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证券欺诈主要表现为虚假陈述、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由于证券市场的特殊性,各种形式的证券欺诈之民事责任的主体各不相同,虚假陈述的责任主体包括发行人、专业顾问和证券商;内幕交易的责任主体除公司内部人员外,还应包括知情的公司外部人员以及派生的内幕信息人员;操纵市场的责任主体一般是指实施了以人为方式控制证券价格以图牟利行为的任何人,但安定操作行为人在一定条件下可免于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2.
浅析证券欺诈行为的民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欺诈行为是指在证券发行、交易及相关活动中发生的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虚假陈述、欺诈客户等行为。证券民事责任,是指上市公司、证券公司、中介机构等证券市场主体,因从事虚假陈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反证券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的禁止性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依法应当承担的损害赔偿等民事责任。损害赔偿是承担证券欺诈行为民事责任的主要方式,在实践中要不断完善证券欺诈民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3.
证券欺诈行为乃证券市场一大公害,因此世界各国和地区均对其加以严格的法律规制。但各国反证券欺诈立法概要、证券欺诈行为的表现形式、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等又具有各自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本在对证券欺诈行为的外延作了恰当界定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证券欺诈与一般民事欺诈的不同构成要件,并就完善我国证券欺诈民事责任制度的因果关系、归责原则和损害赔偿额等难点问题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证券内幕交易的归责问题,法学界存在很大的分歧和争议。证券内幕交易是一种证券投机行为、交易欺诈行为、不公平竞争行为、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应为法律所禁止。证券内幕交易的法律责任除刑事处罚外,鉴于其对证券市场和社会经济生活具有相当破坏力,补充行政处罚和重刑事制裁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论证券的内幕交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幕交易是一种典型的证券欺诈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将内幕交易列入证券制度规制对象,是各国证券立法的基本作法。  相似文献   

7.
证券内幕交易作为证券交易中的欺诈行为,对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无疑构成了极大威胁。本文全面分析了证券内幕交易行为的性质、规制理由及其构成要件,并对完善我国证券内幕交易立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证券虚假陈述作为侵权行为的一种,在其行为后果的认定中,因果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西方成熟的证券市场国家立法上早已采纳信赖推定原则和市场欺诈等理论,而我国的证券民事立法在此方面较为落后,尤其是对于交易因果关系的规定几乎为空白。因此,建议我国立法者积极引进信赖推定原则和市场欺诈理论等先进经验,重视证券虚假陈述立法,进一步完善我国证券民事法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世界电信行业飞速发展,电信欺诈行为也越来越严重.欺诈不仅造成了运营商的收入流失,也侵犯了使用者的利益.通过部署反欺诈系统,可以尽早的发现并及时制止欺诈行为,有效的保障运营商和客户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商品房经营者是否有欺诈行为决定着经营者要承担不同的法律后果。欺诈行为的法律规定一直不明确 ,相应的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迟迟未出台 ,人们的认识分歧较大 ,致使法律适用出现困难。本文首先从实践入手 ,列举了商品房销售中的主要问题 ;其次从法理角度 ,较为详细地阐明了民事欺诈行为的构成要件 ;最后以欺诈行为的构成条件为依据 ,结合造成经营者实际交付的房屋与合同约定不符的具体原因 ,提出了商品房经营者欺诈行为的认定标准 ,并具体指出了商品房经营者哪些行为是欺诈 ,哪些行为不是欺诈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证券交易市场的发展,有关股票纠纷的案件日益增多,因客户透支炒股和证券商强行平仓或处罚而发生的纠纷案较为突出,本文试就透支炒股案件的发生原因及其特点、透支炒股案件中当事人的法律关系、透支炒股的归责认定和证券立法等问题进行探讨,目的在于使我们在司法实践中能更好地认识和处理这类透支炒股案件。  相似文献   

12.
当前,经济合同中的欺诈行为和诈骗犯罪问题日渐突出.合同欺诈行为与合同诈骗犯罪本质上不同,合同欺诈行为的法律特征主要表现为当事人主观故意,客观表现是虚假介绍或隐瞒关键事实,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等;合同诈骗罪的主要法律特征为当事人主观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故意,客观表现是行为人签订合同所采用的手段自始至终都是欺骗性的,行为人要负担刑事责任,同时还要承担民事责任等.同时,二者之间也具有许多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3.
根据消费者协会数据,质量与价格不符、虚假促销、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价格承诺等价格欺诈行为,正日益成为制约网络购物行业健康发展的一大因素。网络购物价格欺诈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市场信息不对称;利益驱动、法律意识淡薄;消费者寻求低价的购物心理,给欺诈滋生了空间;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乏力。加强网络购物价格欺诈行为监管的措施是:加强宣传、正面引导,进一步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主动探索网购价格监管新举措、加大检查处罚力度,倡导价格诚信、引导经营者诚信经营。  相似文献   

14.
商品房经营者是否有欺诈行为决定着者要承担不同的法律后果。欺诈行为的法律规定一直不明确,相应的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迟迟未出台,人们的认识分歧较大,致使法律适用出现困难。本文首先从实践入手,列举了商品房销售中的主要问题;其次从法理角度,较为详细地阐明了民事欺诈行为的构成要件;最后以欺诈行为的构成条件为依据,结合造成经营者实际交付的房屋与合同约定不符的具体原因,提出了商品房经营者欺诈行为的认定标准,并具体指出了商品房经营者哪些行为是欺诈,哪些行为不是欺诈。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经济合同的签订中,存在一定的被欺诈风险,并且欺诈手段隐蔽,法律维权困难。所以我们要对经济合同中存在的欺诈行为有深入的了解,熟知经济合同中欺诈行为的特征,并在实践中予以有效防范。本文主要介绍了经济合同中欺诈的概念和欺诈行为的特征。并对如何防范经济合同的欺诈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会计造假行为不断出现,其中利用会计票据进行欺诈已成为造假的主要表现形式,其欺诈手段繁多,几乎到了防不胜防的地步。文章主要从票据欺诈的表现形式与防范对策进行阐述,指出防范和治理会计造假已经刻不容缓,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手段予以打击,从而规范单位的会计行为。  相似文献   

17.
当前,经济合同中的欺诈行为和诈骗犯罪问题日渐突出。合同欺诈行为与合同诈骗犯罪本质上不同,合同欺诈行为的法律特征主要表现为当事人主观故意,客观表现是虚假介绍或隐瞒关键事实,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等;合同诈骗罪的主要法律特征为当事人主观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故意,客观表现是行为人签订合同所采用的手段自始至终都是欺骗性的,行为人要负担刑事责任,同时还要承担民事责任等。同时,二者之间也具有许多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8.
商业欺诈是将虚假商业信息通过一定包装技巧的语言使被受害人接受并由此产生金钱交易等言语行为的过程。商业欺诈得逞部分归因于语言技巧的运用。商业欺诈的主要语言特征有频繁使用模糊语言、引用不真实数据、运用对比修辞手法等。识别商业欺诈的语言手段包括甄别以"一本万利"为卖点的不合逻辑和常识的虚假信息,对高科技、实力雄厚等溢美之言进行核实,拒绝实施以"急招"等制造紧迫感手段的字眼所发起的言语行为。商业欺诈宣传中的言语行为特征都反映出其欺骗的交际目的,并折射出当今商业社会中不道德的商业欺诈行为的若干特征。  相似文献   

19.
11月9日,平安证券发布“平安财富赢家”品牌,该品牌是平安证券针对高净值客户打造的财富管理服务,通过线上到线下的全方位订制服务,助力客户实现财富的持续增长和传承.“平安财富赢家”发布会上,平安证券总经理助理郑霞、平安科技首席科学家肖京、社科院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斌博士等嘉宾,与200余位平安证券高净值客户,就宏观经济展望、二级市场走向和人工智能领域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区分刑法中合同诈骗罪与民商事活动中的合同欺诈行为对当事人、司法部门及社会公众皆有重要意义.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主观方面主要体现在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客观方面主要体现在行为人欺诈程度、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