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华社记者张严平采访先进人物时,常被感动得热泪长流。在陕西铜川,面对记录惠家沟村党支部原书记郭秀明葬礼的录相,张严平看到深夜,哭到深夜。在四川凉山采访乡邮递员王顺友时,为了体验马班邮路之险,张严平坚持骑马走  相似文献   

2.
记者部落     
一个记者只有深入生活、深入一线、深入人民之中,才能获得长久的新闻生命,才能不断写出传递人民心声、展示时代精神的新闻作品。请看第十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新华社高级记者张严平的《人民,是我心中的太阳》。  相似文献   

3.
《今传媒》2010,(6):84-85
张严平(1955年11月-),女,新华社高级记者. 山东人,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同年入新华社国内部,现为新华社中央新闻采访中心、国内部政文采访室高级记者.<新华商>杂志总编辑虞宝竹在<女记者的幸与不幸>一文中称"新华社女记者张严平几乎成为典型人物通讯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4.
1:10与10:1     
中国记协公布的2005年度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名单中,多年从事重大典型和普通人物报道的诉华社记者张严平光荣当选。张严平说过一句体会根深的话,她说,采写一篇几千字的稿件,采访笔记往往有几万字。也就是说,见报稿与采访记录之比为1:10,这是一个令人敬佩、令人感动、令人刮目相看的数字之比。不到现场不写稿,到了现场采访不细不写稿。这几乎是所有名记者、名编辑的共同感受。因而对待每一篇稿件能做到字斟句酌,精益求精。  相似文献   

5.
《工人日报》6月3日头版头条用醒目的粗体标题,登载了新华社记者张严平、刘大江、张丽娜合写的通讯:《献给汶川:明天,太阳照常升起》。这是一篇描述普通劳动者在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中英勇不屈、舍己为人、感染力极强的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6.
《新闻导刊》2007,(6):17-19
张严平,何许人也?初看到这个名字,你可能不甚熟知。可是只要一提及王顺友、杨业功、张云泉等先进人物,你必然会回想起他们事迹报道中那些感人肺腑的篇章:  相似文献   

7.
论记者素养     
近日笔者拜读了新华社高级记者张严平的几篇人物长篇通讯,透过人物,被记者朴素而真挚的情感深深震撼了。当今时代,究竟该如何做一名优秀记者,引发了笔者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8.
新闻工作者要跟不同的采访对象打交道,无论对方居庙堂之高,还是处身江湖之远。通常人们看到的只是记者采访后的作品,其实,采访对象也会对新闻人的心路历程与生活轨迹产生影响。《中国记者》"人与新闻"栏目从本期起推出"那些影响‘我’的采访对象"系列,邀请新闻人讲述自己因被采访者而感动、改变的故事。本文是新华社领衔记者张严平回顾自己与采访对象交往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范长江同志被林彪、“四人帮”迫害去世已经九年了。但是,他的音容笑貌,深深藏在我的记忆里。他那热情奔放勇敢进取的革命风貌,诲人不倦、乐于助人的革命情谊,值得我们永远学习。长江同志是名记者,是中国无产阶级新闻战线的杰出战士和领导人之一,他在这方面的业绩,是应该载人中国新闻史册的。  相似文献   

10.
《穆青传》全书的鲜明主题,是一个“爱”字。作者张严平以女性记者的细腻笔触,将穆青“爱”的萌芽、生长、盛放的点滴历程娓娓道出。仔细目览这位与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一起成长起来的新华社原社长、著名记者充满爱的新闻生涯,笔者对新闻人的爱有一番彻悟。  相似文献   

11.
新华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的《穆青传》,作张严平以女记敏锐的眼光,撷取了穆青一生中许多生动的事实,抓住了穆青同志的思想核心,以许多具体细节刻画了他忠于党、热爱人民,有血有肉的闪光灵魂。这本书笔优美,气势磅礴,读来十分感人,让这位人民记榜样的生动形象,清晰地浮现在面前,令我心潮久久不能平静。  相似文献   

12.
中央主要新闻单位人民日报:1、《党员先进性在抗洪救灾中闪光》发表日期:2005年7月13日作者:陈家兴2、《我是共产党员》(《党建》周刊专栏)发表日期:2005年9月13日编辑:马利、王苏宁3、《百姓利益的守卫者》发表日期:2005年11月22日编辑:崔士鑫新华社:1、《将军已经出发—追记优秀共产党员、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员杨业功少将》发表日期:2005年7月26日作者:张严平张选杰李国利2、《百舸争流千帆竞—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学习动员纪实》发表日期:2005年8月28日作者:李亚杰3、《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南方各省区党组织在抗洪救灾中体现先进性…  相似文献   

13.
《穆青传》全书的鲜明主题,是一个“爱”字。作者张严平以女性记者的细腻笔触,将穆青“爱”的萌芽、生长、盛放的点滴历程娓娓道出。仔细目览这位与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一起成长起来的新华社原社长、著名记者充满爱的新闻生涯,笔者对新闻人的爱有一番彻悟。  相似文献   

14.
采访典型人物需要下苦功夫,手法要有创新才能写好写透,才能让典型真正起到带头作用。下面就典型人物郭明义的一次采写进行剖析,以探讨采写典型人物的最佳途径。新华社记者张严平、陈光明、史竞男以及《人民日报记者何勇共同采写的《世界上什么是幸福——再访郭明义》,引起众多读者的共鸣。郭明义是鞍山市的一名普通工  相似文献   

15.
九月九日,首都各大报和各省区报纸都在一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新华社记者邹爱国、张严平采写的长篇通讯《六年两千件——记胡耀邦同志处理人民来信》。这是一篇有立体感的好通讯,是整党中进行党性、党风教育的生动教材,人们读后交口称赞,从中感受到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现在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 (记 者 延 琳)2月28日下午,由新华社记者张严平历时一年半写成的纪实性长篇人物传记《穆青传》一书的首发式在京举行。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吉炳轩,中国记协党组书记徐心华,新华社社长、党组书记田聪明,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等200余人与会  相似文献   

17.
秦殿杰 《新闻三昧》2005,(11):46-47
今年8月12日,新华社播发了通讯《将军为谁而生——杨业功先进事迹采访手记》。这篇通讯是新华社国内部女记张严平写的,约3000多字。但是,读来并不觉得冗长、乏味。生动的情节、感人的抒情,描绘出杨业功将军的崇高品德,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18.
杨帆 《记者摇篮》2006,(11):26-28
张严平是近年来以人物报道见长的记者,本文以她9篇有代表性的报道为范本,分析了其人物通讯的结构艺术。开头用倒叙引出主人公;主体部分结构多样,大体上遵循首尾呼应、纵横交错的原则;结尾照应开头,深化主题。同时每种结构方式又是为真切的表现人物内心的需要,真情实感贯穿其中,使报道具有感人至深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9.
全国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四川木里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是我们身边的人物.他的先进事迹在国内各大媒体“全面开花”,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国人纷纷为之感动。特别是新华社记者张严平采写的《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被全国120多家报纸刊用.新华网、央视国际网、人民网等各大网站相继转载。  相似文献   

20.
全国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四川木里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是我们身边的人物.他的先进事迹在国内各大媒体“全面开花”,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国人纷纷为之感动。特别是新华社记者张严平采写的《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被全国120多家报纸刊用.新华网、央视国际网、人民网等各大网站相继转载。[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