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洪艳 《考试周刊》2012,(39):13-14
Langacker认知语法体系中的“发展动力模式”,“参照点”和认知构式理论等理论可以用于对情态动词“要”的解释。“要”既可做根情态,又可做认识情态。情态动词包含的描述场可以由其后的主动词具体化。“要”作为表达义务的根情态.可以与其他根情态连用。“要”所表达的否定概念通过“不”和”“没”实现:“不”可否定情态本身或者其后表达的行为或事件.否定主动词所表达的未来的行为或事件;“没”不能对情态本身做出否定,只能对情态其后主动词所表达的已发生行为或者事件否定。  相似文献   

2.
邵阳话中,反素词“来回”除了可以用作动词、名词、情状副词外,还具有情态义和篇章义,这在汉语方言中较有特色。其表示情态意义的语气副词用法的形成,与普通话和汉语方言中其他反素副词具有共同的认知语义基础,但不一定经历了一个词汇化和语法化的过程,而可能是通过隐喻途径直接产生的词义引申现象。“来回”在语气副词用法形成后发生了语法化,还产生了话语标记等用法。由反义对立式动词性语素组合起来表达情态义,具有一定的类型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情态动词肯在情态中处于中心地位,其语义扩展机制为隐喻和换喻;空间合成理论可用于对肯的在线理解。肯与现实体了、静态持续体着、起始体起来、经历体过和继续体下去连用时一般只能用于否定、疑问和条件句中。与肯连用的情态动词主要是认识情态。肯有积极性特征,一般只能选择正向义动词作主动词;负向义的动词一般不出现在肯的肯定式里,但可以出现在肯的否定式、疑问式或条件句里。  相似文献   

4.
当汉语情态动词“要”分别表现为动力情态、道义情态和认识情态义时,“s要VP”构式呈现出不同的语义和认知特点。以Langacker的认知语法为理论视角,对这一构式的研究表明:“要”表现为不同情态义时,“s要VP”的概念结构各异;在从动力情态向认识情态发展过程中,构式“S要VP”的主观性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5.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英语情态动词教学实验研究,探讨了英语情态动词的多义性,并对英语情态动词进行了教学实验研究。通过传统语法教学与认知语法教学的对比实验研究,证实了概念隐喻理论和认知意象图式能够更好地帮助语言学习者理解和掌握情态动词。  相似文献   

6.
情态动词在现代汉语句子中经常连用,其连用顺序是:认知情态〉道义情态〉动力情态。多个情态动词连用的句法结构的探讨应首先把情态动词与体态词联系起来,找到认知情态动词与根情态动词(道义情态和动力情态)的差异;其次根据根情态动词源于ASPP并与体态词成对比分布,同时选择VP作为其补语;认知情态动词源于COMP并不能发生在不确定语境中;同时选择口作为其补语的特点,分析得出认知类情态动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要高于根情态动词(道义情态和动力情态),从而确定了情态动词连用的顺序。  相似文献   

7.
need一词既可以作实义动词用,又可以作情态动词用,还可以用作名词。下面简单谈一谈它的用法。 一、用作实义动词 need作实义动词用时,意为“需要”、“必需”,它与其他实义动词一样。有人称、时态和数的变化。将谓语动词为need的陈述句,改为否定句和疑问句时,要借助动词do的某种形式。need一般没有进行时。其用法主要有下面三种:  相似文献   

8.
英汉情态动词的语法意义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和汉语中的情态系统都被认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有多种表达形式,如情态动词、情态副词、语气等.其中情态动词占主要位置.从英语和汉语情态动词的否定形式、副词的搭配、情态动词连用等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情态动词的情态意义和语法意义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同一情态动词的不同情态意义常常会造成其语法意义的不同,而不同的语法形式也会影响情态动词的情态意义表达.同时,就两种语言之间而言,在语法意义方面,英语情态动词和汉语情态动词存在着较大不同,即同样的语法条件下,具有相同情态意义的英语和汉语的情态动词的语法意义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打算"来源于宋代的"打X"结构,为表"结算"义的财务用语.南宋中后期引申出"计数、点数目"的意思.元代完成词化过程后,"打算"沿着两条不同的道路引申发展:一是单纯的词义引申过程,在明代产生的"打算1"表"考虑"义,是一般心理动词;一是词的语法化过程,因为内因和外因的双重作用,在晚清产生的"打算2"表"计划"义,为表意愿的情态动词.  相似文献   

10.
所谓边缘情态助动词,是指那些不具备情态动词的所有特点的(如:ought to,used to)和既可以做情态动词也可以做谓语动词的那些词(如:need and dare).情态动词的主要特点是:1、后跟不带to的不定式;2、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3、其前面不再出现助动词.情态动词的这些特点,ought to和used to只具备后两个;need和dare在做情态动词时完全具备这些特点.但是,这两个也可做谓语动词.下面我们分别看一下它们的用法:  相似文献   

11.
位移体空间运动的参照,由“处所词”充当,按语义特征可分为“起点”、“经过点”和“终点”等。由介词标引的处所词,部分可以位于动词前,部分可以位于动词后,但有些介词结构位于动词前和动词后时。表义上往往不同。表示“起点”的处所词可以用介词结构置于动词前,表示“终点”的都不能用介词结构置于动词前,而可以由趋向词标引用于动词后。处所宾语语序基本遵循“起点在动词前,终点在动词后”的时空像似性,体现了人类普遍的“终端焦点化”的认知倾向。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中"看"的语法化现象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共时研究的方法,以动词的几个典型语法特征为参照点,着眼于“看”后成分的特性以及二者之间的语法、语义关系,逐一考察“其”在现代汉语中的语法化现状:由实义动词“看”到半实半虚的“看”,再到语气词“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表示"允许"义的动词"准"的历时演变出发,分析了"准允许"从动词词性衍生出情态动词词性的语法化过程,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理论"和"语用等级"理论对现代汉语中"准_(允许)"句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的频率差异进行了解释,并进一步完善了"语用等级原则",提出语用等级和语义等级通过肯定、否定的句法手段实现了对称衔接。  相似文献   

14.
根据"畀/俾"各功能的句法结构特点及语法意义,归纳其语法化可分为三条路径:(1)给予义动词〉方式义介词;(2)给予义动词〉与格标记;(3)给予义动词〉使役义动词〉被动标记。  相似文献   

15.
采用语料库文本分析法系统考察了中国专业英语学习者作文中情态动词类联接的使用偏好。研究发现,我国专业英语学习者作文中情态动词类联接存在严重的过多使用和过少使用并存现象,即责任、义务情态类联接过多使用而认知情态类联接过少使用,且在"有灵主语+VM"这一责任情态类联接中过多使用人称代词作为情态动词的主语。究其原因,可能与语法教学中一贯强调语法形式的准确性而不是语用意义上的恰当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情态动词具有人际意义和语用功能。从情态动词的功能分类出发,分别考察汉语表施为功能的根义情态动词和表推测功能的认识义情态动词在传达言语行为时其肯定、否定、疑问和否定疑问等不同语法结构式的语用功能和人际含义,从语用层面体现了情态动词的语义和句法在言语交际中的互动,揭示了情态动词的一些固定语用结构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作为语块进行语用教学,促进留学生语用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情态动词是中学英语语法的重点,也是高考的热点。要运用好情态动词,就要首先对情态动词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常见的情态动词有:  相似文献   

18.
黄妮娅 《高教论坛》2007,(B12):47-49,55
区分英语动词短语中动词后的介词和副词的词性有助于帮助成教学生掌握和记忆英语动词短语的意义及句法使用特征。本文运用认知语法的“射体和界标”理论及范畴理论重点探讨了英语同形近义的介词和副词的认知差异及联系。研究发现:多数表方位意义的非复合词形的介词可以省略界标,担任副词;可以省略界标的方位介词都是常用的基本词汇,与人类的基本空闻经验有关,属基本范畴成员。  相似文献   

19.
在部分英语方言中出现的某些双情态动词结构中,情态语义发生了分化,获得重新调配:第一情态动词主要承载"推测"意义,主现化程度更加深化;第二情态动词主要传达其他一些"非推测"意义.本文在对其结构特征和情态意义表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语法化的运行机制以及与语法化动因密切联系的"主观化"概念,揭示双情态动词结构语法化倾向。  相似文献   

20.
英语情态动词的语义存在模糊性,给使用和理解造成了困难。情态动词多个义项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问题。主观性是英语情态的重要特征,因而,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从语法化理论,动力语义学框架和隐喻扩展理论来研究情态动词语义的历时演变和共时联系,为情态动词的语义分析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