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腐败是寄生于人类社会肌体的毒瘤,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反腐形热更加严峻。本通过对现今社会形形色色腐败现象及其特点的剖析,从思想教育、制度监督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反腐防腐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2.
权力腐败是不正当地运用公共权力捞取个人好处的一种行为,也就是指为私人利益而滥用公共权力。当前,权力腐败在社会转型时期又有发展,主要表现为:以权谋私,钱权交易,腐化堕落。它污染了社会风气,威胁着社会稳定。能否正确认识权力腐败产生的原因,是关系到能否准确寻求消除权力腐败思路的方向性问题。笔者通过对权力腐败道德成因的分析,凸现道德反腐制腐的价值,指出要有效地遏制权力腐败,必须加大权力道德的治理,从根本上改善管理者的职业道德状况。  相似文献   

3.
权力运行中"公"与"私"的基本矛盾运动是腐败产生的根源.社会转型中的权力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的交织致使腐败弥漫.价值中的主体和利益结构使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人民和人民利益联结在一起.腐败损害人民的利益必然导致核心价值体系人民主体性的缺失.通过意识形态的"具有普遍性形式的思想"中介,人民反腐成为凸显核心价值体系人民主体性的重要...  相似文献   

4.
权力运行中"公"与"私"的基本矛盾运动是腐败产生的根源。社会转型中的权力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的交织致使腐败弥漫。价值中的主体和利益结构使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人民和人民利益联结在一起。腐败损害人民的利益必然导致核心价值体系人民主体性的缺失。通过意识形态的"具有普遍性形式的思想"中介,人民反腐成为凸显核心价值体系人民主体性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社会腐败风气问题已引起普遍关注。这种腐败的蔓延与渗透已呈现出强烈的文化特征,即腐败文化。这不仅会冲击国家的政治体系,也会影响社会的各个方面。因而,防腐反腐一直是我们要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本文主要阐述腐败文化所产生的消极后果及防腐反腐的应对策略,为创建文明社会和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许多研究者将清末书院到学堂转换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的转型与自身的腐败”,但“社会转型”忽略了转换的历程;“自身腐败”不足以表述初始转换的真实。书院在对社会转型的适应突破、内化吐纳和自身产生新生因素中实现现代化转换,这一转换显示了事物初始转换的真实状态和转换的背后逻辑。广雅书院是实践这种转换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7.
腐败相对于发展而言是指社会政治变迁中的一个取向,是现代化过程中的伴生物,科学制定腐败的对策已成当务之急。文章首先通过对现代化过程中腐败现象的认识定位,分析了腐败产生的原因。其次,提出了现代化进程中对腐败的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8.
腐败一直以来是人们所痛恶的社会现象,是我国社会发展、实现现代化的最大障碍。整治腐败是我国政府长年来的首要任务,在长时间的反腐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实践了有效的对策。作者通过对国外腐败犯罪学的研究,从犯罪学视角分析了我国的腐败行为特征,也提出了相应的惩治腐败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腐败一直以来是人们所痛恶的社会现象,是我国社会发展、实现现代化的最大障碍。整治腐败是我国政府长年来的首要任务,在长时间的反腐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实践了有效的对策。作者通过对国外腐败犯罪擎的研究,从犯罪学视角分析了我国的腐败行为特征,也提出了相应的惩治腐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清末书院到学堂的现代化转换--以广雅书院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研究者将清末书院到学堂转换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的转型与自身的腐败”,但“社会转型”由于关注过于粗略而有所忽略历程;“自身腐败”则不足以表述初始转换的真实。相反,书院是在对社会转型的适应突破、内化吐纳和自身产生新生因素中实现现代化转换的。这一转换显示了事物初始转换的真实状态和转换的背后逻辑。广雅书院是实践这种转换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1.
反腐廉政是目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十年来,国内众多学者分析了腐败产生的原因、腐败的表现形式及特点、反腐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反腐廉政建设的策略,对当前反腐廉政建设具有重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腐败性质,腐败产生的原因以及历史上反腐斗争情况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反腐败斗争的一些新的思路。旨在较好地完善反腐败斗争这一系统工程,对我国的反腐败斗争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腐败作为一个社会现象,有其产生、发展、高发到衰退和消亡的规律.对于这一规律的认识有助于人们进一步地认识腐败的本质,掌握腐败各阶段的特点,从而在反腐斗争中做到对症下药、事半功倍.文章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理论基石,通过对腐败产生的主客观原因的分析,得出了腐败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提出了一些腐败治理的宏观建议.  相似文献   

14.
尽管我国一再加大对腐败行为和腐败分子的打击力度,却始终无法根治腐败。原因在于反腐主要是从思想教育和法制层面展开,对于腐败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并没有进行认真地分析,各种反腐的方法和措施并没有对症下药,也就难以取得理想的反腐效果。文章从腐败心理的外在表现出发,分析了腐败心理的成因,并就如何构筑预防腐败的心理防线作出了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5.
腐败犯罪的新特点使得传统的国家本位反腐败刑事政策面临困境,反腐思维与反腐体制均亟需调整。从反腐败的不同主体出发,客观上存在两套反腐机制:国家反腐机制与社会反腐机制。自媒体的发展对反腐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社会反腐机制因之而取得突飞猛进的成效,但其局限性也显而易见。国家反腐机制与社会反腐机制在各自的运行方式和特点上具有极强的互补性。只有国家反腐机制与社会反腐机制有效衔接、相互配合与相互协调,才能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实现两个机制互补完善,从而达到控制腐败犯罪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党与政府已加大反腐力度,但“腐败行为依然有蔓延趋势”,主要表现为滥用职权、钱权交易。文章试图从人性角度探究产生腐败的主体根源,从传统:艾化探究产生腐败的环境根源,从社会发展现状探究我国转型时期产生腐败的政治根源,从当前反腐败制度设计探究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的监督缺失根源。  相似文献   

17.
腐效是我国当前社会的一个毒瘤,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反腐倡 廉成为我国政府的重要施政任务。腐败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公共权力缺乏有 效的监督,反腐倡廉要抓出成效,必须从源头着手,在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前提 下,以教育防范为基础,以制度防范为中心,以法律防范为保证。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我国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问题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根除腐败始终是我们党和人民的一大根本愿望.而遏制并根除腐败,最为关键的是要找到产生腐败的根源.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腐败现象的产生根源比较复杂,主要包括权力的制衡机制存在缺陷、消极的社会因素影响以及腐败分子的人格缺陷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第一,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现的不断滋长是产生腐败的思想根源;第二,新旧体制交替与权力人格化,是产生腐败的制度原因;第三,在法制方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腐败产生的重要因素;第四,治党不严,惩处不力,助长了腐败现象的蔓延。文章提出了反腐防腐的几点措施:加强思想教育和党纪政纪教育;加强法制建设,健全监督机制;加快改革步伐,建立全方位的防腐新体制;加大反腐斗争力度,树立长期作战思想。  相似文献   

20.
试说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是与权力相联而产生的社会疾病。当掌权举印者利用权力去捞取利益、饱肥私囊时,腐败就产生了。视权力为轭,一旦套在肩上,就努力干活和耕耘,为老百姓谋利益,就远离腐败了。学校有权力,学术有权力。违背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宗旨,就难免产生教育腐败和学术腐败。公务消费中的败坏也是腐败的一大表现。谨慎设立公务招待专项开支,严加审计和稽查,是反腐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