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1我国开展城市低收入老人养老服务现状本文中所指的城市低收入老人是指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和“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义务赡养人或者抚养人”的“三无”、孤寡老人。近些年来,低收入老人的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很多地区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养老服务模式,重点取向是如下几个方面:1.1机构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模式是指只要按月交纳规定的费用,就可获得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护理、食宿、照料的各种福利院和敬老院的照顾。截至2005年底,全国各地建有各级各类养老服务机构近39546家,床位149.7万张,收养老人1102895名。近年来,民办养老机构异军突起,步人了发展的快车道。各地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保护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养老机构,在规划、建设、税费减免、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予以优惠。一些地方积极争取财政支持,通过建设补贴、床位补贴、运营补贴等方式,对民办养老机构给予扶持,极大地促进了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1.2居家养老模式。居家养老也叫家庭养老院,2002年,这种养老模式在大连市沙河口区率先兴起,安排经过培训的社区下岗失业女工,为居家养老老人提供养老服务,政府出资购...  相似文献   

2.
城市低收入群体援助政策的理论源于福利经济理论、公共经济理论、补偿理论。援助以生存保障为主、就业援助不足,援助对象以城市低收入家庭的父代为主,缺乏对子代的援助。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体援助政策问题:一是提高对城市低收入家庭子代的教育援助;二是加强对城市低收入家庭子代的就业援助。  相似文献   

3.
程庆光 《老年教育》2010,(12):30-31
多代同居 与我们相邻的日本和韩国,很多年轻人结婚后,都是跟老人住在一起。尤其是日本,为了提倡和鼓励“多代同居”,还出台了很多政策,比如子女照顾70岁以上的低收入老人,可以享受减税;照顾老人的子女为扩大老人活动空间而修建房子,可以得到低息贷款;卧床老人需要特殊设备,政府也会提供。  相似文献   

4.
随迁老人是指与子女一起生活在城市而户籍在农村的老年群体。他们为了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从农村来到城市,或者从原来的城市来到另一个城市,面对这个陌生的城市,如何去适应异地的生活,融入新的环境,处理好家庭产生的矛盾,成为随迁老人在新的环境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随迁老人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属于边缘群体,他们面临很多困难,却很无措,子女要多人沟通、多关心他们,社会要关注和关怀随迁老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老人的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重点探查社会支持对城市老人焦虑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SAS量表及自编的老人基本信息问卷对唐山市社区老人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城市老人有焦虑症状的占24.2%;身体健康状况和居住方式对老年人焦虑水平有影响;城市老人焦虑水平在配偶支持、子女支持、朋友支持、邻里支持上都有差异;但在性别、是否空巢、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方面城市老人焦虑水平无统计学上的差异。结论:社会支持与城市社区老人焦虑水平关系较为密切,提高老人的社会支持水平,是降低其焦虑感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调查广州大学城不同地区家庭经济状况对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并探讨其差异和原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及有关因素问卷,随机抽取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新生进行调查。结果:农村和城市新生在恐怖因子上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来自农村高收入、农村低收入、城市高收入、城市低收入家庭的新生相互比较,多组比较分值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结论:家庭经济和家庭所在地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来自城市高收入家庭的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比来自城市低收入和农村高收入家庭的新生高,农村低收入家庭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比城市低收入家庭新生高,来自城市低收入家庭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文章是对城市低收入家庭教育投入与子代收入水平研究的文献综述。文章从家庭教育投入相关研究、教育投入与收入水平的相关研究、低收入家庭教育投入与子代收入水平的相关研究3个方面对相关文献的观点进行了概括和总结,表达了城市低收入家庭教育投入不足、子代收入水平偏低以及城市低收入家庭教育投入影响子代收入水平形成了收入代际传递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一、代称1.黄发、垂髫: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代指老人。垂髫,指小孩垂下来的头发,用来代指小孩。如《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伛偻、提携:伛偻,驼背的意思,老年人弯着腰,故“伛偻”指老人;提携,小孩由大人搀着走,故指小孩。如《醉翁亭记》:“伛偻提携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低收入群体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本文结合以城市贫困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文献资料,从规模、生存现状、演变趋势、解决策略等四个方面分析我国的城市低收入群体。试图从理论上对其做出清晰的概括和解释,为城市反贫困的政策推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事改企”的逐步推进,高校后勤人事体制改革的外部条件日趋成熟, 改革“老人老办法”政策势在必行。一、改革高校后勤“老人老办法”的意义高校后勤的“老人”主要是指后勤实体与学校行政规范分离前在编的正式工, 含事业编制干部、工人以及企业编制工人。“老人老办法”是指在后勤实体工作的“老人”除保留事业单位性质的档案工资和级别,仍参照学校同类人员的标准(不少高校是不低于学校同类人员的标准)由后勤实体支付他们的工资和奖金、福利,退休时人员仍归属学校。这个办法当初对顺利推进改革、保护和调动职工积极性以及维护学校稳定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面  相似文献   

11.
《云南教育》2008,(14):4-4
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若干意见》和《云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省政府决定在云南省建设20万平方米村镇教师周转房,并在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红河州4个州(市)进行试点。  相似文献   

12.
空巢老人是指未养育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的60岁以上的独自居住的老年人.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社会老龄化已经成为不可逆的事实,空巢家庭在社会中所占的比重也日益增加.本文以城市空巢老人的主要心理问题作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空巢老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人到中年,正处于“上顶中挤下压”的生活重围之中,难怪有人发出“人到中年万事休”的喟叹。所谓“上顶”,是指对上孝敬赡养老人。老人若有病痛之灾,必尽力尽心尽情去慰藉去侍奉。所谓“中挤”,是指芸芸众生,竞争激烈,稍有不慎,便要落伍。所谓“下压”,是指儿女将要成人,读...  相似文献   

14.
关注“空巢”老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辉 《老年教育》2006,(8):26-26
“空巢”老人,指那些不和子女生活在一起,身边又没有人照顾的老年夫妻或独居老人。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家庭空巢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之而来的,便是“空巢”老人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5.
全纪宇 《现代语文》2010,(6):142-142
什么是“蚁族”?引用《蚁族》一书的解释:“指80后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我们之所以将该群体名之为“蚁族”,是因为这个群体和蚂蚁有许多相类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  相似文献   

16.
关注低收入家庭儿童的受教育问题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必要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的有力举措.目前,城市低收入家庭对子女的学前教育投资受低收入水平、日益攀高的教育成本的双重制约,在提高教育投资能力上步履维艰.为实现教育起点的公平,国家应当承担起学前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的主体责任,通过加大学前教育经费比重、建立合理的价格监督机制、教育投资向低收入群体倾斜等方式,逐步建立政府、家庭、社会共同负担学前教育成本的机制,切实减轻低收入家庭的教育负担.  相似文献   

17.
黄金凤 《教师》2013,(33):23-23
许多农村的中青年父母常年外出务工,城市的低收入和高消费使得他们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农村生活和接受教育。许多“农村留守初中生”沉默、内向、叛逆,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怎样与“农村留守初中生”高效沟通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8.
抽吧,孩子     
(一)已经20分钟了。我是说我站在老人面前已经20分钟了。老人的半张脸被几绺不协调的长发遮蔽着,他的面前摆着22张的纸牌。“这是什么?”我指了指那些背面是我看不懂的图案的纸牌,“我是说它们。”  相似文献   

19.
城市低收入群体存在明显的社会冲突心理,高焦虑、多抑郁,心理健康状况堪忧,主观幸福感低,生活满意度差,心理平衡能力失调,被剥夺感强烈,心理自助能力弱是低收入群体社会心理发展嬗变的脉络,分析此特征对调整和完善有关社会政策、研究城市贫困问题可提供有益的心理依据。  相似文献   

20.
“黄发垂髫”、“伛偻提携”分别是《桃花源记》和《醉翁亭记》两文中的词语,其义都是指“老人”和“小孩”,但它们同中有异,异中求妙。从词语的组合方式看,同属并列短语。不过,“黄发垂髫”属名词性短语,“伛偻提携”属动词性短语,整齐的结构,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富有音韵美,很适合吟唱。从修辞形式上看,都运用了借代手法。“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指老人,“垂髫”,小孩垂下来的头发,指小孩;“伛偻”,指老年人弯着腰走路,“提携”,指小孩由大人搀着走,泛指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