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07年以"饭否"为代表的老牌微博网诞生,到2009年新浪微博等亮相,微博已从单一的自媒体发布演变为具有交互性的重要媒体渠道,并对传统媒体传播的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微博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传播特点创新性交互方式。相对于博客、人人网、腾讯等社交网络媒体来说,微博信息传播模式重要的一点是交互模式上的创新,它是一种节点共享的即时信息  相似文献   

2.
微博新闻:传统媒体发展的"又一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首2010年,"小微博、大传播"是对中国新媒体发展的基本概括.2009年底至今,以新浪微博领衔的中国微博传播的火爆式发展,不但改变了普通人的沟通方式,同时也改变着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①微博新闻在成为传统新闻报道模式新增亮点的同时,也让遭遇互联网挑战的传统媒体在迷茫寻路中,忽又"柳暗花明".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为了解传统媒体微博与新媒体微博信息传播规律与特征的差异,识别各类型媒体微博中具有高度影响力的媒体微博节点,以促进媒体微博的全面发展。[方法/过程]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理论,选取新浪微博中的传统媒体微博及新媒体微博各50个作为研究样本,测度其社会网络结构特征,比较分析两者的信息传播规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传统媒体微博和新媒体微博网络整体均较为紧密,且传统媒体微博高于新媒体微博;信息在传统媒体微博网络中的传播较新媒体微博更为便利,信息转移效率更高,网络节点之间的整体凝聚性更强;传统媒体微博中纸质媒体微博在地位上占据绝对优势,而新媒体微博中各类型媒体微博则相对发展均衡;新媒体微博权利更为集中,呈现两极分化状态,而传统媒体微博则更为均衡。  相似文献   

4.
叶萍 《青年记者》2012,(15):43-44
微博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在给传统媒体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下面,笔者就传统媒体如何借力微博传播平台拓展新闻信息来源渠道,增强互动功能吸引网络受众,提升媒体品牌影响力等作一探讨. 利用微博平台,拓展传统媒体信息来源渠道,强化采访功能 美国有研究称,70%的突发性事件的发现都始于微博.在中国,从2009年微博诞生至今,微博已经成为传统媒体的重要信息来源."李开复离开谷歇中国"、"方舟子炮轰唐骏造假"、"郭美美炫富"事件等社会热点,无一不是从微博发端而成为传统媒体报道的新闻焦点.  相似文献   

5.
微博与传统媒体关系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微博的迅速发展,其传播优势日益显现,影响力日益提高,也对传统大众媒体造成了压力。微博的出现到底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哪些冲击?本文在分析微博传播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它对传统媒体造成的种种压力与挑战,并对二者的传播优劣势进行比较,指出微博不会成为传统媒体的终结者,但传统媒体绝对不能无视微博的存在,需积极吸纳微博的传播优势,利用微博传播平台,不断提高自身的传播能力与水平,才能在新媒体时代出奇制胜,并与不断涌现的新媒体传播载体一起,营造更为高品质的传播生态。  相似文献   

6.
2010年以来微博在国内的几何级增长标志着国内大众传播进入"即时信息共享传播"的微时代,而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报纸官方微博"成为传统报业新的传播渠道。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文化,微博既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也不同于网络媒体的网状传播,它是一种裂变式传播。面对微博的冲击,传统报业"拥有渠道,就拥有经济回报"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报纸微博应运而生。"报纸微博,是传统报  相似文献   

7.
面对微博的迅猛发展,如何充分结合新媒体与时代传播保持一致,成为摆在传统媒体面前的迫切选择。本文从国内微博的蓬勃发展、微博在信息传播中的优势和局限,以及传统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如何利用微博积极应对微博时代的挑战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探讨传统媒体与微博融合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随着微博的快速发展,它自身的传播优势日益突显出来,影响力也不断提高,同时也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很大影响.本文通过对微博传播的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将其给传统媒体造成的各种压力和挑战进行整理总结,并在一定基础之上对两者传播的特点以及优劣势进行合理比较,明确指出微博的出现和发展并不会对传统媒体造成毁灭性打击,也不是传统媒体的终结者,但传统媒体也不能忽视微博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借助微博传播的平台,不断的吸收和借鉴微博在传播方面的优势,以不断提升自身的传播能力和优势,进而确保传统媒体在新时期下能够出奇制胜,并创设更高品质的传播生态.  相似文献   

9.
张羽  侯逸君 《今传媒》2011,19(2):48-50
本文以新浪微博金庸"被去世"事件为例,探析微博公民新闻传播中的假新闻现象,并试图通过对微博的快速传播以及自我纠错能力、微博公民新闻传播中意见领袖(即微博认证用户)和传统媒体对公民新闻发布者的影响等方面的分析,来探索微博公民新闻传播中预防和制止假新闻传播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微博正对传统媒体造成巨大冲击和影响。传统媒体纷纷进军微博,充分利用微博的优势,进一步传播信息和塑造品牌,传统媒体在微博平台上已经取得一定成功。本文提出了目前传统媒体在微博使用中仍存在的问题,以及传统媒体进一步做大做强微博的应对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的第2个十年,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竞争进入白热化。它们在竞争中互促互进,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现代新闻的发展史。本文以微博在"两会"、"世博会"等重大事件中的成功报道以及对一些社会事件的作用等为例,分析传统媒体和微博的互促互进的关系,重点从各个角度探讨微博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同时针对微博在新闻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对其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2.
微博的出现,改变了新闻传播方式,这对传统媒体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通过微博对新闻传播影响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加理性的对待微博中的"新闻",也可以让传统媒体从微博中吸收长处,完善自身。  相似文献   

13.
微博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新闻生产流程,使传统媒体在新闻获取、传播形式等方面做出调整。2012年,我国传统媒体陆续开通官方微博,进行内容生产与传播。本文主要从微博新闻的现状、优势与困境、创新发展,以及未来思考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传统媒体微博新闻未来的生产与传播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微博自在中国落户以来,以其迅猛的发展为新闻传播的全民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微博在新闻报道中有融合、"剪刀"、交流、真实等特点,较之传统媒体拥有更大的传播力量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有一些在生活中本来琐屑的"事件",由于网络的传播,而被无理由地放大,而参与放大的传播者之中,就有一些严肃的传统媒体。在这个意义上,传统媒体严肃的品格,正在被这样一种"细大不捐"的接受态度所悄然侵蚀。当前,传统媒体比过去更为关注来自网络的舆论动向和信息。微博上的一些传播流量较大的信息,往往成为传统媒体评论的议题。这总体上是值得肯定的。因为,通过这样一种"接驳",可以超越传统的传播链条,把社会生活原生态的事件和意见直接呈现在大众媒体上。然而,网络信息这种为传统媒体"设置议程"的强势,也不免导致传统媒体不适当地对微博上的一些琐屑信息做出回应。  相似文献   

16.
自从微博在中国开始发展,微博这一话题就成了网络的关注焦点,微博的未来将何去何从,目前尚有争论。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微博的出现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意味着什么?传统媒体该如何面对这种新兴媒体的出现,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并与微博更好地互动和互补,使得二者能够共生共荣,共同发展。微博给传统媒体带来的机遇微博是时下兴起的一类开放互联网社交服务媒介,在140字以内即时发布信息,并以此实现即时分享的迷你型博客。微博具有自主、互动、简洁、快速、随时随地分享信息的优势,它的出现必将会给传统媒体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一)创造了"微新闻"微博的字数控制在140字以内,通过简短的文字便能获得新闻信息,进而快速判断是否是自己需要的信息。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这种快速以及言简意赅的效果深受人们的喜欢。《华西都市报》根据微博所创造的新的媒介生态环境,取微博之长,开创了一种新的新闻传播体裁———"微新闻"。微新闻在形式上类似微博,短小精悍,字数不多,却同样具备新闻五要素,用最简洁的语言告诉了读者新闻价值所在,吸引了一批喜欢快速阅读的受众。(二)利用微博,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其竞争力和影响力受地域及自然等因素的限制,某些突发事件或边远地区的信息,传统媒体难以及时获得,然而微博却可以随时随地地发布信息,成为传统媒体发现新闻线索、热点话题的很好的渠道,也便于记者对热点话题、突发事件及时跟进。针对微博上网友提供的海量信息进行总结、求证、挖掘是专业媒体在微博上的全新发展空间,也是获得新闻线索并维系群众的绝佳渠道。(三)互相整合,把微博打造成传统媒体推广的平台网络的快速发展,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都在促使传统媒体的报道方式发生变化。已有媒体把网络内容直接开发成自有的内容。例如《南方都市报》的"网眼"版,信息来源主要是网络上的BBS社区,或是个人微博。记者通过电话采访等方式,获得事件的最新进展,再结合网友的观点形成新闻报道。新闻的选材多以社会事件为主,令媒体更好地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将微博内容选登在传统媒体的板块中是二者合作的方式之一,另一种方式便是传统媒体进驻微博,然后充分发挥创意做自身的推广。很多的传统媒体都已经进驻微博,《潇湘晨报》、《新周刊》、湖南卫视、凤凰卫视、中国之声等,利用微博进行内容、形象、营销推广,加强了与粉丝之间的互动。微博给传统媒体带来的挑战微博的出现与兴起在为传统媒体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让传统媒体感到巨大压力。(一)即时性强、现场感强,传统媒体无法比拟微博利用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结合,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很好地实现无缝漫游,充分融合了多种媒体形式,可以是文字、图像,也可以是音乐、视频等,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突出的现场感,充分调动了人们的感官,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在强烈的现场感和人们的视觉冲击方面,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二)互动性好,打破传统媒体僵化生硬的主客体关系微博一经发表,可能被感兴趣的博友看到,引发大量接力的转帖和评论,将信息快速传播出去,受众迅速地对信息传播的效果进行反馈。而对于传统媒体来说,缺乏互动一直是其硬伤。媒体一直处于高处,作为主体对受众进行信息传播,但受众却只能够作为客体接受信息,较少能够参与到信息的反馈中。微博的出现则完全打破了传统媒体僵化生硬的主客体关系。(三)自由平等传播,打破媒体精英对话语权的垄断对于传统媒体来说,专业的媒体人员才有资格发布新闻或对新闻进行评论。微博的出现打破了这一现象,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当"记者"。发言内容也较少受到外力的干扰和限制,是一种自由的表达和主动接收的传播活动。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平等地传播,不必拘泥于身份的限制,打破了媒体对话语权的垄断。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挑战虽然微博为传统媒体带来了挑战,但传统媒体与微博的关系并不是相互取代的关系。传统媒体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积极地面对微博带来的挑战,采取适当的措施,实现更好的发展。(一)进行信息整理微博的即时性和现场感强,形式多样,但是信息却多是碎片化,而且杂乱,让人看了眼花缭乱。在这些多而杂的信息中,真正重要的信息却是经常被掩埋其中。传统媒体可以从这方面着手,通过专业媒体人员的选择和相关联信息的归类,使得杂乱、碎片的信息变得条理化,有针对性,从而为受众提供便捷的服务,使受众不必为多而杂的信息而困扰。(二)进行深入分析面对微博速度上的优势,传统媒体要发挥自身的优势,避开自己在速度上的不足。字数的限制使得微博新闻能够直接地突出新闻的重点,却很难展现新闻的背景。所以,在新闻报道中,传统媒体的深入分析仍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微博无法企及的。传统媒体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发挥自己的专长,做深入分析,以赢得受众。(三)与微博融合,加强互动微博作为受众反馈情况便捷的方式,实现了受众与传统媒体零距离接触并且无障碍地进行沟通。传统媒体可以利用微博发出自己栏目的最新动态或是节目预告。受众也可利用微博上的私信功能或是直接向媒体反馈情况,从而加强了传统媒体与受众的互动。(四)坚守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微博打破了媒体对话语权的垄断,但是传播的随意性和门槛低,使很多的信息未经核实便传播,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转载,进而引发了许多恶性事件。传统媒体存在着审核机制,有着自身岁月沉淀的品牌效应,有着微博无可替代的公信力,不可能有许多不实信息存在。所以,传统媒体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对于事实不清的,有争议的事件利用自身的公信力,吸引读者。(五)坚守传统媒体自身的标准微博在传播过程中,并不在乎信息是否真实,而是在"求真相",这对于先确认新闻事实再进行传播的传统新闻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客观、真实是传统媒体立足的根本,传统媒体切不可面对微博的冲击,放弃了自己引导主流价值的身份,放弃了客观真实的基本标准,为了公众的喜好走向庸俗和低谷。而应强化议程设置,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从容应对微博对传统新闻价值观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17.
王卓芬 《青年记者》2012,(26):14-15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的平台,它的传播速度快、效应强。微博不仅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便捷的平台,更让我们见证了新闻传播的新方式。似乎微博正挤压着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但作为传统媒体的一员,笔者更愿意看到微博对传统媒体有利的一面。这种积极的想法并非  相似文献   

18.
传统媒体与微博的融合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文 《新闻知识》2012,(5):108-109
作为新媒体重要形式的微博,其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为一体的全民传播特点,使得信息传播具有高度的互动性、迅速性、开放性等,对传统媒体产生了极大影响,既为传统媒体带来巨大挑战,也为传统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过程中,每个人都是传播的节点,每个人都是关注者,每个人都是被关注者,这种新的媒体生态环境的生成,标志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面对微博产生的巨大压力,传统媒体开始与微博融合,以寻求新的突破,本文着重阐述传统媒体与微博融合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微博对整个传媒格局已产生深刻影响,传统媒体为抢占融媒时代制高点,竞相将微博作为传统媒体一个新的营销和传播平台,扩大自身影响力。截至2012年3月21日晚24时,"@人民日报"新浪官方微博已发布7344条微博,粉丝数量超过了500万,刚开博8个月,已成为所有在新浪微博上进行实名认证  相似文献   

20.
郑珮 《新闻知识》2012,(8):55-57
微博作为信息传播新的平台,在赋予普通人话语权方面具有比传统媒体明显的优势。许多学者看到微博的井喷式发展,都对其推动网络公共领域的形成表示乐观。本文从微博信息传播的公共性入手,结合哈贝马斯等学者关于"公共领域"的叙述,从微博信息传播的多个方面简要分析微博在网络公共领域发展过程中的推动作用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