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纯珍 《大观周刊》2011,(22):94-94
以赏识为核心的“赏识教育”.是以学生学习和活动为载体,抓住教育的契机,优化课堂氛围.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使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全方位地受到赏识.并在不断获得赏识的学习过程中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自信心.勇于探索、创新,逐步完善超越自我。在语文教学中我尝试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李代菊 《大观周刊》2012,(39):229-229
对于如何促使更多的学生学好英语,是我多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逐渐地我认识到除了要有好的教学方法.还要有好的教育方法一情感激励教学,对其成功的认可有着不可轻视的激励作用。一、成功的经验会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二、赏识亮点,教育的秘密就在于欣赏。三、实践来看,教学有效性最核心的内涵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作为教师要学会给予学生更多的体验成功快乐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要赏识他们的亮点,提升他们的兴趣,增强其自信心,真正使学生爱学、会学、并学有所得。  相似文献   

3.
《大观周刊》2013,(1):105-105
赏识影响着学生将来的幸福感与成就感,应该成为我们初中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方法。赏识是一种艺术,需要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我们要广泛接纳问题学生,用赏识的阳光撒播爱;合理调整期望值,用赏识的阳光培育信心;多运用肯定艺术,用赏识的阳光照亮学生;谨慎使用批评,用赏识的阳光给予学生机会。  相似文献   

4.
黄素微 《大观周刊》2012,(3):170-170
在大力推行素质,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转型期的今天,赏识教育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们的注意。实践证明,赏识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全面性和发展性的原则,赏识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理念。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要怀着欣赏态度,用真诚的爱心去播撒赏识的种子,让每一个的学生都沐浴在爱的眼光里,让他们尽情享受生活的快乐和生命的美好,让他们尽情地舒展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5.
赏识教育在读者失信行为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者失信行为是读者在图书馆进行借阅活动和接受服务时的违规行为。失信行为的出现使图书馆诚信服务的承诺受到质疑,给图书馆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将“赏识教育”应用于读者失信行为管理中,通过树立全新的赏识教育观、将赏识教育渗透于读者诚信行为养成的全过程、对不同性质和性格类型的失信读者采取不同的赏识教育方法、将“爱的艺术”贯穿于赏识教育的全过程、从图书馆细节上体现赏识观念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失信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以尊重的态度让孩子自己负责,才能培养孩子独立而理性的人格。以激励、赏识和引导的方法教育孩子,才能教出成功的孩子。本书从家庭教育常犯的错误、赏识教育、孩子性格的培养、亲子沟通、学习以及“问题”孩子的教育6个方面告诉父母,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如何教育孩子自主学习,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等。  相似文献   

7.
潘琪 《大观周刊》2011,(46):107-107
爱困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直是政治课教师不断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赵秀艳 《大观周刊》2013,(11):249-249
自主学习.就是在自主教育氛围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激发主体意识.积极发展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的一种学习模式。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在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学习.根据自身水平和需要有选择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能自我调节学习过程.体现在不墨守成规.有创造性的学习七。探索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从语文学习内容中选择和确定探索、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探索性学习.可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石邦国 《大观周刊》2011,(16):194-194
小学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与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教学内容,渗透爱祖国教育、爱科学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正确的学习目的性教育等内容。下面就来谈谈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刘占东 《大观周刊》2012,(22):161-161
自主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以弘扬学生主体性为宗旨,以构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为核心.主体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理论依据。重视学生的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相似文献   

11.
如何培养具有自主性学习能力和专业知识结构的人才是目前高职院校系统乃至整个社会所关注的焦点。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教学中,教学管理方式"中学化"倾向明显,造成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考试能力"和"学习依赖能力",而社会所需的"专业知识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则比较缺乏。本研究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为指导,以Wiki社群技术为支撑,构建基于Wiki社群的自主性学习平台,实现计算机网络教学与学习从辅助到自主的功能转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探索基于Wiki社群在高职教育不同学科、不同类型课程教学中自主性学习的应用模式和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2.
彭成国 《大观周刊》2013,(12):221-221
学习方法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并不等同于具体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法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同化。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顺应。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法都有共同的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法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和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转变学习方法,正是要改变这种状态,让学习变成学生亲自参与的、丰富的、生动的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把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进行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作为课堂学习方式的主旋律,以此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13.
石邦国 《大观周刊》2011,(15):213-213
小学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与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教学内容,渗透爱祖国教育、爱科学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正确的学习目的性教育等内容。下面就来谈谈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赏识教育是老师教育的法宝,促进学生成功的阶梯。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许多大学生对自己信心不足,对未来也充满了迷茫。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深谙赏识教育的益处,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前进的动力,引导他们热爱生活。尊重学生,倾注爱心,适时、适度的赏识,多看学生的优点,同时,赏识并不意味着排斥批评和惩罚。  相似文献   

15.
贺培英 《大观周刊》2013,(9):114-114
小学语文习作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也是小学生对自身的一种感知能力。小学语文习作反映了小学生对生活的发现,并通过这种发现还描述自己的感受。教师要站在小学生的立场去理解孩子的心情,试着走进小学生的世界,用赏识教育的方式来激励学生去学习。本文主要探讨了赏识教育的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以及赏识教育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6.
尹志安 《大观周刊》2011,(38):134-134
职业学校中,通过赏识教育来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激励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并处理好赏识与批评的关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杨存贵 《大观周刊》2011,(15):235-235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兴趣。本文以当前课程改革为背景,以英语教学的实际为出发点,从加强英语学习目的教育,抓住学生的好学心理、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课堂教学多样化等方面来论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8.
程庆 《大观周刊》2012,(47):269-269
赏识就是一种激励、就是一种认可。赏识学生,是对学生人性的尊重。卡耐基说:“使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赞美和鼓励。”也就是赏识。任何一个学生,哪怕他是被认为最顽劣的学生,都有其闪光点,只是人们没有发现罢了。如果每位教师都能用,而且都善于用“放大镜”去寻找学生身上的每一处哪怕十分微不足道的闪光点,当他们身上有点滴进步时,他们听到的是表扬、鼓励的赞扬声,而不是满耳充斥的抱怨、责骂声,那么就会发自内心地感到“我能行”,他们的学习潜能就会如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相似文献   

19.
李占明 《大观周刊》2011,(10):137-137
教育必须重视学生,激发学生因需要而产生的兴趣,这是教育取得效果的切入点。在实际教学中,赏识激励在提高课堂有效性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希望通过课堂上的赏识教育行为,充分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切实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张荣福 《大观周刊》2012,(31):224-224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宗旨是提高青少年的公民素养。概括地说.就是使学生在了解和认识家庭、社区、国家等不同范围的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在学习祖国国土、文化、民族和历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爱父母、爱学校、爱老师同学、爱家乡、爱祖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逐步形成道德规范意识,认识人际关系,形成社会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形成基本公民素质奠定基础。所以课程的内容构建不可能依据某个系统学科来组织.而特别适宜有机融合各领域学习内容的综合主题的构建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