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本体观是进行具体教学理论建构、评价与讨论的理论基础,也是教学实践的预设前提或“缄默的知识”。基于教学存在的建构交往观,作对近期有关教学认识论的研究所涉及的若干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剖析与讨论,指出并论证了现存教学本质“特殊认识说”及其衍生理论“教学认识论”所存在的重大理论缺陷,分析了其所存在问题的性质、理论失误的根源和学科发展的未来取向,认为其根本出路在于现存理论的合理定位和向本体论的回归。  相似文献   

2.
教学存在的本质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本质问题是教学论历久弥新的课题,更是教学本体论的核心所在。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追问教学存在的本质,即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教学本质是一与多的辩证统一。教学本质建构交往观认为,教学是旨在促进人的文化生成的师生特殊产往活动,教学是整体存在的,教学存在的本质是内在本质与外延本质的统一、结构本质一功能本质的统一、主观规定与客观规定的统一以及各种对成关系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教学以交往为基本形态,其发生、运行、演化须依照交往有效性之路径展开。基于教学哲学的视角,在当前的教学论研究中,“交往”的本体论价值表现在教学存在、教学本质研究中,涉及教学实体、活动、关系等问题的方方面面,其认识论价值通过对教学论研究思维方式的影响体现出来,而其价值论价值,则体现在对生成的、演化的、历史的、宽容的人文发展观和师生关系观的树立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教学的存在方式是什么”是教学论必须解决的本体论问题,对此问题研究的最新成就是交往本体论。然而,交往作为人的社会普遍性存在不能反映教学内含价值追求这一本质规定,教学的意义在于它是作为社会规范的知识本视域、教学主体的视域形成的相互作用,理解是这一具体场域存在的基本形式。在理解的意义上,教学是生命意义的存在,它不仅有着丰富的现实存在方式,也有着自身的终极存在方式。只有在理解的意义上,教学的本体论意义才能得到完整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基于教学与课程研究一体化的思想,从潜课程的提出入手,试图通过讨论交往本体论的教学哲学思想对于潜课程所具有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及如何根据教学的交往本体论的启示有效开发潜课程等问题,来寻求交往本体论在现实课程与教学实践中的立足点和潜课程实践的理论生长点,进而实现理论的与实践的有机结盟。  相似文献   

6.
基于教学与课程研究一体化的思想,从潜课程的提出入手,试图通过讨论交往本体论的教学哲学思想对于潜课程所具有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及如何根据教学的交往本体论的启示有效开发潜课程等问题,来寻求交往本体论在现实课程与教学实践中的立足点和潜课程实践的理论生长点,进而实现理论的与实践的有机结盟.  相似文献   

7.
基于教学与课程研究一体化的思想,从潜课程的提出入手,试图通过讨论交往本体论的教学哲学思想对于潜课程所具有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及如何根据教学的交往本体论的启示有效开发潜课程等问题,来寻求交往本体论在现实课程与教学实践中的立足点和潜课程实践的理论生长点,进而实现理论的与实践的有机结盟.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是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追求的永恒课题。在以往的研究中过多地关注教育过程中的认知活动,视认识为教学的唯一本质。交往在教学中的定位随着研究的历史推进,呈现出不同的层次和水平;或视交往为单纯的教学背景条件,或视交往为教学手段和方法,或视交往为教学内容、对象和目标,乃至提升到教学本体论层面,  相似文献   

9.
“基础·兴趣·个性”是我校整体改革实验课题。“基础·兴趣·个性”课堂教学模式则是课题实验的阶段性成果。它从宏观上对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走向与特点作了总体的概括,为我校教师把握实验特征,形成自己的特色与风格奠定了价值观基础和方法论基础。一、观念体系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在教师的教学观念作用下形成的。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从本质上讲就是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学生观、教师观、教材观以及由此整合而成的教学观。“基础·兴趣·个性”课堂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对学生寄予殷切期望,关注学生兴趣在学习活动中的生成与发…  相似文献   

10.
交往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教学论对交往的研究主要有四种视点:背景 观、手段观、内容观和本质观。每种观点均有一定的价值,但也有不足。借鉴、吸收多学科的研究 成果,立足教学自身的特殊性,是教学论深化交往问题研究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知识习得成为一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活动,它逐渐孕育起由知识教学走向文化教学的当代文化教学本体论。传统教学消解了知识的文化内涵,文化教学强调知识的文化识知过程,即涵括了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意在塑造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从而建构其文化教学本体论,形成了三个基本观点:一为教学是相待而成,相对而生的教学过程对成观;二为教学是人文关怀,人文化成的文化生成观;三为教学是文化识知活动,教学存在是师生间的文化建构与交往活动。  相似文献   

12.
教学交往实践:现代教学的本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交往实践是时代哲学的主题,教学交往实践具有教学主体多极性、教学主体与教学客体对立统一性、师生主体与自身客体对立统一性、社体性与教学主体间性对立统一性等特征。现代教学的本质就是教学交往实践,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交往和教学本质观,对现代教学理论建设和教学实践的发展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教学交往研究及其价值导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交往,但这种交往未必是主体间交往。主体间交往不是既定的,而是生成的。教学交往研究不能停留在形而上的所谓探寻“本质”的层面上,而应当探索教学交往的合理性观念,以此反观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教学交往研究只有引发教学研究方法论的变革,它才具有教学论学科体系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教学本质问题是教学论的本体论问题,确认教学本质的科学内涵,有益于教学理论的建构和教学实践的深化。然而,对教学本质的认识,历来众说纷纭。文章运用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统一的研究方法,分析了"特殊认识说""实践说""交往说"三种教学本质观。首先,对三种观点进行了纵向分析,然后分别从立论根据、具体分歧点和联系三个角度对三种教学本质观进行横向比较。通过对比研究,说明教学本质的研究应该多纬度探索、开放融合、走向现实。  相似文献   

15.
"交往"视野中的教学本质论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交往”走进教学研究的视阈中,克服了基于传统认识论基础上的教学本质论的若干局限,促成了教学理论研究的重大转向。但由于人们把交往多视为改进教学的一种手段,而未能从本体论层面上对教学本质问题进行审视,有关论述也就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局限性。本文认为,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交往实践,并以“交往实践论”为依托,对教学本质论的理论及实践作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6.
建构交往观从交往的视野对教学本质进行了阐述,突破了传统教学本质观的某些局限性,但其本身也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缺陷。伽达默尔的理解观中有丰富的关于交往的见解,在这一视阈下,交往有着新的内涵,如交往的关系特征、现实性和历史性的统一及双向融合性等,这些观点为我们进一步完善建构交往观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论交往教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交往教学是以合理的人性假设为逻辑前提,在平等理念的指引下,师生之间以及师生与教学文本之间,以语言为主要交往方式,以师生内在的、自觉的共生共长以及文化的理解生成为旨趣的双重建构教育活动。交往教学尊重人的生命并且激发人的生命力量,以主体间性的和谐美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条件及价值追求,依托于文化且创生文化,以生活为源泉且勾画着可能生活,在开放动态的过程中编织着非线性的复杂世界,理论探究、实践观照以及方法论的突破与创新构成了交往教学研究体系的完整图景。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注重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感悟、积累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和背诵;教师要深刻领会新大纲的精神,指导学生认真开展阅读活动,把“读”的权力真正还给学生。学生有了一定积累后还要指导学生更好地运用自己的积累,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学会交往、学会办事,学会合作。  相似文献   

19.
陈红梅 《文教资料》2006,(12):108-109
专科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处于一个夹层的位置,近几年来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同时专科院校也从以前的一般专业扩充到现在的高等职业教育,初步形成了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体系。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思想教育方面。本文力图借鉴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从其“主体”、“沟通”、“共识”三个理论基点,对其中的某些症结作一尝试性求解。  相似文献   

20.
参与是个体投身认识与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主体参与是教学活动产生的基础。交往是活动的最基本形式,交往是一种互动,这种互动具体表现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探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