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文献”本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追溯我国“文献”一词的最早出处,现都以《论语·八佾》篇的记叙为渊源:“夏礼吾能言之,(木巳)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孔子说的“文献”是什么意思呢?长期以来一直成为史学界争论的问题,现在又引  相似文献   

2.
“文献资源布局”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文献资源的布局是国家对有价值的文献搜集的完备程度及其在地理区域上的宏观配置。这里对“文献”一词的概念必须搞清楚。“文献”一词及其原意出于孔子,始见于《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微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微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微  相似文献   

3.
“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孔子的这段话,说出了文献资料的重要性。资料,是历史前进脚步的印记。它不仅是研究历史的基础,也是研究当前现实问题的依据。整理和编修教育史志,尤其要以高度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治学作风,广泛搜集和深入研究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4.
《史记·孔子世家》中有这样一段: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观殷夏所损益,曰:“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故《书传》、《礼记》自孔氏。(标点均照录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最后一句话,诸家标点有异:故《书》传、《礼记》自孔氏。———曾贻芬、崔文印著《中国历史文献学史述要》4页“追迹三代之礼……《礼》记自孔氏。”——…  相似文献   

5.
《论语·八佾》记载:孔子有感于时势,很想发掘夏商二代的礼乐文化传统,“斟酌损益,以为世制”。但他最后终于只能发出意味深长的感叹:“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这给历史留下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一、中国文化传统中经典和经典解释的地位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是具有传统的文化。没有文化就没有传统的形成,而没有传统,也就没  相似文献   

6.
古籍文献资料是一座知识的宝库,在各高等院校都收藏了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料,如何开启这座宝库,是高校图书馆开发文献资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古籍文献资料的范围中国文献历史悠久,从甲骨文算起,已有三千五百年历史。"文献"一词,始见于《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径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径也。文献不足故也","文献"的概念在这里是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它荟萃了古今中外各种类型的文献。什么是文献呢?“文献”二字自古有之,在我国,它最早出现在《论语》中。《论语》第3卷“八佾”篇中记录孔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微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再徵之矣。”杞、宋是古代的国名。杞是夏的后代,宋的是殷的后代。孔夫子这段话的大意是:他能讲解夏代和殷代的典章制度,但对杞国、宋国的典章制度因文献不足而无法讲解。如果文献充足,那他就可以取得证明了。这段话表现了孔老夫子论事有据,注重文献的治学精神,而何谓“文献”…  相似文献   

8.
“文献”,汉、宋学者释为“文,典籍也;献,贤也”。秦汉以后,“献”又渐失,而学者之释解纷纭。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渐发展,光电声技术的日益普及,对“文献”的释义也更为科学。即“文献是指使用语言文字记录于各种载体的有价值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9.
<正> 文献,这个古老名词,是二千多年前,由孔子所提出。《论语·八佾》篇里说:“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但是,文献究竟是什么东西?代表的名物范畴是什么?其本质涵义何在?孔子并没有进行解释或作出规定性的描述。多年来,人们在机械地接受和传统地沿用文献概念的同时,也在历史地分析和考查处于春秋时代孔子的文献心态和文献观念,以探讨和研究文献的本质涵义。然而,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文献形态的衍变,文献自身发展的复杂过程以及处  相似文献   

10.
关于孔子与文献的关系,近人多有涉及,但一般是就事论事,提到其观点和方法时则混同而谈,且不全面.《论语》全面反应了孔子整理文献的原则与方法,也反映了孔子对文献的态度和影响.其原则有三:多闻阙疑,慎言其余;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不语怪、力、乱、神.方法有二:通过文与献(贤)来考证文献;运用文字、音韵、训诂.  相似文献   

11.
“文献”一词及其原意出于孔子,当时“文献”一词是指典籍与宿舍。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文献大量涌现,由原来的双义词逐渐变成单义词。文献概念的发展变化,以文献为研究对象而形成的文献学也随着发生变化。对文献的解释有多种,如: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与某一学科有关的重要图书资料等等,总之是人类的知识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的手段记录下来的东西,统称文献。也可称为固化在一定载体上的东西。这些定义能否准确表达文献的概念,还得作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12.
“经典”,《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有关学者把《弟子规》、《论语》、《增广贤文》等列为我国国学经典的重要著作.本文所指的“诗”主要是指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如唐诗宋词等,“文”主要是指四书五经以及《三字经》、《弟子规》等典籍贤文.  相似文献   

13.
批儒评法时,文字改革领域也热闹了一下,发表了几篇文章,指责孔子“极端仇视和反对文字的发展变化”,“反对创造新字”,“是反对汉字革新的祖师爷,是汉字繁难化的罪魁祸首”。以上诸说的主要依据是《论语·卫灵公》记载的孔子的一段话: “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批判者把这段话解释为:“人们写字只能用已有的古字,如果古字里没有,宁可空着不  相似文献   

14.
毛增文 《家教指南》2022,(2):99-104
先秦两汉典籍流传至今,历经千年的辗转传抄翻刻,其本来面貌已经难以得见。典籍中的文字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而在他书引文中往往保留了不少典籍本来的文字内容。因此,使用他书引文校勘先秦两汉典籍时,需要从语言文字演变的角度对异文进行考辨。文章以敦煌音韵文献写卷所引《说文》与传世本《说文》的异文为例,对这些异文的“是非”进行了判定,并揭示了这些异文产生的原因以及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5.
宋洋 《文教资料》2013,(34):22-24
典故词是植根于古代典籍中的词语,古代文献中有关“西狩获麟”的典故及其典故词具有重要的文字学、词汇学价值。“获麟”典故词的产生发展是有迹可寻的,可以从典籍来源、构成成分和词义特征三大方面探究《左传》中“西狩获麟”相关典故语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敦煌文献词语“貌哨”,目前仅见王梵志《吾富有钱时》一诗,而前辈解释多有歧见。文章立足于中古文献典籍。结合音韵、方言、汉语造词语法及文字训诂等材料重新解释了该词,从普方古等三个语言平面对词义进行多角度详尽论证。以觅其确诂,揭示语源。众多文献资料充分表明“貌哨”非为“貌魈”,无“貌丑”义,应属隋唐之际的口头俗语。本义为相貌不正,词义引申为态度不正,意即看不顺眼,诗中义指(妇儿对吾)态度冷淡。  相似文献   

17.
文学、文章、文辞,古今含义是不同的。 先秦时期,文学泛指古代典籍。孔子因材施教,把弟子按专长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论语·述而》:“文学:子游,子夏”。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说:“文谓《诗》、《书》六艺之文”。邢昺也说:“文章、博学则有子游、子夏二人”。《诗》属文学著作,《书》属学术著作。由此可见,当时“文学”这个概念包括文学和学术,而文章则指今天所说的文学著作,博学则指今天所说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8.
一“文献”一词,早在我国两千年以前就出现了。朱熹解释说:“文,典籍也;献,贤也。”今天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亦指与某一学科有关的重要图书资料。文献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发展的记录,是人类脑力劳动的智慧结晶。社会的前进总是在不断批判继承以往历史的基础上实现的,无论人类的进步,还是历史发展,都离不开文献的媒介作用。文献来源于社会实践,又服务于社会需求,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它是社会的公有财富,应当为人类所共享。我们所说的文献资源共享,其内涵和范围是什么?资源共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对其内涵的概括也不尽相同。但无论其在表述上如何,核心思想都意味着图书馆之间的相互给予。美国图书馆学家肯特认为:资源共享是一种行为模式,通过这  相似文献   

19.
上博简《孔子诗论》简一所载“《诗》亡离志,乐亡离情,文亡离言”的文字对孔子《诗)教具有重要意义,“乐”应为“《诗》乐”,“文”指“《诗)的文采”。“《诗》志”、“《诗》情”和“《诗)言”构成孔子《诗)教的三大核心内容。孔子籍《诗》培养个人的社会文化知识、情理涵养和辞令谈吐,由“志”——“情”——“言”的过程是君子以《诗》入学由浅至深、由内修至发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原文] 孔子之楚,有渔者献鱼甚强,孔子不受。献鱼者曰:“天暑远市,卖之不售,思欲弃之,不若献之君子。”孔子再拜受。使弟子扫除,将祭之。弟子曰:“夫人将弃之,令吾子将祭之,何也?”孔子曰:“吾闻之,务施而不腐余财者,圣人也。今圣人之赐,可无祭乎?”(选自《说苑·贵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