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改版后的《广州日报》上,一个新开辟的专版象色彩斑斓的长廊,夺人目光,它把读者引进了别具洞天的百花园,去观察,去欣赏,去思索,去享受;它那40多个轮流出现的栏目,不断刷新,吊人胃口,令人目不暇接。这个专版就是被广州人一致称好的《娱乐》版。一位广州人扬着手里的《广州日报》对我说:“看看我们的《娱乐》版吧!”《娱乐》版好看,而这个版的幕后编导者,也是一个蛮好的人呢!他叫谭子艺,今年55岁,面孔和善端庄,是位有30多年报龄的老报人。也许是终日泡在《娱乐》版里的缘故,他意气风发,思维敏捷,神情怡然,就象他主编的《娱乐》版那样,洋溢着热情、正直、随和与尽人心意的神采。谭子艺的经历曲里拐弯的挺有意思。1949年初,他在香港南方学院文艺专科就读。不久,他和几个思  相似文献   

2.
从1987年元旦开始,广州日报改出八大版后,设立了一系列各种内容的副刊专版,其中新创办的《娱乐》版,每周七期,天天出刊,内容包括电影、电视、戏剧、音乐、舞蹈、曲艺、杂技、广播等各条娱乐线上的人物、作品,各类文章长短搭配,版面套红,图文并茂,成为报纸改版后最受欢迎的版面之一。如何把《娱乐》版办活?我们在探索过程中,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以“飞入寻常百姓家”为宗旨的《新民晚报》,日发行逾百万份,广告跨入中国报业前10名。这家报纸经过长久的市场培育与积累,已构建起了庞大的习惯性市场:下班后买份《新民晚报》,路上看回家看,已成为许多上海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追求最出色的新闻”为己任的《广州日报》,发行量超百万份,一年广告收入十几亿元。更可喜的是,它培养了广州人边喝早茶、边看《广州日报》的习惯。这真是可赞的“习惯”!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也就是说,养成一种习惯之后,就产生一种不易改变的自然而然的力量。一个灯下看晚报的习惯,占领了下…  相似文献   

4.
力的传递     
在由福州去南昌的列车上,一位江西抚州地区的青年向我谈起了江西日报的《理想知识事业》(以下简称《理想》)专版。抚州临川县,素有“才子之乡”的美称,文化水平比较高。7月上旬的一天,江西日报文艺部及抚州地区群艺馆召开业余作者座谈会,本想征求对该报文艺副刊的意见,谁知,参加会议的人却情不自禁地夸起《理想》专版,说:每次读完这个版,总使人感到振奋,给人一种强大的进取力……。  相似文献   

5.
力的传递     
在由福州去南昌的列车上,一位江西抚州地区的青年向我谈起了江西日报的《理想知识事业》(以下简称《理想》)专版。抚州临川县,素有“才子之乡”的美称,文化水平比较高。7月上旬的一天,江西日报文艺部及抚州地区群艺馆召开业余作者座谈会,本想征求对该报文艺副刊的意见,谁知,参加会议的人却情不自禁地夸起《理想》专版,说:每次读完这个版,总使人感到振奋,给人一种强大的进取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媒科技》2008,(8):11-11
如果说,奥运会的编辑部前移,让《广州日报》经历了一次物理概念上的跨区作业;那么,每天数个版的“电子号外”则让《广州日报》尝试着把自己的触角从传统媒体的深深庭院中伸出,向新媒体的传统“势力范围”探去。  相似文献   

7.
看了去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无锡日报》周末青年版,有面目一新之感,经过仔细琢磨,觉得这个专版具有这样几个特色。一是编排形式别具一格。这个专版有选择地宣传了五个新闻人物,他们是工人、农民、党的干部和知识分子。每篇报道都  相似文献   

8.
新闻观察     
《青年记者》2012,(22):51
足球赛季,球迷狂欢,但再怎么娱乐,也不能娱乐常识、事实、逻辑这些属于底线的东西。请看司马简对个别媒体体育报道的批判《足球原来"不读书"?》。4月10日,广州日报推出"第1纸",并相继推出八大"今"版,这一创新之举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意图?请看广州日报夜编中心主任田小平、副主任赵东方的《"第1纸"打造阅读"新四维"》。  相似文献   

9.
国际新闻圈     
《健康报》计划生育版获「最佳专版」第五年度全球人口新闻报道优胜奖授奖仪式十一月五日在北京举行,我国《健康报》计划生育版荣获「最佳专版」。这个专版创办于一九八四年一月,在宣传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推行计划生育、介绍有关科学知识等方面作出了成绩。  相似文献   

10.
周哲 《新闻前哨》2001,(12):33-34
《湖北科技报》的《打工者》专版创刊有3年了,这个贴近打工者,为打工者服务的专版受到读者喜爱,不少读者来信说:“看到《打工者》就像看到久别在外的亲人”,还有许多读者把《打工者》版寄给在他乡打工的朋友,更多读者把《打工者》版看作是“良师益友”。 回想从当初的白手起家到现在的驾轻就熟,作为这个专版的责任编辑,感触颇多。1998年,《湖北科技报》和全国许多科技报一样面临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9月底,报社决定推出《打工者》专版。在没有现成的稿件、没有稳定的通讯员队伍的情况下,我着手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准…  相似文献   

11.
浅论娱乐新闻言论对娱乐新闻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无论是报纸还是广播电视,娱乐新闻更多地牵扯了读者(听、观众)的视线,人们在关心时政之外,也希望愉悦感官,放松身心。而各类报纸娱乐版面上的“眼睛”──娱乐新闻言论,更以新颖活泼的面孔,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娱乐新闻言论属于新闻小言论的一种,目前相当一部分娱乐新闻言论是以专栏或专版的形式出现的,例如专栏有羊城晚报的《众议院》和《龙眼碌碌》,深圳特区报的《娱情评弹》,深圳晚报的《娱情末了》和《观众席》等等,专版有南方都市报的《娱乐评介·四人吧》。出现在这些专栏或专版里的评论,都是对新近发生在娱乐圈…  相似文献   

12.
《羊城晚报》2010年5月18日A5版《人·悟》专版第一次闪亮登场,到7月15日止,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共刊登了11期。给笔者的深刻印象是:专版定位准确到位、内容创新到位、形式创新到位、悟语写作到位。确实是一档从内容到形式颇新颖的专版。同时,我从互联网上搜索,未发现其它媒体有这样的专版。笔者认为,《人·悟》专版开设得好,把人与悟结合得好,有高度,有深度,有看头,有嚼头。使人感受颇多。这是一档独树一帜的专版。可谓“才有梅花便不同。”  相似文献   

13.
2007年6月15日,广东九江大桥发生沙船撞桥桥面坍塌事故,《广州日报》以最快速度通过大洋网率先发布了这条新闻。接下来的几天,《广州日报》把目光聚焦在这一老百姓普遍关注的新闻热点上:6月20日,刊发《两河南老乡断桥舍身拦车》的独家报道;6月21日,在《沙船撞桥事故·亲历》专版上,以《河南老乡:"俺最相信<广州日报>记者"》的醒  相似文献   

14.
1993年初,我成为《河南日报·周末》的一名负责编辑。当时,虽然我已有近14年的新闻实践,而且有一半多的时间是在搞星期刊,但这个新创刊的《周末》一版《社会经纬》却并没有给我带来轻松和随意,因为版性的宽泛使它与许多报纸的专版、栏目极易产生雷同和交叉。  相似文献   

15.
今年5月8日,《中国青年报》社会周刊在6版精心推出“禁毒专版”后,很快获得了多方面的好评。最高的褒奖来自公安部“禁毒办”:“在目前为止的8个禁毒专版中,这个版最好”。然而,在见报当天,我们就已经看到其中的遗憾了。所以《中国记者》编辑盛邀我们作出评介时,我们认为,这正是在同行间进行交流的极好机会。 报纸传媒上大量专版的出现,无疑是解释性报道操作的结果。实践表明,它的确可以满足受众对特定新闻信息的需求。当报社将禁毒报道的部分任务  相似文献   

16.
每月视窗     
《新闻实践》2007,(1):48-48
《广州日报》发行社区报由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打造的《广州日报》社区报于2006年12月15日发行。《广州日报》社区报以赠阅的方式在广州几个小区内定向发行。《广州日报》社区报采用8开版面,全彩印刷8版,色彩亮丽。版式设计生动、活泼。内容涵盖了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社区新闻、生活资讯等。来源:《广州日报》2006年12月15日  相似文献   

17.
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发展生产的要求,我们铜山报从1980 年3月复刊开始,在四版开辟了《科学天地》专版,宣传农业科技知识,并逐步扩大科技门类的报道,用科学技术武装农民,给他们一把打开致富大门的“金钥匙”。回顾十年办《科学天地》的实践,我们认为这个专版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经常性。包括:固定版面,固定专版编辑,不轻意调换。这样,  相似文献   

18.
娱乐报道,现在越来越成为各家报纸吸引读者的重要版面,一次再次的改版扩版,纯文学副刊不断缩减,娱乐版面却还有日渐增加之势。有的报纸甚至加办娱乐周刊。北京、上海、广州这些报业特别发达的大都市报纸,面向大众探寻市场化的道路,均把增大娱乐新闻的报道量作为吸引读者、扩大发行量的一种重要手段。例如《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等娱乐新闻版面都在 2— 3个版面,这应该说是报纸走市场化道路改革中的新尝试。然而纵观时下有些报纸的娱乐新闻,明星绯闻满版飞,低俗调…  相似文献   

19.
解读我国的“厚报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美国人回家开门发现一只老鼠,顺手抡起报纸打下去,老鼠一命呜呼。这不是域外传奇,因为他手中的报纸厚达数百版,邮差卷起来投递,不就是一根颇有分量的纸棒吗?号称全球最“胖”的《洛杉矶时报》,周日版常常重达七磅、厚达600页。如今,这个故事已经有了“中国版”。传媒研究者称:我国报界在经历了“单报种时代”和“多报种时代”之后,一跃而步入了“厚报时代”。我国的主流报纸长期恪守对开4版,直到1987年才由《广州日报》率先“破题”扩为8版,当即震惊新闻圈。走过13个春秋,这家报纸现在每天用40版—48版应市。与《广州日报》同类的报纸,大多在16版左右,新秀《北京青年报》则挟“黑马”之势,以64版打出新高。另有《精品购物指南》和《计算机世界》,在4开报纸中一路猛蹿,分别创下了100版和200版的纪录。以上虽然不全面,但是说明我们生活在一个实实在在的厚报时代。曹鹏博士讲,同质化的情况下,量多者取胜。目前,报纸表现形式的同质化几乎成为通病,所以,版面的多少就成为决胜的关键点。厚报版数的多寡没有一个固定标准,但它要取决于报纸的区域定位,在特定区域里面寻找一个假想敌,这个假想敌的版数就是我们版数的参量,要想取胜一定要在量上对它覆盖...  相似文献   

20.
《读者来信》是《宁波日报》1980年复刊之初就设置的一个专版,每周一期。这个专版至今已发到680多期,成为该报时间最长的专版之一,并在历年举办的读者最喜爱的专版专栏评选中获得第一或第二。许多读者称赞它是自己的知心朋友和正当利益的保护者。党政部门和各社会团体对它产生的积极作用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它之所以能获得读者的欢迎和爱戴,笔者以为,正视读者需求,强化“版性”意识,为读者提供参与舆论监督的阵地,乃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