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严永驰 《科教文汇》2008,(20):242-242
中国式英语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中国的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习惯用汉语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并把汉语的规律应用到所学的目的语,从而出现一种不标准的英语变体,可以表现在语音、词汇、句法、语篇及语用等各个层碗,人们称之为中国式英语。很多学者认为中国式英语是由于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异引起的。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学者们提出一个“迁移”这一概念。根据Odlin的定义,迁移是指“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按照这一理论,中国学习者学习英语必定会受到母语文化的影响。作为教学工作者。  相似文献   

2.
石蓬 《今日科苑》2007,(6):122-122
“中式英语”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面对的问题。它是指由于汉语母语的干扰而造成的不符合英语文法规则或文化习惯,具有“中国特色”的畸形英语。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口语中常见的“中式英语”的误用进行举例分析,希望唤起英语学习者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任静  陈峰广 《科教文汇》2009,(29):178-179
中式英语是在使用英语时,因受汉语思维方式或文化的影响而生搬硬套、拼造出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具有中国特征的不规范的或畸形的英语。这是中国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普遍出现的,尽管暂时、却是必然的一种语言现象。本文主要从“中武英语”成因的角度出发探求解决方法,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并提高语用意识,进而减少写作中的中式英语。  相似文献   

4.
刘佳 《科教文汇》2014,(11):71-71,90
大学英语“对话式教学”是消除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分歧,增进沟通的有效途径,能够构建真诚对话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批判和创新思维,提升其听说技能。本文对大学英语“对话式教学”的基础理论、特征、实施条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大学英语“对话式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重点研究了英语“对话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5.
胡芬 《内江科技》2007,28(8):17-17,73
英语中不少表示颜色的词的文化含义或联想意义和汉语对应词中的文化含义或联想意义是不一样的本文将以汉语和英语如何运用表示“颜色”的词语为例,讨论某些颜色在不同文化中的舍义和对应翻译。  相似文献   

6.
李国平 《科教文汇》2008,(22):259-260
Chinglish是指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由于受到母语的影响而使用带有汉语文字或思维特色的英语,造成口语或书面语’言表达偏离目的语和词不达意的现象。本文列举了旅游英语中常的Chinglish及其产生原因,并为纠正Chinglish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英语中“Of”并不是唯一能表达汉语“的”字的介词。其他一些英语介词也可以用来巧妙地表达汉语“的”字,现归纳介绍如下,供学习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朱光 《科技风》2011,(19):247
中国式英语是受汉语语言模式和思维模式影响而产生的不地道的英语。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不能正确选词用词、不注意英语习惯用语以及不能正确选用句式。本文围绕这一现象简要分析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广告作为一种促销手段,其重要性越来越显著。随着中国加入WTO,英语广告也随处可见。英语广告有它的特点,翻译时不仅要保持其英语意思,还要符合汉语的习惯。和汉语广告一样,英语广告也需具有巨大的“说服力(persuasivePower)”或“推销能力(sellingpower)”,使人产生购买被宣传的商品的欲望,从而达到商家做广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向洲芹  郝静 《内江科技》2006,27(4):99-100
中国式英语是中国学生在英语习得过程中照搬汉语的话言习惯,出现的一种非标准的英语语言现象,它是我们学习英语的一大障碍:本文试从语用失误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式英语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以减少学生在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帮助学生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大学英语写作中的中国式英语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写作是中国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作文中很普遍的现象之一是中国式英语。本文论述了中国式英语的基本概念,阐述了中国式英语的具体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文中进一步提出了纠正中国式英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唐红梅  翁治清 《内江科技》2007,28(11):173-174
词汇学习是第二语言学习的核心,在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要遵循第二语言习得的规律,掌握并灵活运用多种词语学习蓑略本文从“词语”学习策略的角度分析英语学生的词汇学习现状并找出英语写作中语言学习的“盲点”.确定有效的学习策略及教学方法,实现词汇学习与习得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学习英语就是要学习英语特有的表达方式。通过了解英语语言的特点以及它与汉语的异同,找出其相同点与相异点,发挥母语在英语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中国式英语"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理查德.哈德森(Richard A.Hudson)创立了词项语法这一理论。社会在不断变迁,语言也随之发展。英语新词大量涌现。所谓新词是指新创造的词语或表达方式,或是在原有的意思上衍生新意的词语。本文主要从词项语法理论下语义认知的视角探讨英语新词的构词规则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5.
汉式英语是汉语母语者学习英语时常见的畸形语言现象。本文从汉语语言特征的干扰的角度,结合实例,探讨其成因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英国移民十七世纪初将英语带到美洲,经过四百多年的发展,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在语音、语法、词汇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差异最大的在于词汇方面。首先阐述了词汇差异产生的原因,继而从同一个词在英美两国英语的意义不同、同一个思想在英美两国英语中用不同的词表示、只在一国中通用的词语三方面来说明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词汇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分对错,只不过是两国人民长期在不同的环境中使用英语而形成的不同用法而已。  相似文献   

17.
医学英语被动语态译法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琳  宋传国 《内江科技》2006,27(4):63-63
医学英语中经常可以见到被动语态的句子,翻译成汉语时可译成汉语的主动句,分别用原文中的主语做主语或宾语,也可译成带表语的主动句;另外可译成汉语的被动句,常见的由“被”,“给”,“(遭)受…”,“为(被)……所……”等词或词组来翻译这些句子。本文对此进行一些归纳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李凌浩 《内江科技》2007,28(7):59-60
“中国英语”是成长于中国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用来交流的,以规范英语为核心的英语变体受中国文化和英语语言交融的影响.“中国英语”在诸多层面有着自身特点,本文从音位、词汇和篇章层面对此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梅玲 《科教文汇》2009,(18):254-255
英语在其发展过程中借用了大量的外来词,其中汉语词虽然在数量上为数不多,但却因其表意独特,构词灵活等特点丰富了英语词库,传播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其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从汉语词汇进入英语的历史谈起,通过查阅书籍资料分类列举了在英语中常用的汉语借词。可以预见,随着社会的发展,汉语词在英语中出现和运用的频率必将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英语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中国的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习惯用汉语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并把汉语的规律应用到所学的目的语,从而出现一种不标准的英语变体,可以表现在语音、词汇、句法、语篇及语用等各个层面,人们称之为中国式英语。很多学者认为中国式英语是由于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