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小丑之美     
<正>夸张的表情、多彩的服装,加上滑稽的表演,这就是小丑,在面具下生活的小丑。他们的妆容以及表演总是让人忍俊不禁,光看那鼻子上的一块白,就具有风趣、诙谐、幽默、滑稽的元素,惹人发笑。他们的动作时而僵硬,时而灵活,他们很少说话,全靠动作和表情演绎故事,浅显而有意义。他们大多是配角,要么是仆人,要么是聪明捣蛋的人,要么是恶作剧的牺牲品。他们一出场,总给人带来笑声。这就是小丑,他放下自尊,只是为了博得大家的笑。我敬佩他们,因为他们拥有很多人没有的品质。浓厚的彩妆、快乐的面具,不仅遮挡了他们  相似文献   

2.
小丑的表演     
孩子的话:小丑的表演多么精彩滑稽,大家快来看哪! 老师寄语:小丑的帽子与衣服是彩条的,小丑的表情是紧张愉快的。小丑的表演技巧十分熟练精彩。整幅画色彩鲜明,生动活泼,惟妙惟肖。  相似文献   

3.
去年暑假,爸爸带着我参加他的同学聚会,我们几十个人一起到四川一游。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丑戏——皮筋滚灯。据介绍,川剧绝技皮筋滚灯是川剧中久负盛名的小丑戏。它讲述自夸子第皮筋因赌博成性受到妻子责罚的那一次,我终于观看了这场精彩的川剧表演。音乐响起,演员闪亮登场,他们刚一推开门,我们就被那滑稽的打扮给逗乐了,全都哈哈大笑起  相似文献   

4.
在英语教学中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调节课堂气氛以达到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我将某些课文或英语课外阅读材料进行加工 ,整理改编成小品或者微型小短剧 ,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供学生在课堂上 ,课外活动和校园文艺汇演时进行表演 ,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促进了英语教学工作。最初 ,我安排学生们分角色对话或复述 ,进而进行简单的表演。开始有些学生表演起来很不自然 ,只是生硬地对白 ,再要求他们加上表情和动作时 ,学生们要么是机械地比划动作而忘了词句 ,要么想着词句却忘了表情动作 ,后来我在语音语调方面给学生进…  相似文献   

5.
舞台与小丑     
王健 《生活教育》2014,(3):115-116
正不知有多少人曾画着浓妆,身着滑稽可笑的衣服在舞台上杂耍表演,为的只是博得他人一笑。你也许会觉得他卑微可笑,可人生如戏,谁不是在扮演着一个小丑呢?曾看过华托的名画《小丑吉尔》。没有浓妆与大大的红唇,而是一张洁净姣好的面容;也没有滑稽夸张的动作,他只是那样手足无措地站着,垂下的双手不知何处安  相似文献   

6.
正不可否认,春节是难得的长假,我们也可以考虑换个方式开心过年。1办一场小丑party如果特别烦每次家庭聚会,孩子都被要求当众表演或者是被比来比去,干脆自己策划场小丑party吧!让孩子们一起开心地看别人表演。先联系好演出公司,询问有什么小丑表演项目,比如魔术、手偶、滑稽表演、泡泡秀、气球等,宝宝都很喜欢,有些公司还有小马可以让宝宝体验下牛仔风!确定家里空间是否足够,要准  相似文献   

7.
笑对人生     
笑是我们人类最生动、最常见的面部表情之一。在喜怒哀乐的各种表情中,我最喜欢笑,也最爱笑。因为无论是开怀大笑,还是微微一笑,各种笑容都是人生最美丽的景色。笑是一种风景。有一幅照片叫《乔之笑》,真实地记录了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时,外交部长乔冠华开怀大笑的情景。它既将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以大笑而定格,又令人不由自主地被乔冠华的爱国之情所感动。笑是一计良药。马克·吐温因生活压力过大而得了重病,看病时,医生建议他每星期去看一次喜剧表演。他这样做后,每星期都会被小丑滑稽的表演逗得捧腹大笑,病也很快好了。  相似文献   

8.
<正>表演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步从生活中提纯加工,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表演艺术就是通过人的演技唱腔、乐器演奏或人的肢体动作、表情塑造形象、表情达意,从而艺术地再现生活。表演既然是来源于生活的艺术,那么表演艺术就必须借助文字传递信息,这就为作文教学提供了一条越走越宽的路子。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借表演写作文,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策略和作文教学新思路。对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方式既为他们提供了有章可循、可观可视的直觉素材,还培养了他们的表演才能。  相似文献   

9.
正"无论如何都行,只要能让他们发笑。这样一来,即使我处于人们所说的那种‘生活’之外,也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吧。总而言之,不能有碍他们的视线。我是‘无’,是风,是空。诸如此类的想法日积月累,有增无减,我只能用滑稽的表演来逗家人们发笑,甚至在比家人更费解更可怕的男佣和女佣面前,也拼命地提供滑稽小丑的逗乐服务。"读到这里,我放下了手中的书,心中升起一丝凉意。这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一部小说,记录了主人公叶藏的一生。叶藏努力地讨好自己的父亲,讨好家里的佣人,讨好学校的老师,讨好他认识的每个人……他将自己打扮成滑稽的样子,逗每个人笑,所有人都以为他是个幸福  相似文献   

10.
正舞台上的小丑,多是古怪的服饰,搞笑夸张的妆容,带点神经质的表情,以及极其不正常的动作。这一切,愉悦着台下的观众。于舞台,小丑并非可有可无的角色。少了小丑,一台好戏就少了些许味道。  相似文献   

11.
舞蹈演员进行表演时,通过肢体语言动作和面部表情相结合的方式,完整地表达舞蹈意图,传递给观众一种美的视觉享受。在表演过程中,演员根据舞蹈所表现的内容,进行面部表情更替,面部表情始终贯穿其中,是整个舞蹈艺术形象动作美感凝聚的焦点。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时,应着重加强少儿舞蹈表演表情训练。一、少儿舞蹈表演表情训练的意义少儿舞蹈表演,表情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但现在几乎所有的培训学校都不是很注重孩子面部表情的训  相似文献   

12.
几年前,我去长隆欢乐世界看国际大马戏。当时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几千人的剧场,座无虚席,异常热闹。观众有的来回走动,有的大声喧哗,有的埋头拨弄手机。我暗自担心:如此嘈杂的环境,怎能安享一场艺术盛宴?离正式演出还有十分钟,追光灯里出现了一个小丑。他选了一名观众上台,俩人互动,做简单而滑稽的动作。渐渐地,大家被他们吸引住了。在小丑的循循善诱下,观众不由自主地鼓掌、跺脚,兴奋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13.
陈鹤 《今日中学生》2004,(26):18-19
当你在看杂技表演的时候,首先想到的肯定不是什么数码理论或者神经系统科学,然而,无论是逗人捧腹大笑的小丑翻筋头表演,还是让人目不暇接的抛球表演,到处都能找到科学的依据。杂技演员及其教练都很明白,无论是本能的还是有意识的表演,他们都是在科学法则许可之下完成那些动作的。  相似文献   

14.
谢民 《教师》2013,(29):100-100
舞蹈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在舞蹈学习中是两样非常重要的能力。所谓舞蹈表现力是指舞蹈的表演能力,主要包括表情表演和动作表演能力。表情主要是指演员的眼部、嘴部及面部表演。它是表达情感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它对舞蹈起着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动作亦是有表情的,相同的动作,对节奏、力量、韵律的处理不同.表现的情感也是不同的。中国古典舞的传统特色就是手、眼、身、法、步的紧密配合。在舞蹈教学中进行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如何开展教学实践训练呢?这里浅谈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设计背景: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以滑稽录像、滑稽表演、《滑稽歌》的演唱、滑稽动作的设计、滑稽游戏的创编为贯穿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使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潜移默化地理解滑稽、体验滑稽,并能够即兴发挥表演、设计滑稽内容,培养学生对生  相似文献   

16.
幽默小调     
《教育》2007,(21)
两种小丑在西方,无论大人小孩都对小丑戏充满热爱。这是因为他们大多心地纯净、心胸豁达。舞台荧屏上演得越丑,就越让他们感到滑稽开心。而国人,除了孩子,乐意看小丑戏的就不多了。内心的重污染,使显在脸上的丑态恰好反映了某些内心的真态。为了掩饰,演美人戏看美人戏,用面上的美来遮住心里的丑,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17.
杂技,顾名思义,它包含着各门各类的技艺,如:柔术、滑稽、倒立技巧、蹬技、手技等等,每一项活动都是十分辛苦的。就说倒立技巧吧,常人都是用双腿支撑着整个人的重量,但是练倒立技巧的演员,却要用两只手或一只手来稳稳地支撑着自己。有时,他们所负担的不仅仅是自己的重量,还要支撑另一个甚至两三个人的重量,同时还必须做出各种优美的姿势。再如滑稽表演,看起来十分轻松,诙谐幽默,但是表演者却相当不容易。他们不但要将各种难度技巧表演得轻松有趣,还要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去惹得观众开怀大笑。一个杂技节目的表演,在华丽的舞台灯光照耀…  相似文献   

18.
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一些孩子喜欢扮鬼脸,不是皱鼻子,就是挤眼睛,像个马戏团的小丑。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逐渐成熟,幼时的一些小丑动作会渐渐地被抛掉。但是,也有的孩子虽然年龄在不断地增加,这些小丑式的行为却并没有改掉,相反地变成了他们人格行为的一部分,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小丑般行为”。  相似文献   

19.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先来看一段表演。有请两位神秘人物上场,大家欢迎!(学生热烈鼓掌。两位神秘人物分别拿着大碗依次表演“吃水粉”,学生瞪大眼睛观看,教室里不时爆发出笑声。表演完毕,学生用热烈的掌声欢送表演者回到座位。)师: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是什么表演?(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哑剧”。)师:是啊,哑剧是无声的艺术。表演者通过夸张的动作和丰富的表情来传达心中的喜怒哀乐,展现丰富的内心世界,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那么,我们班两位“滑稽大师”表演的是什么内容?哪些细节给你印象最深刻?(学生纷纷说是吃粉,并且描述他…  相似文献   

20.
许淑颖 《小学生》2013,(11):61-61
在小学的作文中,大部分作文是写人与写事的文章,其次是写景文章,再次是想象作文。要想让学生写好写人写事的文章,就得做好片断训练。我们是不是经常会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人要么是哑巴(没有语言描写),要么是木头人(没有表情描写和心理描写),这就是我们需要训练的人物的细节描写,其中包括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限于篇幅,仅就在语言描写训练教学中所获得的几点体会谈一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