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模糊语言所起作用的基础上,模糊语言在酒店英语中应用模型,以提高沟通技能。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本质特征,语言的模糊性主要体现在语言中频繁使用大量的模糊语。在酒店英语中使用模糊语主要具有委婉礼貌、维系面子、自我保护、增进合作等语用功能。酒店人员可以恰当地利用语言的模糊性,合理地使用模糊语言,能够起着积极的沟通效果。  相似文献   

2.
言语交际中人们出于某种意图常常会使用模糊性的语言,模糊语言的使尉不仅比准确的语言更具有表现力,而且能够取得较好的语用效果。模糊限制语,作为表达模糊语言的词语,可以使我们的语言表达得更加得体、机智、礼貌。从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与缓与型模糊限制语的角度举出例证,说明使用模糊限制语是运用礼貌原则、表达礼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模糊性是语言的自然属性之一,它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的交际中。在商务信函中,语言的模糊性随处可见。研究商务信函中模糊语的使用有益于提高商业人士的交际能力。本文简要梳理了模糊语的研究现状,对模糊语的使用进行了分析归纳并结合真实的商务信函探讨了模糊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4.
林震 《海外英语》2011,(1):260+263
模糊语言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新闻报道并不排斥模糊现象的存在。该文结合实例分析了模糊语在新闻报道中存在的合理性,旨在说明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语言现象不可避免,恰当的使用模糊性表达方式可以提高新闻报道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人们的日常人际交往离不开模糊语言。在强调准确严谨的商务英语谈判中,恰当地使用模糊语,更有助于达到理想的谈判目的。本文对模糊语做了简要的论述,主要探讨商务英语谈判中的模糊语言现象和其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6.
语言的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是人类思维最本质的特征之一。语言作为人类思维的载体、客观世界的表现形式,很自然地具有了模糊性。在对模糊语言的特征与产生的原因以及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进行了探讨后,认为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言,不仅可使语言在交际中更委婉、含蓄,而且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及其灵活性。我们在语义研究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界限不分明的情况,尽管很多语言学家竭尽全力地去使其精确化,但是结果却大多会令人失望。这是由于语义本身具有根深蒂固的模糊性。另外,模糊语现在也被普遍运用到各种语言模因中,例如新闻、广告、网络等,以达到其传播、审美、醒目等效果。本文探讨模糊语在广告语言中的各种表现方式及其在交际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7.
语言的模糊性是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的一个重要区别,模糊语言广泛存在于自然语言的使用中.本文首先介绍了两类模糊限制语,然后试图就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分别从会话含义、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等视角进行语用分析.  相似文献   

8.
1972年美国语言学家Lakoff提出模糊限制语的概念,从此这一术语便进入了语言学研究领域。模糊性是自然语言区别于人工语言、数理语言等的一种基本属性。语言的模糊性可以表现在语言中的一类词语,它们具有修正和限制概念与命题,避免说话武断和加大话语接受度的作用。这类词语就是模糊限制语。拉科夫把模糊限制语描述为“能使事物更加清晰或模糊的词语”。他认为模糊限制语可让受话人选择所听内容的可信程度。韦氏词典第三版把模糊限制语定义为:“有意使用的一种不明朗或模糊的表达。”而这种不明朗或模糊是能被听话者完全理解的,  相似文献   

9.
模糊性是所有自然语言的一个重要特性。模糊限制语也是自然语言模糊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使用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尤其是在新闻报道中的使用频率很高。从模糊理论和新闻大众传播的角度来看模糊限制语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对模糊限制语正确理解有助于对英语报刊文章所蕴涵的丰富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詹右琴 《考试周刊》2013,(22):92-92
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特点之一,英语中模糊语的使用范围很广,包括商务英语、日常口语等。模糊语在商务英语应用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说话人所处的语言环境不同,模糊语的使用频率也就不同。本文根据维索尔伦提出的顺应理论,分析了顺应理论的产生背景,并得出了模糊语是由于交流人员在商务中长期顺应各种语境而产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中日两国间的友好往来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两国之间多年的文化交流,使中日两种语言存在着大量的同形词。日本从汉语中引进大量汉字、汉语,在使用中慢慢变成日语。同时,中国在近代也借用日本人创造的汉字成语。这些同形词有利于两国的文化交流和语言的学习,但由于其中一部分同形词的词义、用法等的差异,阻碍了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学习。因此本文主要以《罗生门》为题材,具体分析文中的中日同形词,并将其划分为三类:同形同义词、同形近义词和同形异义词,举例分析并比较它们的不同。最后提出在学习中避免对中日同形词误解误译的对策。本文的中日同形词是指中日两国语言中现在仍在使用并存在借用关系,且不考虑简体字与繁体字差异的双音节词。  相似文献   

12.
阅读能力对于大学生的英语语言及英语文化学习至关重要。利用元认知策略的计划、安排、监控、调节和评价等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掌握较好的元认知策略,对于他们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的提高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作者教学实际经验指出了在阅读训练中,我国大学生在使用元认知策略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英语语法是英语语言活动中最基本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与人交际的根本。在我国,大学英语语法教学比较不收重视,认为语法教学没有必要性,似乎语法教学已经落后、过时。语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楚的了解句子结构,规范语言的使用。在进行英语学习时,要时刻受到语法规则的支配,只有扎实的理解语法知识,才可以更准确的进行各类语言实践活动。笔者通过分析,重新认识语法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提出几点可以有效提高大学语法教学的方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程,学生不仅要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掌握一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还且还需要借此建立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在授课时我们也认识到,现在有很多种语言可以选择用来作为本课程的授课语言,基于我们在独立学院3个学期教授本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本文提出了以面向对象思想为主线,采用C#、C++、Java3种面向对象语言并行授课,通过从编程规范角度的对比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规范的编程风格的同时,在实际编程中掌握3种语言在具体的使用中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语言磨蚀是语言习得的镜像,即语言习得的逆向过程,是双语或多语使用者由于某种语言使用的减少或停止将会导致其语言能力的丧失、磨蚀、僵化和退化。通过对语言磨蚀理论的研究和我国日语专业学生对于日语和英语双语的学习现状的分析,笔者提出了从教学人员、语言学习者和教学单位等角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抵抗语言磨蚀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母语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影响,即迁移理论。正迁移可以促进第二语言的学习,而负迁移则会阻碍第二语言的吸收与理解。中日两国在历史、地理、文化交流等方面渊源极深。因此,两国在文化及语言方面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在日语学习的初级阶段,这些相似之处对于中国学习者来说,是得天独厚的优势,对日语学习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而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日语中有很多词汇尽管与汉语词汇词形相同或相近,但其内涵与用法却又有很大的不同。更多的母语负迁移阻碍并影响着中国学习者对日语的学习,以及对日语词汇的精准理解。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与性别研究是社会语言学所关注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以Brown&Levison等人的礼貌理论为依据,采用Blum-Kulka等学者的DCT语篇补全测试形式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在拒绝言语行为中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8.
二语习得是大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现实中,大学生二语习得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基础薄弱、文化差异认知差、学习兴趣淡薄等等。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是强化大学生二语习得的重要因素,在推动大学生二语习得方面发挥了突出性作用。因此,在实践中,要加强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的应用,提高二语习得实效。  相似文献   

19.
旅游景区公示语主要指的是旅游景区公开和面对旅游者的告示、指示、提示、警示、标示等文字及图形信息,涉及到食、宿、行、游、娱、购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双语公示语在旅游景区随处可见,然而河南省旅游景区的公示语英文翻译存在着一些问题。旅游景区的公示语翻译不规范不仅会直接影响其信息功能的发挥,而且会影响到该旅游景区及其所在地区乃至在世界上的形象和影响。本文对河南省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与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词汇在语言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在语言的教与学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二语心理词汇的形成与发展与母语心理词汇既有共同之处,又具有自身的特性。文章在探讨二语心理词汇的特征后,对如何促进二语心理词汇的建构及如何激活和扩大二语学习者的心理词汇提高其英语应用能力进行了研究和评述,以期对实际的学习和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