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俞玉萍 《江苏教育》2012,(26):12-13
一、最好的文化叫习惯花坛静坐晨读的孩子,是百合班的孩子;餐厅手捧美文的孩子,是百合班的孩子;宿舍端坐看书的孩子,是百合班的孩子;闲暇时光与书为友的孩子,是百合班的孩子。轻柔地对餐厅工作人员微笑着道谢的孩子,向司机叔叔响亮问好的孩子,在心里祝福自己的对手的孩子,是百合班的孩子。课间静静欣赏音乐的孩子,每日恬然午睡的孩子,操场大汗淋漓的孩子,舞台灿烂闪亮的孩子,是百合班的孩子。创造奇迹的孩子,依然是百合班的孩子。百合班的  相似文献   

2.
张浩 《新课程研究》2009,(10):137-138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六个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使孩子敢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孩子能干;解放孩子的眼睛,使孩子会观察;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多说;锵放孩子的空间,使孩子能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解放孩子的时间,使孩子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相似文献   

3.
了解孩子的差异,尊重孩子的差异知子方能教子。家长要知子就得学习有关知识,了解孩子,认识孩子,尊重孩子,掌握孩子的成长规律。了解孩子就要清楚地知道孩子与众不同的特点;尊重孩子就要尊  相似文献   

4.
不求孩子长相多么俊俏,只求孩子心底沌洁善良。不求孩子多么能言善语,只求孩子待人诚实谦虚。不求孩子非上大学不可,只求孩子掌握真才实学。不求孩子事业轰轰烈烈,只求孩子工作兢兢业业。不求孩子做官名利双收,只求孩子本分清白做人。不求孩子百般孝敬父母,只求孩子莫忘国家人民。孩子呀,只要你成长为社会有用之人,妈妈我就心满意足,含笑终生!一位母亲的期望@周晓顺~~  相似文献   

5.
纪俊闪 《家长》2008,(Z1):48-48
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特别强。在与孩子沟通时,父母需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给予孩子恰当的疏导,这样,才能缓解和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6.
教育孩子和尊重孩子是两个概念,但二者却有密切的关系。有经验的教育者认为,要教育孩子必先尊重孩子,不尊重孩子就谈不到教育孩子,或者说,那样的教育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尊重孩子,就是要把孩子当人,给孩子个人自主权,以便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完善孩子  相似文献   

7.
了解孩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教育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只有了解孩子,才能教育孩子。了解孩子的教育,是有的放矢的教育;不了解孩子的教育,是盲目无果的教育。只有与孩子沟通心灵,教育才能获得成功。观察,是了解孩子意识行为的重要渠道。谈心,是把握孩子思想脉搏的最佳方法。要想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得和孩子建立亲密无间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说: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教育,才能使你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完全的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确令人揪心。这时,家长切不可恐吓、哄骗和打骂孩子,要诚恳地学习儿童心理学,去了解孩子的心理、孩子的问题、孩子的困难、孩子的愿望、孩子的脾气,才能正确诱导孩子,从而发挥他自身的创造力。我觉得,把孩子当老师是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把孩子当老师,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再则尊重孩子,表扬孩子,也是孩子体验“为人师表”的最佳途径。我女儿对作文不感兴趣,老师问她为什么作文总写不好,她回答说:妈妈不教我。为此…  相似文献   

9.
在一个孩子心里,它突然来了。它带走了孩子的快乐,让孩子痛苦:它带走了孩子的笑脸,让孩子哽咽不止;它带走了孩子的幸福,让孩子愁眉不展。  相似文献   

10.
与批评同行的孩子学会责备,与敌意同行的孩子学会争斗,与恐惧同行的孩子学会忧虑,与怜悯同行的孩子学会自卑,与嘲笑同行的孩子学会羞怯,与猜忌同行的孩子学会妒忌,与羞愧同行的孩子学会内疚,与忍耐同行的孩子学会耐心,与鼓励同行的孩子学会自信,与表扬同行的孩子学会赞赏,与认可同行的孩子学会自爱,与分享同行的孩子学会大方,与接受同行的孩子学会从世界中发现爱,与赏识同行的孩子学会确立人生的目标,与正直和公正同行的孩子学会真理和正义,与信任同行的孩子学会相信自己相信他人,与友爱同行的孩子懂得世界是美好的生活境地,与沉着镇静同行…  相似文献   

11.
孩子就是民族的未来,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反思过去的做法,删减不利于孩子发展的因素,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向孩子们学习,创设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环境、区域,让课程回归孩子的经验,提供孩子操作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经验,让孩子自主参与,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  相似文献   

12.
如果孩子的妈妈勤劳能干,事无巨细,包办替代,根本就不用孩子操心。那么,这个孩子将来很有可能会是一个懒惰的人。真正爱孩子的妈妈总是狠下心来,让孩子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表面上看似不通人情,实质上是她们没有溺爱孩子,没有迁就孩子,而是从长远着想,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磨炼孩子的意志品质,增强孩子的综合素质,促进孩子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3.
我的孩子叫路颖聪,去年刚上小学一年级。回想孩子从胆小到变得自信、活泼大方的经历,使我认识到,作为父母,首要的是学会赏识自己的孩子,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走上自信、自立、自强之路。孩子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作为父母要从赏识的角度对待孩子。所谓“赏识”,就是用欣赏、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孩子,坚信孩子是优秀的,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能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宽容孩子的不足,帮助和鼓励孩子不断进步。父母的赏识会让孩子增加自信,这是孩子成长的最大动力。在父母的赏识下,北京一个低能儿登上了世  相似文献   

14.
苗祖荣 《家长》2008,(6):16-17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我的孩子一定要比别的孩子好。""孩子,你一定要考第一。""孩子,你一定要当班长。"这是大多数家长教育孩子的理念和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这本无可非议,但如在实施过程中,孩子看不得同龄孩子的好,甚至为了夺第一而不择手段,影响、干扰别的孩子,那就会在孩子心中播下恶的种子,培育出恶之花,就会毁了孩子。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中国,刚学走路的孩子摔跤,家长的普遍做法是"扶起来"。孩子不小心摔跤后,家长多半是急忙跑过去扶起孩子,为孩子拍掉身上的灰尘,并心疼地安慰孩子不要哭;有的家长扶起孩子后不再让孩子自己走,而是直接抱着孩子走;有的家长甚至以拍打地面出气的方式安慰孩子,孩子也学着家长的样子边哭边拍打着地面。  相似文献   

16.
成功的家教经验说明,只有了解孩子,才能教育孩子。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为了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孩子,增强教育孩子的针对性、实  相似文献   

17.
一是兴趣原则.根据孩子的兴趣,从开发孩子的智力出发,适当地选课外书.譬如,有的孩子喜欢听故事,有的孩子喜欢做游戏,有的孩子喜欢拼图案……孩子的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基础,因此,家长在为孩子选购课外书时,务必考虑到孩子的兴趣.有的家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孩子上幼儿园时,就一味地为孩子选购唐诗宋词,或者提前让孩子过多地认字识数,这种做法实不足取.  相似文献   

18.
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们要向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孩子的先生.一个人不懂孩子的心理、孩子的问题、孩子的困难、孩子的愿望、孩子的脾气,如何能帮助孩子?如何能知道孩子的力量?而让他们发挥出小小的创造力?"陶先生的教诲对现在的家庭教育有着指导意义.因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相似文献   

19.
孩子要靠父母养育成长,但是,父母不一定真正、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有的父母误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特长,其实,很多孩子不是没有特长,而是很多父母不了解什么是孩子的特长,更不能很好地发展孩子的特长。每个孩子的特长,就是其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即个体的优势。它表现在孩子的思想品德、文化知识、劳动技能和身心发展等方面。如有的孩子善于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有的孩子办事公道,实事求是;有的孩子善于交际,对群体的适应能力很强;有的孩子对体  相似文献   

20.
心晴 《中华家教》2012,(2):28-29
孩子淘气,一个家长河东狮吼,甚至愚昧地痛下毒手.另一个家长则理解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孩子在淘气中发挥聪明才智;孩子胆小害羞,一个家长心急火燎、强迫孩子多社交多应酬,另一个家长则接纳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权利;孩子笨手笨脚,一个家长忍不住上前帮忙代劳.另一个家长则允许孩子犯错、平静地等待孩子自己摸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