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法院报》载,一位在加拿大的中国留学生,在《多伦多时报》实习时,到一家新开张的饭店去采访,回来后写了一条消息交总编。当总编得知他在那家饭店吃了饭时,就把那篇稿子退给他说:“吃了饭的消息不能用”。 “吃了饭的消息”为何不能用?原因很简单,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既然吃了人家的饭,已入人家彀中,即使是黑的,难免也会说成白的,即  相似文献   

2.
有感“吃了饭的消息不发”陈升钧新华社有位在加拿大学习的研究生到《多伦多时报》实习,跟随一位老记者到一家新开张的饭店采访,写了一条消息交给总编辑。总编辑首先问他们在那里吃饭没有?他们说吃了。总编辑没吭声,从口袋里掏出钱,然后写了张条子:某某饭店经理,我...  相似文献   

3.
据《新闻出版报》载:一位在加拿大学习的中国学生,在《多伦多时报》实习时,到一家新开张的饭店去采访,回来后写了一条消息交总编辑。当总编知道他的记者在那家饭店吃了饭,就把那篇稿退还了,说:“吃了饭的消息不能用。”在众多的行业中,我们的新闻界过去一向以进行公正的舆论监督令人肃然起敬。可现在也受到了歪风邪气的侵袭,患上了社会传染病,其最突出的表现是搞“有偿新闻”。例如:参加新闻发布会、开业典礼、周年庆  相似文献   

4.
一次,《泰晤士报》招考记者,该报总编主考。第一道试题是让应考者从楼下踏着台阶一步一步地走上楼来。到了楼上的总编室,总编问:“你从楼下到我的办公室,一共走了多少阶台阶?”应考者  相似文献   

5.
如何把比分变为消息 在与年轻记者业务交流时,我偶尔会卖个关子:仅给你一个比分,你能写出一篇小有立体感的消息吗?乍一听,这些年轻记者觉得这简直是件不可思议的事.仅一个比分,缺那么多新闻要素,怎能写出一篇消息?  相似文献   

6.
李白采访     
石平 《传媒》2000,(5):39-40
话说李白因在宫中放言狂傲,得罪了皇家,被贬出京城。正在衣食无着之际,那《子虚报》总编却慕名而至,欲聘他为报社首席记者。李白讶然道:“我本狂放之人,记者这营生可能干得?”总编笑道:“俺看好的就是你这浪漫气质。就凭你那白发三千丈的想象力,啥样的好稿子写不来?只是你今后写文章,切不可再得罪官家。”李白点头称是,当下随总编到《子虚报》上任去了。 不几日,总编向李白布置任务,要他到“乌有村”采写一篇实现小康的通讯,又叮嘱道:“快去快回,限期见报。咱们刺史兀自要向上级报喜哩!” 李白不敢怠慢,带了上级颁发的小康村达  相似文献   

7.
没有播出     
1984年10月5日下午,快下班时,接到时政部同事打来的电话:“有关部门通知你,今天晚上7点半到中央警卫局集合。”我把《新闻联播》的稿件发到编辑部后,匆匆坐上汽车去中南海。“接受战斗任务,却不明战场底细”,这就是时政记者工作的特点。按保密习惯,我没有询问是什么任务,只问:“广播电台的车是否还等在这里?”对方说:“没有车不行。”进门后,我远远就看到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已经在沙发上就坐。本想从他们那里得到一点消息。没想到,他们倒先开口问我:“叫咱来干什么?”我笑着  相似文献   

8.
窦锋昌 《青年记者》2016,(16):13-14
说到当下媒体人工匠精神的缺失,我最先想到的是两件事. 其一,大概两年前,财新传媒的掌舵人胡舒立去一家媒体做了一个演讲,演讲后照例安排了问答环节,在场的记者提出一个问题:“你怎么看媒体盈利能力的不断下降以及媒体的未来?”我当时恰好在场,对胡舒立的回答至今记忆犹新.胡舒立说:“这个问题不应该是一个普通记者所关心的问题,作为一个记者,你只要踏踏实实写好自己的每一篇稿子就好了,媒体的经营以及未来走向是主管部门和社长、总编管的事.”  相似文献   

9.
消息的写作,通常都是采用第三人称(他、她、他们)的。偶尔读到一些使用第二人称(你、您、你们)的新闻,人们感到新颖,也觉得亲切,像是双方在促膝谈心,缩短了作者同受众的心理距离. 美国著名记者杰克·海敦说过:“使用第二人称常常是一种好技巧,写导语尤其如此。因为这样写,能够立即把读者卷到新闻中来”。西方记者在报道涉及到多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对喜欢采用第  相似文献   

10.
三月底,笔者和大众日报特派记者组记者陈中华一起下乡做调查,来到济宁某县某村.见到村支部书记后,记者希望能开个小型座谈会了解情况,于是村书记用手机召来4人.能和村书记相熟的都是村里的能人,这4人恰巧都是小企业主,一个贩运石材,一个做饲料,一个搞养殖,一个开小饭店.座谈中记者问道,感觉今年收入会怎样,石材老板说,活儿明显少了,收入肯定下降,饲料老板说,肉价-个劲跌,老百姓不愿养猪,饲料也卖不动,养殖老板说,我的鹌鹑蛋主要出口,现在出口形势不好.挣不到钱.记者问饭店老板,饭店生意影响不大吧?他瞪起眼反问记者:"我平时就指望他们去吃饭,那你说受不受影响?"大伙一阵哄笑.  相似文献   

11.
张建才,北京某大学2005级中文系应届毕业生,党员,优秀学生干部。然而,在他应聘北京一家企业时,主管招聘的工作人员只问了一句话“你有工作经验吗”,然后就把简历退给了他。记者在北京各大招聘会上了解到,200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依然寒流暗涌,应届毕业生不管毕业于哪个大学,只要没有工作经验,很多人都会得到像张建才这样的冷遇。不招应届毕业生,各方“苦水”多多企业:我们不招应届毕业生是有理由的。一篇题为《私营老总愤慨自述:我为何不招应届毕业生》的文章在网上流传很广,文章中的这位老总说:“我让一位刚到我单位的应届毕业生买复印纸,…  相似文献   

12.
上大学时,曾听新闻课老师讲过一个故事:一次,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到某大学讲学,《纽约时报》派记者前去采访.记者将爱因斯坦写在黑板上的数学公式原原本本地抄下并写入消息中.总编在审稿时觉得公式不对,便马上与该大学联系,大学数学系主任证实记者没有抄错;但这位总编并未因此善罢甘休,直至找到爱因斯坦本人认真核对,终于证实是爱因斯坦自己写错了.  相似文献   

13.
南行 《青年记者》2003,(10):56-56
老练的记者能很容易地回忆起职业生涯中第一次和最艰难的一次采访,因为他们往往感觉他们被采访对象欺骗、操纵或误导了。一些被采访者社会阅历丰富,他们常常利用自己对谈话的操纵能力来达到把记者当作工具的目的。那么对于记者来说,该如何识破这个策略并反击呢? ●当被采访者把你问的问题拿来反问你的时候,比如问你:“你是怎么想的?”或者“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你可以回答,“我确信我们的读者对您的观点更感兴趣。”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一位年轻女记者问我:如何成为一个好记者? 我回答说:做一个专家型记者. 我说:记者--尤其我们这种体制下的记者,就是在吃青春饭.假如到四十多岁,仍然提拔不上去,仍在做一个大头记者,青春早已消失,热情也已不在,还一直比着领导的讲话、材料,完全应声虫似地"解读",我不信有几个记者还有采访、写稿的兴趣--尤其你自己内心还认为有时是在说假话.所以,做一专家型记者,经常写"专家型报道",像大学教授那样,像在做学术一样地研究手中的报道,一直钻研到七八十岁,也会兴致盎然.  相似文献   

15.
魏明革 《新闻三昧》2006,(10):49-50
在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长沙晚报的消息《3.5万救命钱留给病友》获消息类一等奖。这是一篇经过精心打磨雕琢、催人泪下的新闻精品。这篇消息具有以下特点:一、用心思考深挖题材“生活中并非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但只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那是不会有什么发现的,对于一名记者来说,要想写出新闻精品,还需要有一颗能随时思考的心。用心思考什么呢?用心思考题材的新闻价值。新闻界前辈郭超人说过:什么人当不了记者,什么人能当记者,什么人当好记者?别人看到了想到了的东西,你看不到想不到,这样的人当不了记者;别人看到了想到了的东西,你…  相似文献   

16.
高小定 《今传媒》2007,(10):40-41
一 不久前,参加了一个"朋友"的聚会.一大桌子人,其中有公务员、有在企业当员工的,还有一位记者.刚入座不久,一个在政府里做事的小头目就冲那位做记者的朋友说道:"你们记者现在自以为很牛?可你知道我们在下面说你们什么吗?说出来你可不要生气哦!我们说记者是苍蝇,碰到了也不能往死里打,一旦打死,就会招来一群.因此,我们现在对付记者,都是给塞点甜头,然后哄他赶紧走."  相似文献   

17.
"全社会在看反赌扫黑都把自己当做看客。其实每个人都拷问自己:我跟谢亚龙、陆俊有什么差别?如果被人送你购物卡、送电脑,你会不会收?可能他们做的事情,很多人都做过。"杨明又点了根烟,深吸两口,陷入长时间的沉默。再提起龚建平,这位新华社资深体育记者语速依然很慢、很片断,事情过去太久了。龚建平之死不能是事情的结束2001年12月,一封题为《一个执法过杭州比赛裁判的自白》的信和退给俱乐部的4万元钱,掀起中国足球反赌扫黑风暴。第二年3月,龚建平因涉嫌商业贿赂被警方逮捕,  相似文献   

18.
记者该是什么样?三个做了十来年记者的记者,就记者的外在和内在的素养扯了一番。形象问题李鹏飞:先说个故事:陕西省有个县的县委书记,到苏南考察,中途掉了队,—个人在路边苦等。正巧公路上驶来一辆拖拉机,县委书记就和开拖拉机的农民商量,要求把他带回县里,那农民打量了一回,摇头说:“你不是县委书记,县委书记哪会坐拖拉机?”扬长而去。再说陪同的人回到县里后,才发现把书记给丢了,就马上派人开警车回去找。书记命警车赶上拖拉机,警察下车就把开拖拉机的农民擒住  相似文献   

19.
刘勇 《新闻记者》2000,(4):63-63
一家市报记者小许了解到某县 烟草公司偷税135万元的情况,连夜赶写了一篇《x县烟草公司偷税135万元被查处》的消息。消息刚写好,县烟草公司便派人给他送来5000元和两条大“中华”,小许严厉回绝后,来人死皮赖脸非让他把“偷税”改成“漏税”不可。来人刚走,小许又接到该县县长的电话,希望小许在“漏税”前面加上“由于财务人员工作失误造成”漏税。小许刚改好稿件,报社总编推门进来,说刚才市领导打了招呼,烟草公司是市财政的一大支柱,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应以正面宣传为主。总编按照市领导的意图对稿件进行了精心修…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名高一的学生,今年五一节,妈妈拿了一份《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关于举办“档案一与你相伴”征文活动的通知》给我看,我说:“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嘛?”妈妈说:“想想10年前的五一,你在干什么?” 妈妈的提醒,把我的思绪拉到了10年前. 那年五一,我还未满6岁,妈妈带着我到公园游玩,然后到一个文具店,她让我自己挑选喜欢的本子和铅笔.吃完晚饭,妈妈对我说:“今天过得开心吗?”我毫不掩饰地说:“开心!”妈妈说:“那我们把今天的开心记下来好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