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美国的教师专业发展在世界上处于相对成熟的阶段,其教师专业发展是建立在教师自主建构教师知识、社会认知学习理论和成人学习理论基础上的,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网络学习、教师研究、教师学习小组和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等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这些经验对帮助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教师角色的专业发展是未来教育所需要的新型教师的根本特征.其核心是终生专业学习。实现教师专业学习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正是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有多种策略,笔者认为引导和组织教师在教育科研的实践中进行合作学习,是推动其实现自主专业学习、形成自我专业发展能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自主学习能力是学习化社会教育事业对教师的基本能力要求。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是中小学教师的后备力量。调查发现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处于中度发展水平,可以通过积极营造自主学习氛围转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观念,从制度上进行顶层设计,保障自主学习理念的贯彻落实和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王德勋 《成人教育》2008,(10):59-60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专业的发展对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为:自主学习式、教学反思式、同伴互助式、定向研究式等。  相似文献   

5.
王宁 《成人教育》2016,(2):87-89
继续教育是当前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渠道,中小学教师日益多元化的学习需要和自主专业化发展对继续教育经费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通过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发展与现行继续教育经费制度进行梳理,结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制度转变的动因分析,提出在绩效工资的奖励性绩效部分设立“继续教育工资”,以期为中小学教师自主专业化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音乐教师实现专业自主发展,必须学会反思,掌握反思的技巧和方法,提升反思的能力,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本文从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阐述反思性教学的类型和方法,分析反思性教学对中小学音乐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意义.从而得出结论,反思性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意识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问卷法对163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总体上具有较高的专业发展自主意识,初中与小学、本科学历和专科学历教师的专业发展自主意识存在显著性差异;专业发展自主意识与教师职业承诺、教师教学效能感存在显著相关;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和情感承诺是专业发展自主意识的有效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8.
从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的观念与意识、方式与方法、意义与价值、文化与氛围四个维度,对地处我国西南地区的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共计13所学校、近千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分析后发现,中小学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诸如非正式学习的意识模糊与自我发展的观念混乱、自主发展的离散性与专业精神的淡漠化、非正式学习取向的理性主义与学习方式的单一性、非正式学习理论的缺失与转化运用的低效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严重阻碍着中小学教师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是教师自觉、主动地行为进而努力实现自身专业素养,包括知识、技能、情意等不断地提升、成长和成熟的一种能力品质。文章以自编的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及其影响因素调查问卷为工具,随机抽取1000名中小学教师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着重分析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状况,揭示了影响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为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促进教师自主地成长提供了一些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时代,中小学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方式需要由"他主"向"自主"转变。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资源的丰富与共享,拓展新教师自主专业成长的路径。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应用信息技术与设备,充分发挥网络教育资源共享的优势,有效促进新教师的自主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1.
孙传远 《中学教育》2010,(12):27-32
本研究采取整体分层抽样的办法,对上海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学习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海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学习状态较好,即教师比较认同学习应与外部关联、建立了教师学习共同体、开展了专业性学习以及积极寻求自我改变等。但教师学习的专业性还不强、教师自主学习的状态不佳。差异性检验结果显示,除自主学习外,女教师明显好于男教师;在教师学习的外部关联、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等方面,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学习明显好于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初中教师也好于高中教师。  相似文献   

12.
强调实践性英语教学,主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发展,坚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信念,是中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综合体现,它蕴含了基础教育改革所要求的现代教育理念,成为优秀英语教师高效教学行为的动力源泉和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3.
以北京市455名中小学教师为样本,考察了中小学教师心理韧性的结构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韧性包含三个成份,即对教与学的热爱与奉献、教师自我效能感、工作满足感与乐观,能够比较好地验证教师心理韧性的结构;教师与同事、家长及学生之间的信任关系、学校领导的支持与教龄对教师心理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工作负荷对教师心理韧性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教师专业素养偏低,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为了提升和优化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通过提升教师专业化素养,树立教师光辉形象;把握教育发展趋势,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措施,努力提升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升我国中小学专业发展水平,使得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走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相似文献   

15.
教师学习策略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自行研制的教师学习策略调查问卷,通过对523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对教师学习策略结构维度进行了探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都表明,教师学习策略是由七个具体的学习行为,即反思实践、专业对话、阅读规划、观摩学习、拜师学艺、记录研思、批判性思维构成的。进一步的研究显示,教师学习策略七因素存在一个二阶的三维结构,即交互学习、探究学习和批判性思维。教师学习策略结构提供了教师培训的内容框架,研究量表可以作为测量中小学教师学习策略的有效工具,并可用于预测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学困生是目前中小学教育中客观存在的一个群体,学困生的学习特点深刻影响着班主任的施教行为。着眼于施教者的学困生研究,更有助于认识造成学困生的客观因素。本项研究旨在对上海某公立初中学校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对学困生情感投注的心理机制研究,认识班主任隐性的教育行为模式,帮助教师改进、提高与学生的交往能力,促进学困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教师培训首先显示为教师学习,而且是校本学习。校本培训转为教师校本学习的过程,是教师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过程,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学校引导教师展开学习的活动,教师将从“读书”中获得“自我超越”的热情,学校教育改革将由原来的自上而下转向自下而上,既有针对教育问题的教师学习又有引起行动的反思的校本教研。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全面推进,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索如何有效的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成为当前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为全面了解合肥地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现状及其相关保障机制建设的情况,进而尝试构建一套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有效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以期更有效的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此,研究者对此展开了一次问卷调查。通过调查与分析,指出合肥地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在制度层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以此为例。提出了有效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教师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笔者就如何做好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这一工作提出了五项策略,即教育科研“五项修炼”——学习、实践、培训、合作、研究,并具体阐释。  相似文献   

20.
‘Motivation’ is a significant concept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during programmes of learning which lead explicitly to high stakes assessments and examinations. This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surveys current research evidence to find out how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use motivational strategies specifically in respect of student academic assessment and performance. Six research studies were identified describing the behaviours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engaged in to improve student performance in assessment. Taken together, the studies presented show the importance of teacher behaviours to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with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impacts. The review highlights a need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eacher knowledge of the effects of teacher behaviour up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The review recommends collabor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specific to the context of learning programmes that lead to high-stakes assessments, in order to provide a locally sensitive knowledge base for teachers’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