
下午放学时候,我在楼梯口遇到了我的学生玲雅和小燕。“薛老师,下个星期我要送你一张贺卡。”玲雅说。“老师,你人好。我也要送。乔老师太凶,就不送了。”小燕说。“人好?是吗?我怎么不觉得?”背后还会“议论”老师,这群小家伙。“不算好,马马虎虎吧。对你们好,可是咱们班的成绩上不去呀。”我受到了学生的“表扬”,心里有些洋洋得意。被学生“表扬”一句“你人好”,酸楚中有一丝甜蜜的感觉。我这个语文老师“好”在哪里?想了想,大约有这样几点。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接受我国记者采访时,讲了这么一件耐心寻味的小事:那是安南上中学时,一次课上,老师拿出了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问他的学生:“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们盯住黑点齐声喊道:“一个黑点。”老师非常沮丧:“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眼光集中在黑点上,黑点会越来越大。生活中你们可不要这样啊。”教师教导着他的学生。教室里鸦雀无声。老师又拿出一张黑纸,中间有个白点。他问学生:“孩子们,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学生们齐声回答:“一个白点。”老师高兴地笑了:“孩子们,太好了,无限美好的…  相似文献   

17.
听一位老师说,他偶有闲暇,落坐一语文教师办公桌前,看见桌上高高堆起等待老师批阅的学生日记。学生会不会在这些公开性的日记中记下什么有价值的内容呢?他便随手抽出一本翻阅,这让他吃惊不小。这些还没有过多沾染“世故人情”的学生,竟敢在日记中公开辛辣地评判自己的“恩师”,文辞语气中让人有一针见血的触动感。  相似文献   

18.
看到这个题目,你也许会问,“老师还不敢面对学生?”是的,我们先去听一节王老师的思想政治课。王老师教政治有十几年了,可我们听他的课还是第一次,没有想到,王老师讲课,很多时候是瞅着后面的黑板讲。他的视线越过学生头顶,高高在上。学生们赞许的目光他享受不到;学生着急、疑惑的表情他也察觉不了。他自顾自地讲着,课堂因为缺少自信、缺少交流,紧张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相似文献   

19.
史峰 《湖南教育》2008,(8):27-28
一、教师甲教学《皇帝的新装》遇到“突发事件”老师讲读课文:“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这时有学生举手:“报告!”老师问:“有事吗?”学生起立回答:“老师,课文中一个小孩子说‘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这是事实吗?”老师笑笑说:“是呀。”  相似文献   

20.
洪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最后一次讲演》。他要求学生能像闻一多那样慷慨激昂地讲演。一名学生站起来。放开嗓门,表情激愤地读开了:“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来后……”洪老师连连点头:“读得很好!很好!不过,还可以放开些。放开了,还可以读得更好。闻先生在讲演时,不是激动得捶了桌子吗?像李公朴这样的爱国民主人士竟然遭到国民党反动派卑劣无耻的暗杀,他怎能不气愤,不仇恨反动派?你如果也有这种愤怒的感情,你也会捶桌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