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从楚雄采集核桃样品,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及鉴定。以德氏孺孢、链格孢、疫霉、拟盘多毛孢和灰葡萄孢为指示菌,对分离菌株进行了抗菌活性筛选。结果显示,从核桃内生真菌根、茎和叶中共分离得到22株内生真菌,分别属于6个属,其中,青霉属和镰孢属为优势类群。抗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有四个核桃内生真菌菌株(青霉属2株、镰孢属2株)对链格孢有抑菌作用,且抑菌效果较明显。其中属于青霉属的cx13和属于镰孢属的cx09对多种病原菌具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濒危药用植物盘龙参根际真菌与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盘龙参的根际真菌和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盘龙参的根际真菌分属于9个属的真菌:木霉属(Trichoderma)、青霉属(Penicillium)、镰刀孢属(Fusar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曲霉属(Aspergillus)、毛霉属(Mucor)、丝核菌属(Rhizoctonia)、轮枝孢属(Verticillium)、拟茎点霉属(Phomopsis);从盘龙参根、茎、叶等组织分离得内生真菌分属13个属:丝核菌属(Rhizoctonia)、青霉属(Penicillium)、木霉属(Trichoderma)、曲霉属(Aspergillus)、镰刀孢属(Fusar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小孢霉属(Microsporum)、枝孢属(Cladosporium)、小尾孢属(Cercosporella)、地霉属(Geottrichum)、长蠕孢属(Helminthosporium)和弯孢霉属(Currularia).盘龙参根际真菌和内生真菌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从银杏根与茎中分离筛选出9株产黄酮类物质的内生菌,分别属于匐柄霉、暗梗梭孢霉属、交链孢属、镰孢霉属、蜜孢霉和放线菌属。这些内生菌以真菌为主,并首次发现一株放线菌也产黄酮。内生菌产黄酮的能力以槲皮素衡量,槲皮素产量最高可达9.14 mg/L。内生菌体外培养的传代稳定性较差。HPLC测定结果显示,银杏内生菌均分可分泌一种非黄酮类物质的成分。  相似文献   

4.
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采集的400份土样中分离、鉴定和保存捕食线虫真菌200多株,分属于3个属13种,并从生长能力、捕食活性等方面初步进行了应用价值评估。爪哇节丛孢Arthrobotrys javanica、厚皮单顶孢Monacrosporium eudermatum 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优势种,SW-4菌株(少孢节丛孢A.oligospor)和MY-2菌株(爪哇节丛孢A.javanica)具有进一步开发为生防菌株的潜能。  相似文献   

5.
对长柄石杉和有柄马尾杉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共分离纯化到17株真菌,其中从长柄石杉植株内分离出12株真菌,有柄马尾杉植株内纯化分离出5株真菌,分别隶属于青霉属、被孢霉属、木霉属、枝氯霉属、生赤壳属、曲霉属、希金氏指行霉、肉座菌属、赤霉属、球座菌属等10个属,其中长柄石杉与有柄马尾杉二者共有的为青霉属。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4种落叶果树土壤根际真核生物结构多样性,对石榴、桃树、银杏、樱桃土壤根际真核生物结构的多样性进行测序、分析。共得到2 368个OTUs,银杏样品的辛普森指数相对较低,香农指数相对较高,显示该样品群落多样性相对较高,银杏样品的ACE指数和Chaol指数都比其他样品高,表明银杏样品群落丰富度相对较高。在属水平上,石榴样品真菌群落有4个真菌优势菌属,主要是毛壳菌属(18.68%)和镰刀菌属(6.77%)。桃树样品真菌群落有5个真菌优势菌属,主要是镰刀菌属(8.87%)和毛壳菌属(7.00%)。樱桃样品真菌群落有6个真菌优势菌属,主要是毛壳菌属(22.66%)、镰刀菌属(15.91%)及被孢霉属(11.16%)。银杏样品真菌群落有7个真菌优势菌属,主要是毛壳菌属(9.08%)和Parastagonospora(5.83%)。4种果树样品的优势类群主要是真菌,不同果树样品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从柑橘的枝,叶,果实中分离培养出20株内生真菌,经形态特征鉴定它们分别为镰孢属(Fusarium sp.)、曲霉属(Aspergillus sp.)、毛霉属(Mucor sp.)、青霉属(Penicillium sp.)、葡萄孢属(Botrytis sp.)、盘多毛孢属(Pestalotia sp.)及3株不产孢子的未知菌株,各个菌属都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以蒸馏水、甲醇、乙酸乙酯为溶剂,提取襄麦冬活性物质,并分别测定提取物对以下5种病原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终极腐霉Pythium ultimum,尖镰孢菌黄瓜转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 cucumber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襄麦冬的三种溶剂提取物对灰葡萄孢菌、终极腐霉、立枯丝核菌的菌丝生长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上述相同浓度的提取物对齐整小核菌、尖镰孢菌黄瓜转化型的生长未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效果.同时,三种溶剂提取物对立枯丝核菌、灰葡萄孢菌、齐整小核菌、终极腐霉、尖镰孢菌黄瓜转化型的孢子萌发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襄麦冬乙酸乙酯提取物较蒸馏水和甲醇提取物对病原真菌的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明显.乙酸乙酯提取物相对于蒸馏水、甲醇提取物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襄麦冬提取物对灰葡萄孢菌、终极腐霉、立枯丝核菌的菌丝生长和立枯丝核菌、灰葡萄孢菌、齐整小核菌、终极腐霉、尖镰孢菌黄瓜转化型的孢子萌发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鱼腥草活性物质提取工艺及其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室内不同提取方法鱼腥草活性物质的得率,并考察了其对几种蔬菜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1)相对于醇浸法、水煎法、超声波法、酶法,超声波酶法提取鱼腥草活性物质的提取率最高;(2)鱼腥草活性物质对终极腐霉、尖镰孢菌黄瓜转化型、立枯丝核菌、灰葡萄孢菌和齐整小核菌等五种蔬菜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亮毛杜鹃根际真菌与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研究根际真菌与内生真菌及植物之间的联系。本文对生长于云南省楚雄市的亮毛杜鹃(Rododendron microphyton)的根际真菌和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结果共获得真菌75株,经显微形态观察鉴定,它们均属于半知菌亚门的8个属,其中青霉属31株,占总数的41.3%,属于绝对优势类群,结果表明亮毛杜鹃的根际真菌和内生真菌有着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植酸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动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平皿培养法根据植酸钙溶解圈的有无从34种已知菌种中得到28株菌在0.1%植酸钙平板分离培养基上有明显的透明圈(占已知菌的82.4%),从中选黑曲霉,白地霉,毕赤酵母,酿酒酵母四株在0.1%植酸钙为唯一磷源的合成培养基中进行产酶动态分析,通过实验得到如下结论:[1]、许多微生物都能产生植酸酶.[2]、在0.1%植酸钙为磷源的合成培养基中,白地霉、黑曲霉均在培养6天酶活最高;酿酒酵母、毕赤酵母培养3天酶活最高;黑曲霉产酶最高,可达9.6IU/ml;毕赤酵母7.21U/ml;酿酒酵母6.0IU/ml;白地霉最低,酶活仅5.0IU/ml.  相似文献   

12.
以F3(Trichodermasp.)、F5(Aspergillussp.)、F6(Aspergillussp.)为石油降解菌,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温度、石油浓度、振荡速度、初始pH、菌液投加量对各菌降解石油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因素对各微生物降解石油以及它们自身的生长都有较大影响.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确定了各单菌降解石油的最佳单因素条件.为利用微生物治理石油污染环境提供了一些基本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了解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与红树林生境之间的关系,2006年4、7、10月和2007年1月月底分别对集美风林和翔安山后亭人工种植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定量调查.主要研究结果如下:2006—2007年于集美凤林和翔安山后亭人工种植红树林区分别采集获得大型底栖动物65种和68种.凤林和山后亭红树林区4个季度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5575.1和1625.6ind·m^-2;年平均生物量分别为85.60和50.59g·m^-2.大型底栖动物的年平均栖息密度、年平均生物量方面凤林红树林区均高于山后亭.大型底柄动物群落组成、年平均栖息密度和年平均生物量的差异主要与两片红树林区的沉积物粒径和有机质含量有关.集美凤林红树林区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较高、底质粒径较细,为机会种沼蚓(Limnodriloidessp.)提供了合适的栖息环境;而翔安山后亭红树林区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较低、底质粒径较粗,更适合甲壳类穴居和潜居.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is aimed at identifying and determining the percentage of occurrence frequency of cellulose decomposing soil fungi. The soil samples were inoculated into culture plates prepared in Sabouraud medium under sterilized conditions and incubated at 30 ℃ for 4 to 7 d. The identified fungal species were incubated in self-designed cellulose medium for testing their cellulolytic ability. Forty-two species, including2 nova species, representing sixteen genera showed growth and sporulation in the cellulose medium. Most of the isolated species were from genus Aspergillus and Penicillium. Aspergillus niger and Mucor hiemalis showed highest occurrence frequency (45% and 36% respectively), as these species were collected from about 80% of soil samples. Being agar free and cheaper, the new fungal medium designed showed results equivalent to Sabouraud medium.  相似文献   

15.
对福建、广东和广西等省区受到互花米草入侵的有代表性的红树林湿地进行实地调查.调查结果发现:互花米草主要以带状或斑块状分布在红树林的前缘;在红树林内,主要呈斑块状分布于红树林林间空隙处;在红树林密集的地方则难以侵入.互花米草与红树植物存在生态位的重叠,与红树植物竞争阳光和生长空间,容易对周围低矮的红树植物形成遮荫,特别是对红树林幼苗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建议采用本土红树植物科学地营造红树林,以较快形成较高的郁闭度,达到防治互花米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赤楠叶醇提物抗菌活性及成分总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赤楠叶醇提物进行抗菌活性和总黄酮含量的测定与比较,结果表明:赤楠叶醇提物对黄曲霉、青霉、黑曲霉等霉菌无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八叠球菌等细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其抗菌作用强于同株的茎醇提物,与同属的轮叶蒲桃叶醇提物相当,但较强于蒲桃、乌墨、洋蒲桃等植物.11月份的赤楠叶总黄酮含量为3.32%,是叶醇提物中有效的抗菌成分.  相似文献   

17.
采用比浊法和菌丝体湿重法测定生物量,测定了初烤烟叶蒸馏水浸出物对4种细菌和3种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叶浸出物对细菌和真菌生长的影响不同.在剂量范围内,烟叶浸出物对铜绿假单孢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没有抑制作用,对爪哇毛霉(Mucor jaranicas),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和白色念珠菌(Canadida albi-cans)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89.5%,74.8%和19.4%.  相似文献   

18.
采用琼脂打孔扩散法进行了沙蚕美拉德反应产物的水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蜡质芽孢杆菌、沙门氏菌、绿脓杆菌、黄瓜枯萎病菌、水稻纹枯菌、白菜丝核菌和黑曲霉等九种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沙蚕与蔗糖的美拉德反应产物对蜡质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对黑曲霉、水稻纹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有一定的抑制效果,而沙蚕与葡萄糖的美拉德反应产物没有明显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9.
底栖动物在红树林区的分布不仅限于林下,通常许多软体动物还能附着或固着于红树植物的茎、叶等地上部分.2006年11月至2007年7月共四个季度对同安湾两片人工种植红树林进行了树上底栖动物的定量调查,共获得底栖动物8种,分别隶属于软体动物门2纲6科和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均属暖水性种类.凤林树上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密度为10.74 ind·m-2,生物量为2.89 g·m-2.优势种为黑口滨螺和粗糙滨螺,前者主要分布在树干和较粗的枝条上且其密度在向海林缘达到最大,后者是唯一在6个采样点均能采到的广分布种.山后亭树上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586.51 ind·m-2和113.37g·m-2,优势种代表为角巨牡蛎和白脊藤壶,主要分布在红树主干和枝条上.  相似文献   

20.
卫星遥感技术在红树林生态监测与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遥感技术是红树林生态监测中的关键技术。详细介绍了卫星遥感数据在红树林生态监测中的应用,叙述了人工目视解译、波段组合法、图像分类技术和模式分类等信息识别方法在探测红树林的生态学指标包括面积、分布范围、类内区分和类外区分以及动态变化等的应用和精度对比情况。此外,阐述了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在红树林生态监测中的综合应用的优势以及红树林遥感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