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用的一个意象。“水”是中国文学一大母题,“南浦”意象的产生与此紧密相关。“南浦”除基于水畔的审美特质外,还被赋予了更多的“人文”与“历史”的内涵。南浦是滋生爱情的圣土,是抒发离愁的处所,“南浦”是时光荏苒、物华不再的象征,游子思妇以“南浦”咏离情别绪,政治家借“南浦”寓隐逸情怀,可见“南浦”意象的探究,对于研究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运用,提高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唐宋时期诗词中"雨"被赋予了各种不同的意象。文学翻译要尽量保持原文的文化意象,译者应从多元文化的视角准确解读诗词中的"雨"意象,选择正确的翻译策略,尽可能传达中华经典文化之美。  相似文献   

3.
“桃花”意象在张志和的《渔歌子》中鲜明突出,与害溪、松江等构成了渔隐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为作者追求的理想栖息地。但在唐宋文人改编的《渔歌子》中,“桃花”意象逐渐淡出,或被其他花种取代,或直接退出。同时,其诗词中的渔夫形象也随之改变,诗词的整体意境也由单纯的欣赏型变为凝结着作者主观感情的复合型作品。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桃花”意象的复杂内涵,创作主体的自身经历和时代背景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蓬草是历代诗词文赋中的重要意象,历代文人在选取这一意象进行创作时,有着千姿百态的心绪.“飞蓬”“转蓬”“孤蓬”“蓬心”……这些意象名词的构造无不显示出文人对“蓬”的青睐与感怀.因此蓬草意象的嬗递研究成为历代文人风气研究的一个缩影,从整个文学壁垒之一隅管窥时代文学脉络的思路,也恰如其分地附和了极具时代意义的文学研究新动向.  相似文献   

5.
宋清两代词作中,“庭院意象”不断被描绘与重组,最表层的因素是宋代以来园林建筑艺术的发展.而其深层原因则与每个特定时期的历史文化语境有关,并与词的内部发展相联系.对比宋清两代文人词作中“庭院意象”的功能特性,归纳其演变之因素,总结出“庭院意象”这一相对独立的审美空间,在文人士大夫的文学作品中从抒情中介进入到拥有自身独立审美特性的演变.其功能性的转变,完成了“庭院意象”从媒介性到文学性的飞跃.  相似文献   

6.
姜艳 《考试周刊》2013,(99):22-23
唐宋诗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丰碑,是世界文坛的瑰宝。色彩意象在唐宋诗词中占有重要地位,且暗含了浓厚的文化底蕴。本文以文化为切入点,以归化和异化为翻译方法.结合国内外一些名家的不同译例,对比分析唐宋诗词中色彩意象的英译.探讨其蕴含的文化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7.
唐宋,是古典诗词最为灿烂辉煌的时期。在唐宋纷繁的诗词意象中,让人涵咏不尽的是多姿多态的“雨”意象群。打开唐宋诗词作品,到处听得到沙沙雨声。杜甫诗中“雨”意象出现了246次;李商隐也是写雨高手,诗中有关“雨”的意象出现了73次;柳永也对雨有所偏爱,作品中通过雨的意象运用,从而营造出万千情愁的手法不下15处。真可谓雨意信手拈来,秀外慧中、以柔为美的民族个性被融贯在纤柔的境界之中。  相似文献   

8.
唐宋,是古典诗词最为灿烂辉煌的时期。在唐宋纷繁的诗词意象中,让人涵咏不尽的是多姿多态的“雨”意象群。打开唐宋诗词作品,到处听得到沙沙雨声。杜甫诗中“雨”意象出现了246次;李商隐也是写雨高手,诗中有关“雨”的意象出现了73次;柳永也对雨有所偏爱,作品中通过雨的意象运用,从而营造出万千情愁的手法不下15处。真可谓雨意信手拈来,秀外慧中、以柔为美的民族个性被融贯在纤柔的境界之中。本文试将唐宋诗词中的“雨”意象分为喜悦之雨、愁苦之雨、清雅之雨、禅理之雨四类,并就其各自蕴含的人生意义进行分析探讨。一、喜悦之雨在喜雨诗中…  相似文献   

9.
翻开宋词,栏杆作为一种意象大量存在。栏杆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建筑形式,为什么会得到宋代文人的如此青睐呢?第一,这与我国传统的文化积淀是分不开的;第二,栏杆意象在宋词中的频繁出现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第三,栏杆意象的出现与词体本身有着密切的关系;第四,其出现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深层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0.
翻开宋词.栏杆作为一种意象大量存在。栏杆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建筑形式,为什么会得到宋代文人的如此青睐呢?第一,这与我国传统的文化积淀是分不开的;第二,栏杆意象在宋词中的频繁出现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第三,栏杆意象的出现与词体本身有着密切的关系;第四,其出现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深层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1.
“意象”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如古人诗词中常出现“月亮”的意象,用以表示皎洁、清冷、团聚、离散的情调。在唐宋诗词中,诗人们除了爱用月亮作意象外,还较多地使用了“杨柳”的意象来表达各种情调。下面以唐宋诗词中的名句为例,略谈杨柳在古典诗歌中的具体意象。一.生意盎然、绿阴凄凄的早春意象在众多植物中,杨柳抽丝发芽是较早的,因此常为敏感的诗人捕来作  相似文献   

12.
“酒”是我国古代诗人特别喜爱、钟情的一个传统的审美意象,我国古代的“酒诗”以其特有的风貌影响着后世的诗词创作。尤其到了唐宋时期,不少诗人借鉴、扬弃了前人的诗酒流韵,又赋予“酒”意象丰富的审美内涵,从而大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酒诗词”的骨力和风韵,使之在我国古代诗坛上流溢出醉人的馨香,倍受历代读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一生写下了很多成为千古绝唱的诗词。她的诗词中有许多独特的、耐人咀嚼的意象。“舟船”作为古代诗人经常寄寓情感的一种审美意象,也出现在了李清照词中,并且赋予了新的文化意蕴,承载了她的五味人生,寄托了她漂泊、忧愁的心绪。本文通过对李清照词中的“舟船”意象的文化解读,旨在折射她的百态人生和她所处的动乱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自然意象指的是创作主体将内心的思想情感赋予自然界中的客观事物,并使其服务于整个语篇形式和内容的客观物象.自然意象具有语篇衔接功能.在韩礼德语篇衔接理论的指导下,以唐宋贬谪诗词为语料,对贬谪诗词中的自然意象进行分析,认为自然意象能够将诗词有效地衔接成一个完整的语篇,同时为贬谪诗词语篇衔接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作为唐宋诗文中常之吟咏意象的嫦娥,唐宋文人由最初对其窃药奔月、得仙不死的本事之咏,扩展为对其拥有仙方、掌管仙篆的仙品之咏,进而又通过凡俗化、人情化的改造和重塑.使嫦娥呈现出热烈而多情的女仙面貌,完成了对嫦娥的形象之咏.嫦娥意象在唐宋文人笔端由仙而凡的展演轨迹,正可视作世俗生活中文人多彩的内心世界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作为燕乐系统中重要的演奏乐器,琵琶没有随着燕乐的衰落而消亡,反而被文人赋予了多种文化内涵,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景观.文章重在分析唐宋词中的“琵琶”所代表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唐宋岭南诗词中的"芭蕉"意象有侧重外在形态描写而不注重内涵寄托的特点,较为常见的有"蕉林""蕉和荔""红蕉"这三种表现内容。造成唐宋岭南诗词中"芭蕉"意象数量少且内涵没有进一步拓展延伸的主要原因,一是这一意象在唐宋时期的泛南方化倾向;二是受到南贬文人复杂内心感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月亮意象曾引起了中西方文人对美好未来的遐想及情感的寄托。在他们的笔下,“月亮”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在文化视域下,分析古诗英译中月亮意象的传递。  相似文献   

19.
本通过对唐宋诗词中月亮意象的举例,分析归纳,揭示出月亮意象所蕴涵的象征喻义,并通过对唐宋诗词作的心态分析,揭示出“男子作闺音”现象的社会背景,作的心理原因,以及这一现象在整个中国学史上的独特的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萤”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多次被写进诗作中,成为文人骚客吟咏的对象。在唐代,咏萤诗及与萤意象有关的诗突破了前代诗人对萤物理特征的描绘,被赋予了历史、文化甚至人格方面的涵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