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伶俐 《江苏教育》2007,(24):22-2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培养学生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学会倾听”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求听人讲话要用心、要细心。“倾听”即是细心听、用心听,这是一种礼貌,表达对说话者的尊重。第二层意思是要“会听”。要边听边想,思考别人说话的意思,能记住别人讲话的要点。总之,听,是一种本领,也要训练。  相似文献   

2.
新修订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听”的能力作了这样的规定:“初中一年级,听人说话,能集中注意力,听清楚意思;初中二年级,听别人说话能够分析、理解其用意;初中三年级,参加讨论,能听出不同的意见和分歧所在,听议论性讲话,能把握住对方的论点和论据。”这是从总体上对学生  相似文献   

3.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学会倾听”这一目标中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认真听别人的讲话,努力了解说话的主要内容;第二阶段要求学生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第三阶段要求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中在“学会倾听”这一目标中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听故事能复述大意和故事情节。”“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  相似文献   

5.
初中阶段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上要承小学已学过的老知识,下要启高中降要学到的新知识。初中阶段基础打不好,就会致使上下脱节,使学生所学知识残缺不全。要打好初中阶段的语文基础,加强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一、听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两耳听别人说话,听别人唱歌,听别人演奏,听周围的动静。但是,有的人善于听,有的人不善于听;有的人听力强,有的人听力差。听话能力的高低与说话、读书、写作的能力有密切的联系。听的能力是需要训练的,听的能力是可以训练的。 如何对学生的听力进行训练?首先,要抓好课堂听力的训练。课堂教学主要是“讲”和“听”的关系,只有充分发挥教师讲、学生听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提高学生的课堂听力,可以听读、听讲、听写、听录音等方面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们把培养学生听的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来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谈谈我们的主要作法: 一、分级落实,注意训练的渐进性我们对听的能力有五项具体的要求:①辨误:听别人说话或朗读,能迅速判断其发音、用词、造句和内容方面是否正确,并能准确地找出错误之所在;②听味:听别人说话或朗读,能辨析语调的变化,体会出所表达的感情,能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有人说话让人听了笑,有人说话让人听了急得跳。”会说话和不会说话,看似简单,但仔细想一想并不简单,如何把坏话好说,急话缓说,虚话实说,这是说话的一门学问。幼儿园教师和家长说话更是一门艺术,有的教师三言两语,就能让家长接受建议,有的苦口婆心,家长却不领情,这里的  相似文献   

8.
每个人都喜欢听别人肯定的话语,听到赞美的话时我们会从内心感到欣悦。人生需要赞美,对于教师来说,我们还需记住——孩子也需要赞美!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在“学会倾听”这一目标中提出,“认真、耐心、专注地听”是听人说话的基本态度;“学会耐心倾听别人把话说完”是对说话人尊重的表现;“能把握说话的主要内容并能复述或转述”是通过听话所要达到的目的。王尚文教授也曾经说过:“听,是语文学习的精髓。”倾听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素质。但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会表达。倾听是前提,表达是结果。  相似文献   

10.
戴爱华 《湖北教育》2005,(12):45-46
《语文课程标准》中在提到让学生“学会倾听”这一目标时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学习的第一阶段:要求学生能认真听别人的讲话,努力了解说话的主要内容;第二阶段:要求学生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第三阶段:要求学生能认真耐心地听他人说话,并能抓住要点,简要转述。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一般来说,"学会倾听"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出于一种礼貌或者说对诉说者的尊重,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要用心、细心、耐心,不要武断地打断孩子们的诉说,这是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起码的修养。二是要"会听",所谓"会"就是要善于边听边想,思考别人说的话的意思,能记住别人讲话的重点和要点,或者一边听一边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为什么他根本不听我的建议?”“为什么我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想想看,有多少次你因为别人不听你说话而感到泄气?有多少次你因为不听别人说话而让人家气馁? 我们习惯性认为“倾听”和“听”是同一回事,但“倾听”实际上是指对向你倾诉的人的困难要高度敏感。没有倾听别人的话所带来的后果非常严重,不仅会影响工作,也可能会影响家庭以及朋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学这些年来,遭到不少非议,尤其形式主义现象严重,读书时间少,认字能力低,基础不扎实,等等。因此,造成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走入误区,陷入低谷。学一个汉字要记住字形、字音、字义、要能见字读出音,并了解字的具体意思,要能想到音义写出字形来。“听读识字”的教学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是一个焦点。在小学,采用了“听读识字”方法教学后,学生们识字,读书,说话以及在游戏中都非常热衷于学习。  相似文献   

14.
在记人叙事的文章中,对话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而对话中的说明文字对充分发挥对话的表达作用又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决不是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好的说明文字,不仅指明说话者是谁.显示出说话的次序和条理.让读者能一目了然地理清对话的头绪,更重要的是还会描绘出说话人的语  相似文献   

15.
九年义务教材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重要训练项目是编写作文提纲,“材料安排”是作文提纲的重要内容之一;第四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理清课文的条理”。有的教师认为,  相似文献   

16.
<正>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之一,能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诉求,使他人能够明白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人说话好听,让人听起来舒服、顺耳,并且愿意听其驱使;而有的人说话语无伦次,使人听不明白他所要表述的内容,让人很难理解其表述的中心;有的人不会说话,一说话就让人反感,心生厌恶之意。同样一件事,会说话的人办起来和不会说话的人办起来却是两个不同的效果。这说明说话这件看似简单的再普通不过的事,确有其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我们的学生常常会遇到“有米难炊”的现象,有的不知如何把已有的材料组织成一篇习作,有的即使敷衍成篇,也是条理不清、主次不分、层次不明。这是为什么呢?这还得从文章的运思和形成说起。人的大脑是怎样把一个个写作材料组合成一篇文章呢?作者心中的那张“文章结构图”是必不可少的。文章的结构的建立,最初的起步常常要依赖存贮于作者大脑中的简单明了而又约定俗成的、别人能够读得懂的文章的“模板”存在。这些模板,是写作者曾经读过且记住的文章的框架。它既是写作者重组材料的需要,也是读者理解文章的必备条件。因此,写作…  相似文献   

18.
学会说话     
学会说话。小朋友一定会说:“谁不会说话呀?”要知道,人人都能开口说话,却不见得都会说话。会说话的人想说什么,就能开门见山,条理分明,几句话就说得一清二楚,让人一听就明白。会说话的人把一件事、一个道理,说得生动幽  相似文献   

19.
说话写作要保持思路顺畅,条理明晰,就要求语言连贯通畅。要使语言连贯,有九大要求。一、陈述的对象要保持前后一致。一个句子长,分句多,陈述的对象要一致,即主语要能贯穿到底。如:①这些人,马克思主义是有的,自由主义也是有的;说的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是自由主义: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20.
美不美不光看外表 ,要看能不能帮助别人做事”是《美丽的公鸡》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的重要一环。一、判断选择 ,使美的内涵清晰化师 :啄木鸟、蜜蜂、青蛙都懂得“美不美不光看外表 ,要看能不能帮助别人做事”。在美与不美、能不能帮助别人做事中 ,你能说出哪几种人?请把下列句子用两种方法补充完整(出示句子 :有的人外表美 ,;有的人外表不美 ,。)生 :有的人外表美 ,又能帮助别人做事。生 :有的人外表美 ,但不能帮助别人做事。生 :有的人外表不美 ,也不能帮助别人做事。生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