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中国神话研究起步较晚。王国维把《庄子》书中大量的"故事"与西方的"神话"联系起来,开百年《庄子》神话研究之先声。郎擎霄确认了《庄子》书中神话传说的存在,以此说明《庄子》艺术手法的高超。茅盾看重《庄子》的哲学思想,认为庄子改造利用神话材料为寓言的过程中已经使神话非神话化了。闻一多认为庄子崇信万物有灵,对神话采取了吸收、消融和改造的态度。新中国成立后,袁珂对《庄子》神话研究用力颇深。新时期《庄子》神话研究主要集中在神话-寓言研究、神话意象研究、神话思维研究,与《山海经》、屈原的比较研究等几方面。反思《庄子》神话研究,是庄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庄子>一书多以寓言联体形式构成散体论说文.论文通过对<庄子·内篇>中寓言的分析思考,以阐释其美学追求.庄子通过寓言这种文体调和了言与意的矛盾关系,同时寓言中产生的众多审美意象使得作品内涵丰富深刻.无论是语言还是意象都体现了庄子对自然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庄子》"寓言"、"重言"和"卮言"正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寓言”是《庄子》一书的表达方式,“重言”和“卮言”都是“寓言”。“重言”概括了“寓言”的使用方式,“卮言”概括了“寓言”的特点。从思维发展的深层原因上看,庄子选择“寓言”的方式来立言达理是由战国时期诗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相结合的特点所决定的。《庄子》的寓言具有强烈的神话色彩,同时理性精神在逐渐增强;“重言”反映了《庄子》的理性精神,“卮言”反映了《庄子》的诗性精神。  相似文献   

4.
庄子用寓言来讲故事 ,在寓言中又用比喻的方法来说明道理、阐述自己的观点。寓言与比喻的交错使用 ,大寓言套小寓言 ,寓言中有比喻 ,使得文章充满了无法直接理解而只能体悟的意象性特征。庄子用重言的方式增加对寓言故事真实性的强调 ,在神话时代不言自明的东西在理性时代却需要强调了。这种自觉性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理性思维特征 ,即是神话色彩的逐渐消退 ,理性精神的不断增长的时代风格  相似文献   

5.
神话思维对《庄子》文本特征的形成有着深刻而内在的影响。它以具象言说事物的方式使《庄子》把哲理完全融入它的寓言系统,《庄子》已不仅是一般说理形象化。而且要是直接用形象说理,寓言本身既是手段是具有本体意义;神话思维不回避矛盾的原逻辑特点使《庄子》意象具有多面性,体现在文本上则是模糊混沌特征;神话思堆的隐喻性使庄子把自己的精神生活融入外物,并在超越外物的表述层次上使象征意义具有多义性,造成文本的开放性召唤结构。  相似文献   

6.
《庄子》一书多以寓言联体形式构成散体论说文。论文通过对《庄子&#183;内篇》中寓言的分析思考。以阐释其美学追求。庄子通过寓言这种文体调和了言与意的矛盾关系,同时寓言中产生的众多审美意象使得作品内涵丰富深刻。无论是语言还是意象都体现了庄子对自然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对于庄子的理论已有很深入的研究 ,只是专门研究庄子思维与语言关系的文章尚不多见。本文认为 ,庄子对思维对象“道”的精神生命的体认 ,使得思维及用于思维的语言具有了诗意。庄子以这一具有诗意的语言 ,表达了他对对象世界的诗意的思维 ,致使思维与语言达到了“思”即是“言”、“言”即是“思”的完美融合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8.
论《庄子》寓言对神话思维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一书有大量的寓言,其中有的寓言衍生于神话,有的则直接可以看作是神话,《庄子》当中的神人、至人、真人的描述大大丰富了中国神话的内容。同时《庄子》将神话赋予了深刻的寓意,比较彻底地超越了神话传说的思维模式,其充满理性思维的神话式寓言,洒脱而清晰地表述了道家自然无为的学说。  相似文献   

9.
神话是寓言的一个重要来源,《庄子》寓言直接取材于古代神话和吸收神话的浪漫主义手法,在先秦寓言之林中独树一帜;《庄子》寓言以其理喻与情节的水乳交融,人物形象的精心刻画和强烈的喜怒哀乐之情,确立了文学寓言的相对独立地位,从而推动了寓言艺术的飞速发展。这是《庄子》寓言对中国文学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庄周梦蝶”的寓言意象在庄子哲学中有着丰富的意蕴,其所表现的生命意识是庄子对个体生命及生命价值的思考与把握。庄子“物化”为蝴蝶,在悠闲自在的梦境中体悟生命的真谛,梦境消解了人与物的区别,人与物合为一体使庄子达到了自由的“道”的境界。庄子以蝴蝶的身份探索生命的价值,追寻自由的人生境界,以梦境的美好批判社会的黑暗,在梦与醒之间实现自我境界的升华。  相似文献   

11.
在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舒婷的诗歌审美意象群中有两个中心意象,这便是“海”和“泪”。舒婷用“海”和“泪”这样充满青春气息而又涌动着生命渴盼的意象,传达了一种执着人生态度,营造了一片精神飞越的幻境,给逼仄而久旱的诗国带来了一种壮阔之气,一种润译之感。  相似文献   

12.
三毛诗意生命的张扬是从撒哈拉沙漠开始的。这是一块激发她诗意生命激情并供她思想自由驰骋的疆地。三毛的生活,是艺术化了的生活,写作对于三毛来说是贯穿在她生命始终的一根红线。三毛的散文有一种散文诗的意趣,还有神秘的人事和许多奇特的感觉。散文中传递了老庄境界、仁慈之心及悲天悯人的情怀。  相似文献   

13.
刘春的诗歌风格一直处于变动的、多样化的样态,既富于诗意,又泛溢着哲思,诗中有思,思中有诗,诗与思完美结合,互动互补,以诗与思的多维建构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诗歌精神和审美风范,构造了一条独属于他自己的诗歌道路。  相似文献   

14.
曲刚 《德州学院学报》2003,19(1):103-107
中国传统美学对情感与艺术创作关系的认识,大致可分两类:儒家美学坚持艺术创作对道德情感的教化主旨,偏重道德人格,认为审美经验只是助成道德目标的附庸.而庄子美学、以嵇康<声无哀乐论>为代表的魏晋玄学、禅宗美学、王夫之的诗歌美学,甚至于西方康德美学的异曲同工之处在于宣扬情感二分论和美善分离说,强调审美人格的塑造,以确保审美经验的纯粹性.本文试图以后者的视角,从情感与形式的关系人手,对郑板桥的"写竹三段说"做出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古雅意象凝结的幽微诗情——论金克木三十年代的诗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克木的诗歌注重对主客体交融的"意象"选用,化古为今,反映了1930年代典型的现代"诗情".在其诗作中,别致的古词是用来表达现代人的感触,蕴含了一种民族审美特质.在有限的诗性空间里,展示无限的风景和含蓄的意境.  相似文献   

16.
爱情诗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上升到理性的思辨即哲学境界现代西方哲学思辨意识的勃兴,给现代爱情诗注入了思辨的哲学意识。本文以穆旦《诗八首》为例,从精神分析学说的角度,谈谈现代爱情哲理诗的抒情范式及美学建构。诗中以一系列的意向形象,揭示了爱的本相:情与理的情欲冲突和困惑,人性与人格的悖论,爱情的热烈与冷酷的交融,主体深刻的洞察与深刻的迷惑,等等,显示了爱情本相的相互遇合与背离的悖论。从诗学的意义上说,它代表着现代爱情哲理诗抒情范式的极高的美学范式建构。  相似文献   

17.
美学必须抗衡科技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宰制,关切现实性的审美问题,回答世俗世界的提问和挑战,以诗性思维重构美学意义的神话信仰和宗教意识,建立新的童话和寓言的话语世界,维护民族的集体记忆和传统价值。唯有此,才能保证我们审美活动的当代性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诗教"是中国传统诗学的重要范畴,中国新诗建设者曾对它的历史不足严加批判。但是,"诗教"的事实在新诗中依然存在,传统"诗教"理论中的核心意识"天人合一"其原型是中国的"化生"神话,而中国新诗将其演化成了一种"生生"生存诗教,应对着中国现代的"苦难"历史语境。通过对"化生"神话与中国新诗的"生生"生存诗教之间关系的梳理,对中国新诗的民族性考察以及重建中国诗学话语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生艺术化是生存的审美命题,是诗意的审美人生。它抛弃了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摆脱了非理性的宗教意识,因而在审美的状态中获得了人生的本真意义及自我的超越。人生艺术化的生存方式体现了生存主体的自我澄明,其以主体间性为哲学基础,通向人与自然、世界相统一的天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