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隐蔽课程的概念自提出以来 ,一般都是从结构功能主义、现象诠释学和社会批判理论的角度 ,围绕传统教育进行研究 ,忽视了从文化的角度对其进行探讨 ;网络的出现及其向教育的延伸产生了网络教育 ,新的教育文化环境形成独特的隐蔽课程。本文试图通过网络、文化、课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思考网络教育中隐蔽课程的概念、特征和文化建构原理  相似文献   

2.
体育隐蔽课程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课程的延伸和补充,具有教育作用,与体育显性课程共同作用于校园体育教育。文章论述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体育隐蔽课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高校体育隐蔽课程的建设对策:强化校园体育文化的运作机制建设;强化体育隐蔽课程的教学规划建设;强化体育隐蔽课程的物质文化建设;强化体育隐蔽课程的团队文化建设;强化体育隐蔽课程的精神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校园体育文化在学校隐蔽课程中的核心地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校园体育文化在学校隐蔽课程中的核心地位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校园体育文化是促进学生体育发展的隐蔽课程;结论认为要改变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现状,需确立校园体育文化在学校隐蔽课程中的核心地位,这对当前学校体育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学校隐性文化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校园文化建设角度来探讨其作为课程中隐蔽的、无意识的、非正式的教育的影响因素—隐性文化,分析了隐性文化的特点,提出了营造学校良好的隐性文化氛围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对师范院校教育中产生的一些问题作一番考察,提出师范院校应重视隐蔽课程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一)教师职业本身繁荣与否是师范教育至为重要的隐蔽课程;(二)师范院校教师文化构成师范教育的独特的隐蔽课程;(三)师范生次级文化构成隐蔽课程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关于高校隐性文化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校园丈化建设角度来探讨其作为课程中隐蔽的、无意识的、非正式的教育的影响因素-隐性丈化,论述了隐性文化的特点,并对高校营造隐性文化氛围提出了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7.
《邢台学院学报》2015,(4):152-154
当前,世界上许多教育先进的国家都开展了体育隐蔽课程,而我国体育隐蔽课程的开展还相对落后,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邢台市高校体育隐蔽课程中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要素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得出的结论:绝大部分学校对体育文化与体育氛围不够重视,没有形成较好的体育风气与传统;体育教师不能够在教学授课过程中积极有效的将隐蔽课程融入其中,从而使得教学过程不够完整,达到的效果相对也就有所欠缺,从而对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不了积极的影响,造成绝大多数学生对体育课程和活动的参与缺乏热情。就此对以上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体育隐蔽课程由精神文化要素和物质文化要素构成,一般包括教师人格、体育器材、体育场地、体育制度、体育文化等。其公认定义为:"在学校体育范围内,按照教育目的和学校体育目的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经过规范设计的体育文化要素的总和。"能否有效地发挥体育隐蔽课程的价值取决于对它的设计是否具有科学性,因此,对其设计进行深刻的剖析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它的本质功能,从而实现体育隐蔽课程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学校体育课程由体育显露课程和体育隐蔽课程构成,而体育隐蔽课程则由学校体育物质文化和学校体育精神文化两种内容构成,它既可能是种教育活动,也可能是种学生自发的学习活动。由于体育隐蔽课程的作用更多地展现在体育隐蔽课程中,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专门的讨论。本文在分析目前学校体育课程建设理念、设计思路、课程内容标准等基础之上,对体育隐蔽课程进行了诠释。同时分析了体育隐蔽课程发的理论基础,进而提出了些发学校体育教学中隐蔽课程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0.
当前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视角仅限于显性课程范围,对隐蔽课程关注不够,必须重视体育隐蔽课程的建构。体育隐蔽课程具有体育物质文化要素和体育精神文化要素。要从这两方面入手,通过创建良好的体育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策略来建构体育隐蔽课程。  相似文献   

11.
隐性课程对英语教学的潜在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课程作为课程理论研究的成果,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通过分析国内外对隐性课程的研究现状,结合隐性课程在实际的英语教学环节中的体现,阐明其对英语教学与学习的潜在价值,从而为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提供新的理论研究方向和实践借鉴,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效率争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2.
毋庸置疑,隐性课程是伴随整个教学全过程的重要课程因素和资源,它具有显性课程无法替代的价值和功能。但是,现实教学中,在工具理性专制下,在以升学为唯一旨归的形势下,隐性课程被人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高中英语教学中同样缺少对隐性课程的应有关注。在当代对人性日益彰显、对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念日益关怀的情势下,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隐性课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开发和利用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Curriculum design in higher education environments, namely the consideration of aims, learning outcomes, syllabus, pedagogy and assessment, can often be ad hoc and driven by informal cultural habits. Academics with disciplinary expertise may be resistant to (or ignorant of) pedagogical approaches beyond existing practice. In an environment where there is a need to develop online activities for students, one way to counter this friction is through a team-based approach underpinned by design-thinking. A design-thinking team brings together content, pedagogical and technical expertise to examine and resolve curriculum design issues. This paper explores a number of case studies in which such teams developed units of study and programmes for online delivery. The paper looks at the possibilities that the team approach can be a vehicle to instigate cultural change within and beyond the team; that is, from an individualist to a collective approach and ownership of the curriculum and its design, maintenance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课程文化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仍然是技术理性主导下的能力本位的价值取向.并且这种改革还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表现出比较强大的行政权力和监控影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程文化价值不断被发现,并被作为课程改革的深层因素和重要目标。职业教育课程文化作为文化的工具存在的特征更为明显,还原其文化主体性地位,建构自己特有的课程文化,才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5.
网络课程录播系统能方便录制配有同步多媒体课件的视频课程,极大地丰富了远程教育的网络课程资源,其课程管理平台可便捷地对视频课程进行规范化、系统化、智能化管理,促进了远程教学交流。笔者通过对网络课程录播系统的应用研究,从其组成、功能特点、存在问题、应用四个方面做了系统概述,并以福建基础教育网名师网上教研(授课)平台为例作网络课程录播系统应用介绍。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is paper shows that the stated principles and content of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are those presupposed in any justification of education in a democracy. What it also shows is that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can only genuinely exercise its democratic role in the kind of society which provides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conditions necessary for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But since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is being implemented in a society which lacks these conditions, any failure to provide an 'education for democracy' will not be a failure of the curriculum it prescribes, but of the kind of democratic society in which it is being enacted.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的文化性是渗透于语文课程标准全部内容的灵魂。语文课程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整体文化密切联系的,一方面,要正确、全面地实施语文课程,实施者必须具有相应的文化修养。另一方面,语文课程文化内容的实施与落实,必须要有制度文化的保障。同时,由于语文课程标准的文化内涵中包含了借鉴西方的文化内容和具有当代性特点,因此,在当下语文教师普遍文化储备不足,考试制度改革滞后的背景下实施语文课程标准,必然会出现现代与传统、理论与操作等多方面的矛盾冲突,正确地认识和理解这些矛盾冲突,对于我们有效把握语文课程的内涵,提高语文课程实施的效率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8.
知识课程忽视了教育的文化使命,它使教育主体的主体性丧失,使学校教育面临重重危机.课程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必须构建自身的文化品性,构建自身的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与运行规则,实现从知识课程向文化课程的转变.文化课程是通向教育本真之路.  相似文献   

19.
以德国为代表的"教育学—教学论"范式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教育科学—课程论"范式是教育研究领域两种重要的、不同的研究范式。德国的"教育学—教学论"范式以唯理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强调从整体上培养人的问题,并从整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去理解和解决教育和教学问题;相对而言美国的"教育科学-课程论"范式则缺乏这种整体主义的视角。究其原因,除了跟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范式有关外,还与德国"教育学—教学论"范式中一个核心概念"教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两大研究范式并存于我国目前的教育研究和实践中。澄清二者之间的具体差异以及造成差异的根源是解决困扰我国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课程资源建设是干部在线学习教育体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在线学习课程的内容体系、课件形式、开发模式和学习特征等作为研究内容,结合对现有省级干部在线学习平台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构建干部在线学习课程资源体系的对策和措施,对今后干部远程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