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文学评点大家,其评点的《水浒传》、《西厢记》影响甚大.而他本人学识广博,对儒释道均有涉猎.金圣叹佛学根底深厚,经常聚众讲经说法,对佛教颇有独到的研究.然而,在他批点的《水浒传》中,却有很多对佛教以及僧人的讽刺和批判.一方面,由于《水浒传》本身对佛教多有贬斥态度,金圣叹得以借题发挥.另一方面,也体现了金圣叹自己对伪佛学和伪僧人的不满.归根结底,金圣叹并不反对佛教,反对的是“伪佛教”.  相似文献   

2.
王薇 《考试周刊》2009,(19):12-13
金圣叹评点《西厢记》,不仅将其视为“天地妙文”,充分肯定了《西厢记》的文学价值,同时对西厢的删改也堪称是对王实甫《西厢记》的一次再创造。  相似文献   

3.
金圣叹(1608—1661)是我国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美学思想家和文学批评家。他一生酷爱文学,曾评点《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传》和《西厢记》,美称之为“六才子书”。其中,价值最高,给予当代和后世影响最大的,当推《水浒传》评点和《西厢记》评点。清人冯镇峦称:“金人瑞批《水浒》、《西厢》,灵心妙舌,开后人无限眼界,无限文心。”实非溢美之词。金圣叹对《水浒传》尤有偏好,认为“天下之文章,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逻辑演进中,先后出现了“曲学体系”、“叙事理论体系”、“剧学体系”三大体系。清初评点大家金圣叹所评点的《第六才子书西厢记》,为“叙事理论体系”的代表。“金批西厢”的主要成就,首先是金圣叹对《西厢记》反对封建礼教、主张青年男女“必至之情”的进步民主思想,给予了热情的肯定。其次是金圣叹从审美的高度,从戏曲创作规律方面,对《西厢记》的艺术成就和创作经验进行了总结.他对戏曲艺术评点的重点,主要是戏曲人物的塑造、戏曲情节结构的规范和戏曲语言的  相似文献   

5.
金圣叹是我国明清之际一位杰出的文学理论家,在《水浒传》、《西厢记》的评点中阐发了他的文学典型观,他认为文学典型要在共性中突出个性,写出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丰富性和复杂性,文学典型要有创新性,并意识到要在一定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刻画人物性格。金圣叹的文学典型观是中国典型理论的成熟,并具有现代品质。  相似文献   

6.
QQ,不亦快哉     
一代评论大家金圣叹曾在《西厢记》的批语中记述了他的三十三则“不亦快哉”,真是快人快语,读后  相似文献   

7.
丁鼎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2):71-73
金圣叹“以文律曲”批评《西厢记》,使得《金批西厢》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其批本目的就是“教天下以慎诸因缘也”和“教天下以立言之体”,就《金批西厢》和《王西厢》的异同,来看金圣叹戏曲理论中的“立言之体”,尤其是偏重于分析《借厢》一出的人物形象,从而去体验金批本中人物的一言一行与金圣叹“立言之体”的文学主张。  相似文献   

8.
以往学术界主要看重的是金圣叹通过小说评点所构筑的文学创作理论,而实了上金圣叹小说戏曲接受理论也很有特色。这主要表现在:和一,金圣叹采和随文批评的方式来表达他对批评对象独到而8深刻的理解,这对读者的文学阅读和文学接受活动起来了一种导向的作用;第二,金圣叹对读者在接受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接受条件和接受能力予以高度的重视和强调;第三,金叹还依据他自己的理解对作为接受对象的原作品进行了删节和改动,从而使他自己成为《水浒传》和《西厢记》新文本的名副其实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同时也使他的接受批评实践由文学接受领域延伸到了文学创作领域。  相似文献   

9.
社会政治因素一直是讨论金圣叹“腰斩”《水浒传》与《西厢记》的重点,但把《水浒传》和《西厢记》结合起来研究,可发现应有四个主要方面影响着金圣叹的“腰斩”:一,历史来源;二,人生观与世界观;三,文学批评创造性;四,文法艺术要求。正是在这些诸多因素的交织下,金圣叹斩定了《水浒传》与《西厢记》。  相似文献   

10.
金圣叹一生才高行僻。他留给后人的主要著作是他用毕生心血评点的“六才子书”《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传》和《西厢记》。其中最能够代表他的思想观念、阶级意识及艺术成就的是他评点的七十四《水浒传》。因此这本书也就成了后人评价金圣叹历史功过的主要依据。可是,对于金圣叹在《水浒传》评改中去其忠  相似文献   

11.
金圣叹用"画"来评点《水浒》,既与中国文论与画论相融合的文学批评史有关,又与明中后期时代氛围有关。从金圣叹现实与理想的关系以及"水浒"意与象的关系中,可以看出金圣叹将"画"、"水浒"、"自身"三者同构在一起,这也是其用"画"评点《水浒》的最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金圣叹“独恶宋江”的态度是贯华堂本?水浒?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历来研究者多从文艺学的角度讨论这一问题。作为有着强烈刺世情怀的文人,金圣叹结合时代背景对旧本?水浒?中的宋江形象做了一系列的改动和评议,流露出对晚明时代的强烈不满,这也为金本?水浒?注入了社会批判功能。  相似文献   

13.
吴江徐崧与长洲陈济生,均为清初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的友人。对二人家世、生平,尤其是抗清、结社、选文等活动的详细考述,不仅可在最大程度上恢复金圣叹的社会关系网,以凸显或再现其人其事的历史具体性,也有助于深入了解江南地域文人群体的生存状态和人际关系,并由此达到对彼一时段重大历史事件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4.
金圣叹的《水浒》评点之所以很大程度上超越前人,根本原因在于评点思路的转变: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受史传影响,长期以来的评点者多站在读者角度从外部对其进行人物品评、事件议论与思想升发;而在金圣叹的评点中,由于对"文"、"事"观念的辨析,形成了对小说文学本质的重新定位,从而"由其文而测其意"、"由其意而观其法"、"由其法而言其效",走上了与前人截然不同的评点道路。这种评点方式以作者的创作意图为解释根源,有利于深入探寻作品的文学特征、作者的创作技巧和文本的内在肌理;但阐释者的固有观念与创作者的创作意图之间往往存在偏差,这也导致了评点中的一些曲解和误读。  相似文献   

15.
论金圣叹之“草蛇灰线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时总结出了“草蛇灰线法”,这种技法经常被明清小说评点家用来点评作品。直到今天人们对这种技法都有自觉的运用。但对它。现代人却有很多误解。笔者通过对草蛇灰线法进行具体文本语境分析,结合金圣叹取喻的“草蛇”与“灰线”,对该技法进行阐释:草蛇灰线法是中国特有的印象式批评的一种体现,是用草中之蛇的变化不定。和手抓灰烬画线的时有时无来比喻,着眼于层次与层次或段落与段落的为文章法。是在叙事性文学作品中,作者常有意识地对物件、状态、时间、细节作形式的反复以此来充当某一情节的贯穿线,但每一种重复都表征着内涵的差别,言说着情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于明清小说的结构,近人与清人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对这一现象的探讨可以发现金圣叹小说评点的一个本质特征:以论说文之文法点评小说之结构。金圣叹《才子必读古文》摘选评点的主体部分是论说文,探讨的主要是论说文的文法,对叙事技法的探讨在金圣叹的批评话语中即使不是缺席,起码也是相当淡化的。而且,评点小说时,金圣叹对“事”也相当忽略与淡化,与之相对应,他常常以论说文之文法点评小说之结构。由于金圣叹小说评点有着以论说文之文法点评小说之结构的本质特征,套用西方叙事学、以现代叙事观念来探讨金圣叹的结构批评不仅仅是“印板”学术,而且从研究的立足点来说都是根本错误的,这样的研究格局应当改变。知道了金圣叹以论说文之文法点评小说结构这一本质特征,还可对明清小说的结构问题及中西方小说结构论的利弊得失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诠释学从本体论和生存论的高度探讨理解是否可能和如何可能。张隆溪《道与逻各斯》正是在诠释学理论背景下,探讨合理理解的可能,其以诠释学为其理论基础,通过探讨东西方文学作品里以"契合"现象出现的语言的复杂内涵,旨在加深东西方文学的交流与互通。以之为例,从诠释之所以必要、如何诠释、诠释的趋归三个方面进行一番梳理,诠释学的基本脉络便可以得到一个整体的体认。  相似文献   

18.
钱谦益《列朝诗集》叶小鸾传是据叶父绍袁编《午梦堂集》摘编改写而成,所谓"吴门有神降于乩,自言天台泐子"即指苏州金圣叹。其于三十岁左右时,频繁扶乩降神于吴中,与吴江叶氏有着密切交往。有关事迹在《午梦堂集》之《续窈闻》等篇目中有详细记载,是研究晚明的金圣叹活动和江南士风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现代文艺美学的角度评析了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和《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的主要观点,较深入地研究和分析了《读法》所提出的有关小说的艺术虚构、典型性格、创作手法,以及戏曲艺术的主要人物形象地位、“有无”等艺术辩证手法等文艺美学思想,充分肯定了金圣叹在中国古代美学发展史上对小说美学和戏曲美学理论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