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古至今,关于家的感言颇多。《大学》“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以及当今人们常说的“家和万事成”、“家和万事兴”、“家有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等等至理名言,无一不在阐述着家庭关系对社会的重要影响和中华民族建设美好和谐家庭的传统美德。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家已不单单是人类社会繁衍组合的一个单元,人们开始形象地把厂、店、校等等喻为家,他们和自然家庭一起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家庭,共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由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而发生的人类社会生活组织.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时期,它还是基本的生产或经济单位。家庭问题实际上是社会问题,对家庭问题的认识实际上是对杜会的一种认识.康有为在《大同书》中阐述的有关家庭问题的思想与主张是其大同社会理想的重要内容之一。1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有关家庭问题的论述,主要是围绕一夫一妻制个体家庭的产生、弊害以及未来的命运等一系列问题展示的.关于个体家庭的产生,康有为认为,夫妇之间的婚姻关系是家房产生的前提,家庭是由夫妇、父子所组成,“夫家者,合夫妇、父子而…  相似文献   

3.
一、“知识”,概念的扩大化知识,在《辞海》一书中这样写道。“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从本质上说,知识同于认识的范畴”。毛泽东指出:“什么是知识?自从有阶级社会存在以来,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叫做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做阶级斗争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就是这两门知识的结晶,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然而在20世纪末,知识的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经过多年的思考,对知识进行了重新认识.这种经过人类重新认识的知识在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涉…  相似文献   

4.
《农村教育》2004,(1):39-40
“构筑终身学习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是21世纪社会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而学习型社会的基础是学习型家庭。我镇创建学习型家庭,存宝安区先走了一步。我们通过“以小学为载体.借助村委支持.指导学习型家庭的创建”的形式,在全镇开展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活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截止到2003年11月底,全镇共评出学习型家庭392家,超额完成了《2003~2005年公明镇社区教育实施方案》所提出的在2003年创建300家学习型家庭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警察是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是统治阶级为维护社会秩序而设置的具有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警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警察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对于警察的起源,历来就有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警察是人类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一种是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观点,即“警察自然起源论”,认为“警察是人类与原始俱来的天性的道德的行为”。“有人类就有警察”、“警察将永远伴随人类”。后者把警察说成是一种超阶级的永恒的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6.
家庭是培育孩子的地方,但培育的目的是为了把孩子送到社会上去,家庭只是孩子走向社会的起点站。如果我们把家庭营造成了一个孩子离不开的地方,它就成了“温室家庭”;如果我们把孩子塑造成了一个离不开家的人,他就成了温室中的弱苗,经不起风雨。当然,家庭的小气候可以比社会温暖一些。它应该是个避风港。这对未成年人是必要的。没有家庭的保护,把孩子一下子放到严峻的社会现实中去,那是危险和不允许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营造“家庭温室”事出有因,而且颇有道理。问题是,第一,“家庭温室”的温度不可高出学校和社会太多,否则孩子…  相似文献   

7.
追求“人的自由”或“人类解放”是马克思的终生价值取向。在马克思的学说中,“人类自由解放主义”和“共产主义”各自深层的内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也可以说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未来理想社会的目的,而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消灭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是实现这一最终目的的手段,所以研究马克思的“自由”理论对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是极其关键的!争取人类出版自由的《评普鲁土最近的书报检查今》,诸文本是马克思集中讨论“自由”问题的重要文献。马克思出生在一个颇具新人文主义自由精神的犹太人家庭,尤其是他父亲的人文主义自由…  相似文献   

8.
家庭,一个多么迷人而温馨的字眼,有人说家庭是风雪中一方温暖的帐篷,有人说家庭是社会海洋中一方平安的小岛,有人说家庭是社会文明的学校……然而,当一个又一个家庭纷纷如肥皂泡般破裂时,当一个又一个被称为“小太阳”的家庭子孙离开家庭后寸步难行时,人们从心底发出呼唤:社会家庭也应该构筑和拥有自己的精神,才不负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我们呼唤团结和睦的家庭精神。家庭和睦是家庭生活最起码的追求。一个四分五裂动不动就会“战火”不断的家庭,怎会让人感受到其温暖和亲切?家庭和睦需要家庭每个成员互敬、互爱、互谅、互让,需要建立共同的信仰和道德标准,需要大家胸怀坦荡,不记恨,不积怨,不护短。有人常把结婚建立家庭说成是爱情的坟墓,那是因为他没有了解真正的家。真正的家是团结和睦的家,团结和睦的家是大漠  相似文献   

9.
《河南教育》2005,(4):18-19
集合家庭、学校、社区各方面的智慧“你说我说”,对学校的重大事项进行建议、监督,使得学校的办学策略、教育教学活动更加符合社会和家庭的需要,这样一种全新的专管学校办学的“政协”组织经过一年的筹备,近日在宁波成立了。这个专管学校办学的“政协”组织全名叫“教育议事会”,宁波成立了“教育议事会”的是广济中心小学实验校区。此举在全国尚属首例。  相似文献   

10.
教育应当是什么?中外教育家都有自己的“语录”。蔡元培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雅斯贝尔斯则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  相似文献   

11.
“家庆”是我们家独有的名词,那是爸爸妈妈的结婚纪念日。他们说这是每个家庭和孩子产生的基础,应该庆祝,并把这一天叫做“家庆”。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学看来,“家庭是以共同居住作为基础形成亲族群体。它是以夫妻和亲子的结合为原型,以情感的融合为纽带,以为家庭成员提供福祉形成的群体”[1](p.14)。但本文所论及的日本“家”是不同于这一般意义上的家庭,其是用来专门指代日本传统“家”概念,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社会组织,亦可称为一种“机构”,乃为具有财团性质的  相似文献   

13.
1.做好非常态家庭学生教育,有利于社会和家庭。据我校“非常态家庭学生教育工程”的一项调查显示,非常态家庭学生占全体学生的6.8%,应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非常态家庭的增多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一个社会问题,对学校教育也造成一定冲击。因此,做好非常态家庭学生的教育,对家庭和社会都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4.
家庭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足人类社会中无处不有的最普遍的社会制度之一:人自出生就生活存各自的家庭之中,和父母同居共处,然后才逐步走向社会,和其他个体与组织发生关系。可以说,对于个人而言,家庭是最早的社会关系,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这种影响主要通过亲子交往和亲予关系发生与进行。  相似文献   

15.
请看看含有“家”的几个例子吧押1郾Therearethreepeo鄄pleinmyfamily.我家有三口人。2郾Thisismynewhouse.这是我的新房子。3郾MyhomeisinJiangxi.我家在江西。从以上三句含“家”的句子我们可以看出:“fami鄄ly”指“家庭”,强调的是一种社会结构或家庭成员。应当指出的是当强调社会结构时,family作主语时,谓语用单数形式;当强调家庭成员时,family作主语时,谓语用复数形式。如:Myfamilyisabigone.我家是个大家庭。Hisfamilyareallteachers.他家全是老师。“house”指的是“家,住房”,强调的是建筑物。如:Hisnewhous…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列举了关于王国维死因的种种说法,分别是“殉清说”、“殉道说”、“感情性格复杂矛盾说”、“主因诱因说”、“罗振玉逼债说”、“家庭矛盾说”,指出每种说法的由来、代表人物以及学术意义;钩稽了王、罗两家后人对王氏死因的看法,排除了“罗振玉逼债说”、“家庭矛盾说”;用心理分析、文化性格研究等方法研究王氏遗嘱的意蕴,综合当时与王氏密切接触者的描述资料,认为陈寅恪主张的“殉道说”最能准确地揭示王国维自杀的真正原因。这一观点对研究社会大转变时期士人的矛盾心态也富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家庭的出现是以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发展作为基础的,随着人类社会由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而迈入知识经济时代,家庭也必然随之发生一系列相应的变化,如果我们将家庭的出现看做是人类人际关系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在家庭出现以后直到工业经济时代行将结束的漫长人类历史发展中,家庭的发展都只是在同一轨道上不断地进行着量变,当这种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家庭的发展必然会产生质的飞跃,家庭的革命是不可避免的,在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的交替过程中,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家庭革命的出现;家庭形式多样化,家庭功能社会化,家庭内涵感情化,将这些变化与传统的家庭进行对照,我们可以明确地感到,家庭的第二次革命已经走向我们,走向人类,在未来,在知识经济时代,家庭将通过第二次革命走向其终结阶段,恩格斯曾经预言,家庭在人类社会的未来将走向消亡,知识经济正在引导家庭向这一目标前进。  相似文献   

18.
“诚信”,这个既古老而又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词,可以说,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说它古老,是因为自有了人类文明,就有了关于“诚信”的话题。说它具有现实意义,是因为无论任何时候,无论世界上任何地方,“诚信”都是关乎个人、企业、组织、民族、国家存亡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19.
意大利传统的家庭组织形式是父权威封建家族式的联合家庭,其基础是完整的祖传家产;城市、工商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化,使家庭结构向“核心化”方向发展;同时.经济上相对独立、有血缘关系的不同的核心家庭之间又聚合了强大的向心力。  相似文献   

20.
《滨州学院学报》2006,22(3):27-27
国际数学界关注上百年的重大难题——庞加莱猜想,近日家完全破解.哈佛大学教授、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6月3日在中国科学院晨兴数学研究中心宣布,在美、俄等国科学家的工作基础上,中山大学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数学家、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曹怀东已经彻底证明了这一猜想.“这就像盖大楼,前人打好了基础,但最后一步——也就是‘封顶’工作是由中国人来完成的.”丘成桐说,“这是一项大成就,比哥德巴赫猜想重要得多.”这一证明意义重大,将有助于人类更好地研究三维空间,对物理学和工程学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数学家杨乐说:“这是第一次在国际数学期刊上给出了猜想的完整证明,成果极其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