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师 :下面复习比和比例中的第二个内容“求比例和化简比” ,你们认为应复习哪些内容 ?生 ( 1) :什么叫比值 ,什么叫化简比 ?生 ( 2 ) :求比值和化简比有什么不同 ?师 :求比值和化简比容易混淆。生 ( 2 )提出的问题是复习的重点 ,请大家先回忆、思考生 ( 1)提出的问题 ,再独立解答P10 2的两道题。生 (板演 ) :求比值 :4∶25=4÷ 25=4× 52 =10化简比 :4∶25=2 0∶2 =10∶1师 :以上板演正确。请同学们先对照板书 ,阅读书上表格里的内容 ,比较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 ,后小组讨论、交流。组 ( 1) :求比值和化简比除了方法和结果不同外 ,还有在结…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一课时,有一个环节令我至今难忘:师:学习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用呢?生:可以验算乘法。师:很好,就请大家用刚学的知识验算24×36=1008是否正确。师:谁来说说是怎样验算的?生1:我算出1008÷36=28,而不是24,因此24×36=1008不对。生2:1008÷24=42,也能说明原来算错了。生3:我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再乘一次,36×24=864,证明原题错误。师:(随意地问了一句)同学们说的都不错,有没有一眼就能看出这题不对的?(安静了一会儿,很快有人举手)生4:24的末位是4,36的末位是6,四六二十四,积的末位一定是4,不用算出积是多少,…  相似文献   

3.
[教学片段]师:“这回保罗又错了”,保罗错在了哪里?请大家读读6~11自然段,自由说说自己的理解。(学生自由阅读、讨论、交流)师:这段课文中出现了保罗、小男孩和小弟弟三个角色,请大家分小组讨论怎样才能演好每一位角色,再在组内分工演一演,看一看谁演得像。(学生分组讨论、表演)师:哪个小组愿意登台为大家表演?(两个小组表演)师:你认为哪个小组演得像?谁演得好?生:第一组的××演出了保罗的“吃惊”和“笑了”的表情,很像。第一组的同学演得较好。师:哪个小组给我们再演一演小男孩和小弟弟,这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片段。(学生小组表演。特殊…  相似文献   

4.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师 :同学们完成了上面的复习题 ,接下来计算这样两道题。通过计算 ,你发现了什么?指两名学生板演 ,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生1 :我发现验算72÷4我不会。生2 :我发现是用加法来验算减法的 ,能不能用乘法来验算除法呢?师 :好!同学们勇于发现问题 ,这种学习态度值得表扬。那么 ,怎样验算除法呢?下面我们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试算一下。生1 :利用除法算式72÷4=18中的18与4相乘等于72。生2 :我得出商和除数相乘的结果等于被除数。师 :我们要检查除法算得对不对 ,可用商乘以除数的办法来验算。…  相似文献   

5.
现象在一节练习课上,我组织学生练习中间有零的乘法笔算。其间,我随意找了六位学生板演,并组织学生结合黑板上的板演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出现了以下情况:师:大家一起看一看生4做的。你认为对吗?307×692703生:(齐)不对!师:哪儿出问题了?生1:他个位满十,但没有向十位进位。师:(边说边指横线上的数6)他进了位呀!生2:他是进位了,但没有把进位后的数加到十位乘得的积中。师:(故作惊讶状)是这样吗?生3:十位上应是0乘9再加上进来的6,所以积的十位应写6,而不是0。生:就是呀!师:既然大家说得这样有道理,(面向生4)你认为呢?生4:(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是…  相似文献   

6.
正一、画一画,回忆旧知师:小学我们已经学过了线段、射线和直线,对这三种线已经有所了解,今天,我们就从这些已知道的知识入手,再走一次认识之旅。请大家在草稿本上画一条直线、一条射线和一条线段,并用字母把它们表示出来。教师请两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师:怎么来区分这三种线呢?生1:可以看端点的个数。生2:可以从延伸性上来区分。生3:还可以从能否测量的角度来区分。生4:直接在线段的位置上注明线段两个字就好了。师:我们在画图的过程中会不会已经区分了?生5:我在画线段的过程中,一落笔就先画  相似文献   

7.
【教学片段】师:请大家把书翻到第35页。数一数这页书上画了几串珠子,再数一数每串有几颗,把结果告诉同桌。学生活动后教师提出要求:第一串珠子中有1颗涂成了黑色,你能把下面几串有次序地涂一涂吗?生:能。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在黑板上写了5个10。评讲时,一生把书放在了投影上(如图1),并叙述:10可以分成1和9,10可以分成9和1;10可以分成2和8,10可以分成8和2……10可以分成5和5。师将结果板演在黑板上(如图2):师:大家都是这样画的吗?生:是。生1:老师,我这样画对吗?(如图3)生:不对,不对!师(略一迟疑,随即引导):第二行老师如果这样画可以吗?(如图4)…  相似文献   

8.
师:请大家演一演课中可爱的小动物和美丽的小露珠,好不好?  相似文献   

9.
案例A师:同学们,已经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了,下面我们就开始研究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吧。请大家用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求6、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教师点一个学生板演:2|68123466、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2×3×4×6=144。师:大家还有不同的结果吗?接着有学生说最小公倍数是72或48,但没有引起教师的注意,教师继续按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下去。师:既然大家求出的最小公倍数都不一样,那么老师通过找倍数的方法求出了6、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24。出示投影后。师:为什么6、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24,而不是48、72或144呢?下面请大家一起来把这…  相似文献   

10.
犤初读课文过程中,黑板上留下了经教师指点、学生讨论理清的课文脉络:响起掌声(第1~4自然段)感谢掌声(第5~6自然段 议论掌声需要掌声身处困境(第7自然段)犦师:请同学们轻声把整篇课文朗读两遍,读后告诉老师:哪一自然段课文所写的情景最使你感动?(生读课文,思考)生:第4自然段。师:能读给大家听一听吗?(生读课文,略显平淡)生:(忽然站起,大声地)邢平读得不好!(笑声。未征求老师意见,该生便富有感情地朗读起来)师:(笑)这么说,你也同意邢平同学的意见———第4自然段写得最让你感动了?(生点头)师:大家同意他俩的看法吗?生:(齐)同意!师:说说看…  相似文献   

11.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圆明园的毁灭》,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请你们再读一遍,结合你对课题的理解,试着带感情来读。(生再读) 师:谁能说说你是带着什么感情来读的? 生:我是带着仇恨的感情来读的。 生:我是带着惋惜的感情来读的。 生:我是带着痛惜的感情来读的。  相似文献   

12.
师 :同学们 ,你们当中有谁喜欢古诗吗 ?生 :有。 (纷纷举手 )师 :有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吟诵一首你喜欢的古诗 ?生 :窗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生背手摇头 )师 :声情并茂 ,诗韵十足。(师再请其他同学吟诵古诗两首。 (略 )给予适当的鼓励 )师 :古诗不但能够简洁、准确地抒发人的情怀 ,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 ,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我这里也有一首小诗 ,一首描写乡村景致的小诗。请同学们看投影 (出示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师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师 :大家读完这首诗以后能发现这首…  相似文献   

13.
[案例]师: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生:喜欢。师:下面大家一起来听一则寓言故事“龟兔赛跑”吧!(放录音)。生:好!师: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随音乐模仿故事中小猫、  相似文献   

14.
【片段】师:(出示课文插图)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看看这股清泉是从哪儿流出来的?生:石缝师:对!瞧(指着插图),石缝就是——生:石头的缝隙。师(出示卡片):读这个字要注意什么?生:缝是后鼻音,不要读成前鼻音。师:那请你做小老师,带着大家读这个字。(生带读)师:小老师带得真好!小朋友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加减法(三)”第一课时。片断一:多媒体呈现一些商品及其价格:①玩具熊33元②篮球18元③书包42元④薯片8元⑤溜冰鞋66元⑥玩具车22元⑦文具盒15元⑧牛奶45元⑨蛋糕24元。1.尝试独立计算。师:我选择商品①、②和③。买这三件商品一共需要多少钱?能列出算式吗?生1:33+18+42。师:大家先帮老师算一算用了多少钱,好吗?(大部分生尝试计算,个别生立刻举手)师:已经算好的同学,请想一想你是怎样算的,也可以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计算方法。(师巡视,并选择两个列不同竖式计算的学生板演)【评析:关注学生的个体…  相似文献   

16.
一、引导学生感悟要把握“轻重”这是《景阳冈》的一个教学片段:1.引入激趣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景阳冈》这一课,你们觉得用怎样的方式学好呢?生:这篇课文很有趣,演课本剧,演课本剧……(学生们在下面喊)师:那好,就演课本剧。师:要想表演成功,必须先学习课文,请同学们先读课文,然  相似文献   

17.
郑茂苗 《江西教育》2000,(10):46-46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册“乘法分配律”的一个片段为(反馈训练环节):  ●用字母表示分配律  师:什么叫乘法分配律,大家已有所了解了。如果用a、b、c3个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你会吗?试试看,请写在练习本上。  生(全体寂静无声迅速地写在练习本上,其中一生板演):(a+b)×c=a×c+b×c。  师(巡视、检查、批改):同学们都写得不错,让我们再通过练习来验证一下,好不好?  生(跃跃欲试):好。  ●反馈练习  (1)填空题(一般模式填空,略)  (2)选择题(类似使乘法分配律完整的训练,略)  (3)找朋友(把…  相似文献   

18.
教例: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赠汪伦》(生理解诗意后)师:“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样深厚的友谊,我们怎样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呢?(生自由朗读体会)生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师:这水深吗?大概只有150尺?(众笑)生B:(读略)师:嗯,水深约有500尺了!生B:(第二次读略)师:还不够深。请大家听老师读一读。(教师范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请大家再读一读。(生自由练读———指名读)生C:(读略,感情稍深)师:很好,水深确有千尺,但情深还不到千尺。生D:(读略,很有感情)师:刚才两位同学的朗读有什么不…  相似文献   

19.
教学片断再现:(苏教版第九册《艾滋病小斗士》) 师:谁有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 生1:"轩然大波"是什么意思? 师:我们怎样来理解这个词语呢? 生2:可以通过查字典来理解. 师:那请大家查字典,谁找到了告诉大家.(片刻后) 生3:老师,我找到了,就是"比喻大的纠纷或乱子". 师:现在大家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了吧,请大家将这个词语的意思写在书上,"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啊.  相似文献   

20.
我最近听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一课,现摘取三角形的认识教学片断如下:片断一:用正方形纸折一折(师根据书上的要求,让学生把正方形纸对折,然后交流汇报)生:我折出了长方形。生:我折出了三角形。师:这个同学真聪明,我们还没学习三角形他就已经知道了,有谁和他折的一样?(师四周巡视一下举手的学生后,便展示了课题,并按书上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开始教学)片断二: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师:请同学上讲台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一个学生围了一个形如“”的图形)师:请大家说说这个同学围得怎样。生:老师,他围得太肥(胖)了,不好。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