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7,(26):14-15
预习在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通识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的。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也能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讲解,同时,还能提高教师授课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徐红 《考试周刊》2014,(95):32-32
新课程改革下,要求学生积极转变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中预习是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的重要过程。但是事实上教师并没有对学生的预习工作作很好的指导。一方面,教师的预习作业布置得不够科学,另一方面,对于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学生不够重视。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教师布置的课下预习作业纯粹是在浪费时间。现如今,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一直不太高,这一直困扰小学语文教师,这些源于学生课下没有好好预习,教师没有办法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教学效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3.
唐萍 《广西教育》2013,(33):38-39
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课堂变得热闹了,形式也丰富了,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东西。究其原因,很多教师将数学课上成了活动课、手工课、美术课,忽略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开展必要的操作和交流讨论,其中必须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一、设计各种预习作业,关注学生思维的起点预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预习明确新课将要学习的知识,  相似文献   

4.
一、"三自"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灵魂和指导思想--课前自主预习,课堂自主探究,课后自主练习 对于预习有这样几种观点: 1.以往大家普遍认为课前不必要预习,就是在讲授新课时也不让学生先知道今天要学习什么,通过"教学内容保密"和课堂上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魔术"般地一层一层揭开新知的面纱,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节学生胃口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前学生对于课程教学的安排一般都心中无数,而且从自由活动进入学习状态也要有个过渡,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导入环节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并使他们沿着教师指导的思路进入学习状态。导人,就是运用导入语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教学情境的手法。有效地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相似文献   

6.
<正>新课程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则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多年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积极的意义。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课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教育的理论研究当中,研究者认为,学生通过课前对于所学课程进行预习,能够更加迅速地进入到学习环境中寻求学习方法,掌握学习重点。本文通过多年小学低年级教学实践,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汇总出小学阶段的学习困境和学习状态。提出了借助预习课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构想,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加学习兴趣和信心。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一个人受益无穷,但习惯的养成绝非易事,需要极强的毅力。因此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强烈的自我意识,使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并具有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不怕困难,不畏艰险的优秀品质。一、课前阶段预习又称“尝试”,是在教师引导下,对新的学习内容先进行探究的教学阶段,也是教学中学生自学活动的开始。课前的预习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很快进入情境,做到听讲时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可以提前将所要讲授和学习的内容通知给学生,必要时,可布置预习的范围和具体任务,让学生有意识地锻炼…  相似文献   

9.
就初中美术教学中统一的课堂练习,不利于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有效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提出课堂练习应进行分层设计: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方法等,结合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对每一堂美术课练习内容和要求进行严谨的细化设计。一般情况下,将课堂练习设置为A、B、C三个层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层次、自主选择练习,结合不同课型灵活运用,从而实现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长足提高,实现全员进步和个体特长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7,(24):12-13
预习是学习的一种方式,是在课前对将要学的内容进行一个预先的学习,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有助于正式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要我预习变成我要预习,从"伪预习"走向"真预习",从而提升预习的有效性。本文就有效预习的重要性及如何进行有效预习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笔者认为,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多地关注课堂上的教学进程,关注师生的精彩互动,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但是对于课前学生对文本的预习却不够重视,甚至完全忽略不计. 如一堂堂精彩纷呈的公开课,教师煞费苦心地设计了一个个绝妙的"导课"环节,假设学生完全不了解课文,要努力把他们引入到课文的语言环境之中.于是,教师层层剥茧,环环相扣,完美地展示了教学过程.作为公开教学,需要推介完整课的教学,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忽略学生课前的预习,不重视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是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的.语文学习应该分为两个过程,一是自主学习过程,二是交流学习过程.这两个过程互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情境——分层合作——达标”教学,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同时,根据职业学校学生入学成绩差别较大的实际.将学生分成A、B、C个层次(A层为基础较好的学生;C层为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并确定相应的.依次递进的教学目标,教学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情境,而在同一节课的同一情境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进而达到各自的学习目标。课堂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通过师生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个人与小组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13.
朱炜 《教师》2013,(28):38-38
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会学",必须采用多方位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活跃的问题情境和指导灵活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能。一、加强课前活动1.布置书面预习在课前,我们给学生布置大约5分钟的预习作业——围绕教学内容设置几个小问题,如填空、判断、简答等,目  相似文献   

14.
<正>高中生身心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对学习活动也具有鲜明的影响。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充分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理念的体现,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并成为一种自觉,这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一、指导自主开展课前预习活动预习是语文学习的基础,离开了充分的预习,教学工作将会陷入两难境地,学生不熟悉教材内容、抓不住重点,教师也无法和学生开展互动。对此,笔者在教学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预习单的设计主要以任务驱动理论为基础,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预习的任务,将预习单作为载体,利用预习单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作为教学组织者,教师应重视课前预习工作,通过灵活设计预习单,让预习单成为帮助学生连接课前学习与课堂学习的载体.基于此,文章结合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预习单设计与运用的原则,探究了预习单的设计与运用策略,旨在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攻克学习重难点.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设计应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只有情境适合了才能有效地将教学活动开展下去,所以,教学情境成为了教学的突破口,一节课的质量如何最根本是看这节课的教学情境是怎么样的,好的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内容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有机地交融,更有利于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有利于学生全身心地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如果教师能将学生引领到一个好的情境中,就等于把学生带进了知识的海洋。相反则可能会让学生觉得课堂学习是个索然无味甚至痛苦的过程。因此,教师自觉地培养并提高教学情境设计能力便是当务之急应该。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进入课堂。我校"六要素"课堂的第一要素就强调了:课前自主预习。这是因为它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一座桥梁,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必备技能,也是学生终身有益的良好习惯。那么,怎样更好地指导预习,预习后的教学应该怎样展开是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要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师必须有"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能将这种理念贯穿在每一次教学过程中。同时师生要做好课前准备——学生要有一份渴望,教师要有一份热情和一种能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渴望和给予恰如其分的指导)。具体来说是三方面:一是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二是教师扎实备课;三是师生密切配合,上好课。一、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每一课结束后,我都会为下一课设计一个环节,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下一课的兴趣。之后便是常规的预  相似文献   

19.
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这是每一名教师在教学中都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如何教会学生读书,使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在迫切需要的情境之下获取知识是读好书的关键所在,以前人们把读书作为文科教学的重要手段,而在数学教学中却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实际上,每个学生必须认真读好数学课本,而且只有认真地读好数学课本,才能够获取知识的精华,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去引导。 我正是基于上面这一点,要求学生课前去读书,也就是搞好课前的预习,因为有目的的预习读书是学好数学的良好开端,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开始,为了引导学生搞好课前的…  相似文献   

20.
任务型预习单是教师课前为学生制定出预习方案,也就是每一节课知识要点、重难点以任务的形式呈现,并给出相应的方法指导,要求学生按照预习单中的任务进行预习.作为学习辅助工具的任务型预习单,实际上是对教材内容的再创造,它反映了教师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教学设计的具体体现.而合理地使用预习单能使学生预习得到落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