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国古代和官制相辅相成的品级和封爵,在秦代就已大致成型。秦代官制有“官”、“爵”、“秩”,以“官”定职掌,以“爵”赏功劳,以“秩”定等级、计俸禄。这种制度在封建社会里一直沿用(“秩”演化为“品”、“阶”,“爵”曾演化为“勋”、“爵”)。品、阶、勋、爵是封建等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学习古代历史时,也需要对它有概括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宋代"吏强官弱"现象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吏人势力强盛,以至于官不能制,形成了“吏强官弱”这一普遍现象,它反映出在“士大夫政治,吏人社会”的框架下,官吏之间的剧烈碰撞,文章试图从解析此现象着手,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国家产生,建立政权,组成各级政治机构.国家机器不断完善,官制是其表现形式之一.官制是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统治阶级行使统治的具体手段,官制的变化也反映出政治制度、阶级矛盾、生产关系的各种变化.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为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为使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建立一整套严密的官僚制度.各级官吏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集团,成为一个特殊的政治阶层,他们是统治阶级的政治代表.君主是最大的官,大权独揽,“邦君设官分职,以任其事,废事失职,厥有常刑”.各级官吏隶属于君主,是君主的奴仆,“草民”的主人;是实施统治政策的直接操作者,他们代表君主统治管理人民,形成一个层层统治的网络,与各地土豪缙绅勾结,成为封建统治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宋代的职官制度尤其复杂而多变。北宋前期即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实行官制改革以前,文武百官用前代的职事官名称构成官阶,借以寄禄,同时保留了旧有的实际不起作用的散官,官员又都另外委派职任即差遣,致使官、职、差遣三者分离。一  相似文献   

5.
从古至今,官员一直是国家与民众之间的桥梁,国家通过官员来管理人民、帮助人民,人民则通过官吏来向国家反映自己的诉求。因而,合理的官制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建设一套好的官制,才能使民众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比较完善的官制,尤其是楚国的官制。文章着重探讨楚国的中央官制、地方官制以及楚国官制对后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魏晋时期的官制一直是史学界研究的热门,但是对于魏晋时期的王国属官由于史料记载较少,所以研究的并不是很多。魏晋南朝时期各地的王国星罗分布。王国官吏由于和诸王的特殊的关系,经常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政治,左右着政局的发展,在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相似文献   

7.
明代的文官制度主要包括官制和克制.只有把官制与吏制结合起来进行比较研究,才能加深对明代整个官僚机制的运转及运转效果的了解和认识.(一)明代官制与吏制的区别起码有以下几个方面.1.职掌的不同官吏的区别,最根本、最主要的特征,应是职掌的不同.已故明史专家吴晗曾指出:在明代官衙内,“官主行政,吏主事务”.吴晗的论断是大体正确的.“官主行政”,就是指所有的官都主管着政府中某一部门或某一地区全面的或局部的工作,都可以行使大小不同程度的行政决策权.  相似文献   

8.
现行高中历史各版本教材在叙述军机处的特点时,大都提到了“有官无吏”一词。如人民版教材中“军机处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而无吏”;人教版教材中“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我们通常认为“官吏”是旧时政府工作人员的总称。而教材明显说明官与吏并非一体,他们是有区别的,那么,二者有什么不同呢?  相似文献   

9.
赏赐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统治阶级驭人治国的重要手段。军赏与军队相伴而生,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军赏内容越来越丰富。宋代军赏内容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物质赏赐,又有官制赏赐,更有官文等赏赐,可谓名目繁多。伴随立国时间的延续,宋代军赏内容逐渐规范化,官制赏赐级别渐低、形式多样,土地赏赐数额逐增,受赏人员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宋代军赏内容不仅反映了宋朝的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的情况,同时,也对鼓舞宋朝军队的士气,提高军队战斗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们骄傲,骄傲有八千年的文明史,在三四千年前就有了“国家”且从未中断过。然而,事物的另一面是,“封建主义”的沉重负荷,压得我们几近窒息。譬如官吏制度和“官本位”意识,就是一个大包袱。近来读新书《历代职官沿革史》,更有上述两大感叹的交叉袭击!作者陈茂同从典章制度入手搜罗素材,统计出我国古代的官吏称谓竟达万种以上,历代中央和地方、内廷与外廷、一般选官制和特殊选官制、中枢首辅和行政机构等相当繁复,同中有异,同得惊奇,异得古怪,催人浮想翩翩。读毕该书,无疑读了一部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社会中,很少有人将“官吏”二字分开来解释,但我们在欣赏影视作品或阅读古代文献时不难发现,中国古代“官”和“吏”的意义及其日常使用是有明显差别的,这种差别并不仅仅只是书面语和口头语之分。“官”在古代一般指的是国家用于办公的地方,《礼记·王藻》释之为“朝廷治事之处也”,后来才引申指行政机关。如《聊斋志异·促织》“上于盆而养之……留待期限,以塞官责”。与此相关的是,与“官”相联系的事物则为国家所有,即“公家的、国家的”,杜甫《台上》“何须把官烛,似恼鬓毛衰”即用此意,后来由此又延伸出“官道、官街、官车、官银…  相似文献   

12.
在宋代官吏选拔中,举官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发挥过重要作用,一大批杰出人物都是通过举官脱颖而出的。举官既是一种权力,也是一种责任。宋代的举官责任,主要由举主资格、被举资格、荐举程序及举后任职等方面原因造成,而重点在被举资格的真实有效和举后履职的清廉胜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举官责任追究的基本原则,一是担保责任的追究,二是同罪连坐的处罚,三是依法减轻免除责任。宋代对举官有较高的认知,并形成较为系统的举官责任制度,也发挥过一定作用。至于实施的效果,则与举官以及政治环境密切相关,并随之盛衰起伏。责任追究能够解决举官中担保、程序方面的某些问题,一定程度上防止失实、滥举等,并且制度的设计也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应是我国传统政治智慧和优秀文化传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这一制度自身存在局限以及政治环境制约,实施起来又步履维艰,困难重重,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举官以及选举方面的问题。在各类推荐、荐举盛行的今天,宋代举官制度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关于西周中央官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西周官制,金文所记甚简,而文献记载又互相龃龊。本文拟对西周中央官制中一些至今有争议的重要问题作一探讨,以就教于大家。一、关于三公西周是否设置“三公”官职,学者见解不一,或以为三公之说起于战国、西汉;或以为西周已设立三公职官。先秦文献多言周王之下设有三公。《左传》成公二年:“王使委于三吏。”杜注:“三吏,三公也。”《周礼》多处职文说到周有“三公”。《逸  相似文献   

14.
钱苗灿 《中文自修》2003,(12):47-47
在我国奴隶制时代,由国王、诸侯根据自己亲属的血缘关系的远近,分封官吏,而且主要官吏都是世袭的。这种官制叫做“世卿世禄制”。到了封建社会,统治者开始选拔官吏,例如商鞅在秦国变法,奖励军功,按功劳大小定官爵高下:某些“士”也靠游说上书和向诸侯自荐取得一官半职。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文化史上,宋代有其重要的地位。李泽厚先生曾写道:“宋代是以‘郁郁乎文哉’著称的,它大概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最发达的时期。上自皇帝本人、官僚巨室,下到各级官吏和地主士绅,构成一个比唐代远为庞大也更有文化教养的阶级或阶层。”宋代的文人写意画,正是在这一社会、文化背景上,才应运而生的。  相似文献   

16.
倪培森 《语文知识》2004,(10):48-48
山西军阀阎锡山在辛亥革命后任山西都督和省长。为了表示自己政治开明,用人唯贤,他在1925年举办山西省县长考试,并特地聘请康有为担任主考官。康有为出的考题是“廉吏民表”,意思是清廉的官吏才可做民众的表率。其出处是宋代包拯《祈不用赃吏》奏折中的“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然  相似文献   

17.
新近由中州书社出版的关履权《两宋史论》中说:宋代定官制杂乱,重床叠屋。真宗时,一次所裁冗员便达十九万五千多员。并说:宋祁在《景文集》卷二十六上称:“南宋州县之地,不广于前,而官五倍于旧。” 关于宋朝官员的人数,曾巩在《元丰类稿》卷三十《议经费》中言:“(真宗)景德(年间)官一万余员;(仁宗)皇祐(年间)二万余员;(英宗)治平(年间)并幕职州县官三千三百余员,总二万四千员。”李心传在  相似文献   

18.
释"尹"     
“尹”作为治理、董正讲时,常表示治理政事。但据“尹”的甲骨文和古文形体看,“尹”的本义应为治兽,引申为治理政事,又引中为治理政事的官吏。“尹”在古代的常用文献义是职官名,作为职官名,“尹”与“君”在音义上有密切的联系。“尹”又假借为“筍”字,表示诚信之义。“尹”作为姓氏与“尹”的意义也有联系。  相似文献   

19.
对西汉前期官制改革的认识 1、西汉初的官制改革西汉建国初时的官制,班固说是“秦兼并天下……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西晋司马彪则说是“汉之初兴……法度草创,略依秦制,后嗣因循”。对二者意见如何认识,我趋向司马彪说法。汉初,刘邦创建西汉,来不及建立自己完备的官制,故有袭秦制。在中央设三公九卿、列卿,地方上设郡县,表面看是“因循而不革”。但据史实从总体上看“因循而不革”是个不准确的结论。相反却是从中央官制到地方官制有因有革。因不少,变亦很大。其变革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一为改官名。秦有丞相,高祖初设亦名丞相。十  相似文献   

20.
Therebe和have都可以表示汉语中“有”的意思 ,但在其用法上又各有不同 :一、Therebe1、Therebe表示存在关系 ,是“什么地方或什么时间存在什么”的意思 ,表示“存在有” ,经常跟一个地点状语或时间状语连用。eg :ThereisamapofChinaonthewall.墙上有一张中国地图。2、Thereis后接单数可数名词或不可数名词。Thereare后接复数可数名词 ,如果是几个词并列 ,则采用就近原则。eg :There’saschoolbag ,apenandsomebooksonthedesk .桌子上有一个书包 ,一支钢笔和几本书。二、have1、have表示所属关系的“拥有”。eg :Doyouhaveanybrothers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