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语文素质近年来呈滑坡趋势,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面对这样的学生,许多语文教师选择了放弃,认为学生到职业学校来,主要就是要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像语文这样的“豆芽课”可以被忽略。其实,一个人的发展,与他的人文素养有关密切的关系。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应该主动承担起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责任,让学生成为用“科学技术”与“人文素质”两条腿走路的人。  相似文献   

2.
人文素质是人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人文精神又是人的文化素质的核心内容。人文素质教育的复兴是当代社会对教育昕提出的必然要求,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令人瞩目的热点。目前中职学校学生的人文素质存在很多缺陷,本文从中职语文学科包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出发,简要分析中职语文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认为中职语文加强人文教育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曹霞 《语文天地》2013,(8):63-64
语文是具有人文色彩的基础性学科。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包含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它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关注人文精神不是应该与否的问题,而是一个自觉与否的问题。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包含"思想教育"、"情感教育"、"品德教育"、"文化教育"、"美感教育"等诸种因素。但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并非是前面诸种因素的简单相加就可以达到。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总是对丰富的人文内涵置之不理。因此,语文教师要将培养人文素质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来追  相似文献   

4.
人文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教学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人们对于“人文”的理解向来模糊。在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之后,我们应当重新审视“人文”及“人文教育”,并充分运用语文教学在人文教育中的特有优势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5.
人文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教学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人们对于“人文”的理解向来模糊。在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之后,我们应当重新审视“人文”及“人文教育”,并充分运用语文教学在人文教育中的特有优势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要关注人的发展,重视开发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承担起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就是要以优美的语言和精美的文字去开辟学生的情感世界和思维空间,用理想的典型形象和真诚的教育情境感化人、陶冶人,用科学、智慧和哲理启迪人、塑造人,使人们的心灵和情感世界达到崇高境界。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对人的思维模式、道德情操有很大影响。一个人人文素质越高,知识在他手中发挥作用越大,对社会的贡献越大。所以,人文素质教育是真正的立国之本,强邦之本。  相似文献   

8.
语言作为一门人文科学,肩负着培育人文素养、弘扬人文精神的重任。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小学语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小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阶段,同时也是学生人文素质的启蒙时期。因此,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素质培养进行探讨,提出通过语文教学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人文素质与素质教育、职业.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文教育就是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等各种教育活动,使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人的人格、气质,成为人的稳定的内在品质。在人文素质教育中,语文素质是基础素质、核心素质,语文教学是实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为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他们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健康和谐的发展,成为具有较高素质的适应现代化社会要求的“现代人”。如何加强语文教学过程中人文内涵的渗透、开发和利用呢?本文就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和感悟。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语文教学应重新审视人文及人文教育,并根据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出发,充分运用语文教学在人文教育中的特有优势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2.
余彩霞 《教育现代化》2005,(12):106-106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在教学中应有突出的表现。我们只有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让课堂充满人文的灿烂的阳光.才能使语文成为一种真正提高人素质的课程。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3.
何冠南 《广东教育》2010,(7):102-104
人文精神的熏陶起始于语文学习,语文学科具有深厚蕴藉的鲜明人文特征与深厚感召力,因而具备了得天独厚的塑造人的精神的突出功能。语文学科的基础性、综合性和人文性特征,超过了其他任何学科。没有人文。就没有语言这个工具;舍弃人文,就无法掌握语言这个工具。语文学科在中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角色重要,责任重大。改变旧的语文教学模式,对人的培养模式提供新的思考角度,会对学生语文素质、人文素质乃至综合素质的培养大有裨益。语文教改出路的突破口在于把语文教学上升为灵魂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张海峰 《云南教育》2002,(13):38-38
人文就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教育是由文化而人的纵向过程,即通过人对社会文化的内化而成为人的一种心理品质,成为人的一个稳定的内心世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不但是一门基础学科,而且也是一门人文学科,理应承担起促进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弘扬人文精神的责任,让学生从语文学习中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感染,受到人文思想教育。本文所列举的几个教学片断,都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成功地渗透了人文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它会对‘我’说些什么呢?”(《小狮子爱尔莎》教学…  相似文献   

15.
教育应该着眼于培养既具有良好科学知识又具有良好人文素质、道德素质、心理品质的人,着眼于培养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兼美的现代文明人.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教师应在语文课堂中努力探究、挖掘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师的培训应注重提高人文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教师的人文素质培训刻不容缓。教师是实施人文教育的关键,关系到素质教育和语文教学改革的进展。因此,语文教师培训要注重人文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苏淑华 《教育艺术》2013,(11):50-51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里提到的"人文性",是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它综合了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信念、意志、个性、能力等丰富的内涵,是对人自身完善的一种关注与追求。教育工作者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当充满人文性,尤其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自始至终渗透人文精神。要通过挖掘语文教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生动活泼地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在课堂上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使教师、学生、文本在课堂上达到"人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习是我们学会与人交流,传承我国传统经典文化的一个重要基础,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人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教会我们每个人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小学语文教育可以说是广大小学生们的启蒙教育,对学生们今后的个性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从小学语文教育现状入手,对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培养人文素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中学教育是青年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掌握课本知识之外,还应该知道基本的人文常识。就是说,在成为公民之前.需要具备成为一个人的类属性、完备人格的人伦人文素质。使学生知晓这些常识.是语文教学一个基本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大多只重视传授学生知识,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这是导致国民人文素质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语文教育不仅是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在具体的语文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通过各方面内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和谐发展,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人文素质。因此要从语文教育的现状出发,大力推进语文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实现语文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相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