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传统手工业城市的衰落是近代城市变迁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明清时期盛极一时的典型传统手工业城市景德镇为例,分析了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景德瓷业所面临的挑战及其衰落的原因,说明城市主导产业的兴衰对产业结构单一的手工业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实施城乡合一的管理体制,没有设立专门的城市管理政府。到了清末,这样一种城市管理体制开始发生改变,在警政创办和地方自治运动过程中,新型的城市政府的雏形开始建立。清末城市管理体制的变迁主要是国家推动的结果,但也是社会自发变迁的结果,是强制性变迁与自发变迁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是一个封闭走向开放的转折时期,中国近代城市真实记载了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沧桑变迁。宁波是我国近代著名城市之一。系统地研究近代宁波城市文化与建筑文化的特质,必将有助于宁波城市现在及未来发展。一、近代宁波城市的发展宁波是一座受外来文化影响渊源已久的古城。  相似文献   

4.
近代开埠通商对中国近代传统城市的发展具有深层影响,传统城市空间也因此产生多层变化a探讨清末荆州府沙市镇开埠通商后,城市商业空间产生的变迁,对清代城市、长江中游城市发展以及荆楚文化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审视汉口民众乐园的发展变迁,汉口市政府通过体制、空间、演出内容和社会功能四个方面的政治化的改造,使民众乐园成为其延伸政治力量,传播意识形态,推动社会教育的的重要媒介。民众乐园作为个案诚然有其特殊的一面,但不可否认的是,其政治化改造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国民政府对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思想的探索。汉口民众乐园的历史表明,公共娱乐空间不仅仅是专供民众的享乐空间,在政府的精心设计下,它还可以是灌输意识形态、培养民众行为的政治空间。从这一点看,对民众乐园的历史梳理无论是对城市空间的价值研究,还是当下对政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化建设,都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1913年至1920年是倪嗣冲督皖的八年,也是蚌埠自开埠到发展基本定型的关键时期。此时期蚌埠经历了从铁路交通枢纽到全省军事指挥中心,再到一度成为行政中心——安徽省省会的变迁,完成了从单一职能城市到综合性职能城市的转变。倪嗣冲执行的减政主义、专力皖北、军事优先等治皖策略是推动城市职能演进的重要力量,折射出政府决策是影响中国近代城市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晚清西北边疆危机下,阿古柏等内乱使新疆城市损毁殆尽。戡乱后,清政府为保疆固边,从1884至1911年间采取了诸如新疆建省、新政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新疆城市获得了一个重要的"黄金"发展时期。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城市重建并非简单的封建传统城市建筑恢复,在整个中国城市近代化转型背景下,新疆城市重建不可避免地在城市自然结构和社会结构等方面都悄然发生着转型式变迁,尽管规模较小或不显著,但仍称得上是新疆城市近代化转型的基础和肇始,其意义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汉口钱庄与华资银行关系论析(1912-193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处于一个新旧交替的过渡时代,民国时期汉口钱庄和华资银行,在这特定的时代里,发生了激烈碰撞,产生了互动.它们关系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20世纪20年代前,汉口钱庄与华资银行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华资银行对钱庄的依附;进入20世纪20年代,银钱业交往日益密切,两业关系呈现出冲突异常激烈,但合作又不断扩展和深化的矛盾态势;从20世纪20年代末到抗战前,钱业式微,银钱业合作和冲突面同时减少,银钱关系虽表现为合作与冲突并存,但合作成为主流.汉口钱庄和华资银行的关系反映了近代中国金融领域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一种状态.而它与上海银钱关系的差异,也说明近代中国金融业变迁的过程和程度具有多样性和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变迁纵观我国高校后勤发展的总体情况,其大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一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高校后勤阶段,二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阶段。(一)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高校后勤建国以来,我国学习前苏联的管理模式,实行  相似文献   

10.
论清末警察与直隶、京师等地的社会文化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警察在直隶、北京等地的社会文化变迁中扮演了复杂的角色。清末警察既是近代社会政治文化变迁的表征,又是近代城市文明的构件,同时也影响并引导着近代城市文明的发展。此外他们还通过开警智、开民智等方式积极投入到清末下层社会的启蒙运动中,对于文化知识的普及和近代文明的扩散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重庆是在古代江州城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巴文化是重庆城市文化的重要源头,构成了重庆城市文化重要的人文传统。基于地貌特征形成的“江-山”文化是重庆城市文化的自然传统。重庆城市文化在几千年的变迁过程中,逐步完成了传统与更新、古老与现代的交替,实现了从旧到新的涅榘和更生。在这一转换过程中,移民活动和近代化是重庆城市文化从传统向现代巨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生活习俗的变化是社会变化的晴雨表。文章通过以山西近代服饰变化为视角,运用历史学、社会学、美学等学科知识,考察了从清朝到民国以山西地区服饰为代表的近代服饰变迁的历程,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服饰的样式和特点,阐述了推动这一变迁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因素,认为近代山西服饰的变迁与近代中国政治革命、经济发展和文化冲突相一致,分析了近代山西服饰变迁的特点。从而论证服饰作为经济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它的变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即作者试图通过对山西服饰变迁的研究,反映出其背后所表征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从另一个侧面考察近代中国历史前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生活习俗的变化是社会变化的晴雨表。文章通过以山西近代服饰变化为视角,运用历史学、社会学、美学等学科知识,考察了从清朝到民国以山西地区服饰为代表的近代服饰变迁的历程,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服饰的样式和特点,阐述了推动这一变迁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因素,认为近代山西服饰的变迁与近代中国政治革命、经济发展和文化冲突相一致,分析了近代山西服饰变迁的特点。从而论证服饰作为经济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它的变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即作者试图通过对山西服饰变迁的研究,反映出其背后所表征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从另一个侧面考察近代中国历史前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袁世凯统治时期审计制度的兴废,不仅是近代民主政治与传统官僚政治之争的时代反映,也是研究近代中国审计制度变迁的重要内容。其思想资源虽继承中国古代传统审计文化的优秀部分,但主要还是对来自西潮冲击下西方审计思想的移植。它通过审计机关和相关审计法律、法规的建设,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近代审计监察体系。袁世凯统治时期实为近代中国审计制度迅速发展的"阳光灿烂之春天",其历史功绩主要在于为后来的审计制度建设提供了近代的范式。  相似文献   

15.
"新文化运动"是五四时期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为首的文化激进青年掀起的一场旨在批判封建主义,启蒙西方近代文化的一场思想革命。《新青年》则为其滥觞,浓缩近代中国政治思想的变迁,成为五四时期进步报刊舰队的旗舰,并影响着后五四中国新文化的方向。它经历近代中国政治思想的四个变迁。第一个变迁宣扬民主与科学、新文学运动。第二个变迁鼓吹空想社会主义。第三个变迁马克思主义初期传播。第四个变迁揭开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帷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从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市民结构、市民的近代变迁等方面探讨中国城市市民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7.
晚清时期,在云南游历、考察的西方人留下了大量文字,从中可以发现有关云南城市规模、职能、分布、形态变迁的轨迹。晚清的云南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城市体系,由于开埠通商,城市的经济职能得到强化,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并体现出近代化和外向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变革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必然结果。它不仅是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的冲突过程。而且是传统教育迎接挑战、扬弃自身、进而实现创造性转换的过程。书院改学堂、现代学校教育体系的创立、科举制度的废除、学部等新式教育行政机构的建立、教育宗旨的厘定,构成清末新政时期教育变革的五重变奏曲,除旧与布新同时并举,传统教育的变革深入到制度层面,全面启动中国教育体制从传统向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9.
元代审美趣味的改变,决定了门神画的艺术气息.在元代这个动荡失衡的时期,门神画也经历了审美趣味的变迁,影响到了明清时期和近代的门神画艺术的绘画风格.通过门神绘画审美趣味的变迁,也使我们看到了时代对艺术表现形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城市作为历史时期各级行政治所、地域经济中心所在,是地方志记述的重要对象,其中不乏"城市灾害"史料。具体到太原市,方志所记城市灾害主要特征如下:一是公元前以"人为灾害"为主,主要表现为战争;二是8世纪开始出现"自然—人为复合灾害",并在16世纪进入多发期;三是17—19世纪,具有近代色彩的人口灾害开始出现。上述灾害的发生与太原城市的发展、生态变迁等具有因果关联性,探究历史时期太原城市灾害的特征,对今天城市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