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朋友的儿子今年6岁,他有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太倔,朋友让他往东,他偏偏要朝西。他常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我偏偏不!”一旦他的倔脾气上来,十头壮牛也拉不回来啊!朋友简直不知道怎么对付他了,常常向我诉苦。像这样的倔孩子我们身边不乏其人,许多父母为此困惑不已。每个孩子都不喜欢别人说他倔,因为他们心里很清楚,倔就是不好,甚至于倔就是坏。事实上,许多父母在说孩子倔时,其含义多数都不是褒义。父母不要说孩子倔,更不要给孩子贴上倔的标签。孩子都有这样的心理,你说我倔,我就倔给你看,我就倔到底,看你能够把我怎么样。孩子怀着几分好奇…  相似文献   

2.
张丽娜 《山东教育》2005,(21):124-124
我的儿子小龙初三了,已经有两个多月不去上学。每天除了去网吧就是在家冷冰冰地发呆,不和我说一句话。每天我都努力地寻找话题,谨慎地看着他的脸色与他搭讪,他不理不睬,我说多了,他就歇斯底里地冲我乱吼:“滚!让我清净会儿!”我承认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是太失败了。  相似文献   

3.
他为何辍学     
梁万明 《教育文汇》2014,(20):24-24
这一天,我突然听说亚坤辍学回家了。我立即去他家,亚坤却躲开了。他的父母无奈地说,劝了他多次,亚坤是个倔性子,硬是不上,实在没办法,不知道这孩子哪里出了问题。第二次家访时,亚坤正往外走,他见到我很惊讶。他的父母不在家。我开门见山地说:“亚坤,你的父母很支持你上学。你辍学父母也很伤心,你知道吗?”“知道!”亚坤大声地回答。“你一定要这样吗?你其实很有潜力,为什么一定要辍学呢?”他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而是讲了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情。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大部分时间都要独立去面对人和事,在社会上都是以个体的身份出现——自己到学校去上学,自已到商场去购物,自己到电影院去看电影……在这种情况下伤害随时都可能发生,“孩子们太幼稚了,太容易被人骗了,上下学不接送,确实不放心啊!”校门口,日复一日站在烈日下或者寒风里等孩子下学的家长这样对记者说。  相似文献   

5.
任蕾 《中华家教》2014,(Z1):44-45
孩子上学,能遇上自己喜欢并适应的老师,是非常幸运的事。但是如果孩子不太适应老师的教育方式,又该如何处理呢?记得笑笑入学之初,邻居听说孩子被分到赵老师班里,他们伸出大姆指说:"笑笑真有福气!赵老师教得棒着呢!当初她被调走时候,家长们都不愿意呢!"邻居家的孩子就跟着赵老师上过学,我们全家也为此深感幸运。可是开学不久,笑笑的笑容就越来越少了,甚至有两次哭着也不去上学。我知道,她没上过学前班,家里  相似文献   

6.
周弘  张胜利 《师道》2005,(8):63-63
好农民不让最矮的庄稼枯萎,好父母不让最“差”的孩子自卑!学习时要保持孩子的学习胃口,强迫的方法万万使不得!物质生活上是小皇帝,精神上是小奴隶!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永远自豪!当孩子在人生的跑道上跌倒而想放弃时,父母要高呼“加油”、“加油”、“孩子你行”、“你永远是我们的骄傲”。对于孩子,其实无好无坏,全在心态,就看怎样去诱导。所以赏识孩子要找出孩子可以发展的一面,鼓励孩子说“:你行!”每个孩子都想做好孩子,可是父母、老师要求太完美,好累啊!“赏…  相似文献   

7.
《家长》2004,(Z1)
马老师:您好!我们的孩子今年11岁,上四年级,去年转入中心小学的。孩子学习成绩不算太好也还可以,在中游吧,性格偏内向。他现在说什么也不去上学了。他说一到学校就想家,就想哭,就肚子疼。差不多一个礼拜了,家里怎么说也不行。这不,我们前天左劝右说的他才去了一次,又说什么也不去了……后来,才知道原因是这样的。有天孩子没有背下课文来,老师留下背书。到中午了我找到学校,跟老师吵了一架。后来,老师很生气地对孩子说,以后不要让你妈妈再来学校捣乱了。孩子因此挺害怕,天天担心,就想家,就想哭,就不愿上学了。您说孩子是什么心理疾病?我该怎…  相似文献   

8.
鞋底有个洞     
儿时的我很调皮也很淘气,大树上,池塘边,秋千下……无处不留下我的足迹。当然,鞋底就经常被磨破,于是便向父母吵着嚷着要买新鞋。“家里哪有钱?再将就着穿几天吧!”父亲带着埋怨呵斥着。“孩子,你知道吗?一个懂得勤俭节约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等你上学以后,老师会表扬你的。”母亲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有人曾经对一些家长做过一个调查,看他们是不是经常为自己的孩子念故事书听。他发现,在孩子3岁之前,有20%左右的父母每个星期只给孩子念一次书,另外25%的父母呢,每周给孩子念两三次书,只有不到50%的父母在孩子两岁以后才每天给孩子念一次故事书。人们通常以为,孩子看书识字是上学以后要学的东西,可以等孩子长大后再教。所以,很多年轻父母不太重视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给孩子念书听。平常在家里,孩子不是看电视就是玩玩具,很少接触图书。这些家长大概没有意识到,虽然孩子可能要等到上学以后才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但很多基本功却是在他出生后就开始打基础了。比如看书吧,对我们成人来说似乎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只要认识字就会看书了。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地分析一下,看书是一个  相似文献   

10.
杨一鸣 《家教指南》2003,(10):11-13
父母权威不再 “儿子瞧不起我们太让我们伤心了!”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李先生对儿子感到很无奈:“我们是一对比较开明的父母,从不无端干涉孩子。我们希望和孩子交朋友,但遗憾的是,他和同学有说有笑间总有意无意地认为我们什么也不懂。你想了解他,和他谈心,他敷衍你,说多了,他干脆回一句:“连上网都不会,你们没有我懂得多,还好意思教育我?”“以前我还能看看孩子的日记,现在孩子间流行‘伊妹儿’、ICQ、OICQ,我们一点儿也不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说,他曾试着没收孩子的鼠标、电线,可不知怎么,孩子总能变着法儿打开电脑上网,实在不…  相似文献   

11.
父母带孩子出门遇到熟人时,往往自己先打招呼,看孩子不吱声,就批评说,这孩子不懂礼貌,怎么不叫人呢!弄得孩子既尴尬,又委屈。其实这种情况多是父母自己先跟别人打招呼,让孩子站在身后没有插嘴的余地,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孩子不知如何称呼对方。父母在教孩子打招呼时,应该教导他要以亲切的态度跟他人打招呼,而不是只有形式上的问候,不然孩子就无法理解打招呼的意义所在。礼貌就是从这样的亲子关系中首先教育养成的。试试看这样说如何:“啊!是陈妈妈呢!我们一起跟她问好吧!”能埋怨孩子不懂礼貌吗  相似文献   

12.
《家长》2004,(Z2)
马老师:您好!您可要帮帮我们,我们这个家现在已经一片混乱……我们的儿子今年高考。刚考完之后我们就让他估分,他很不耐烦地说也就300多分,后来又说还要少。他说,他知道不会考好,因为自己没有付出。300分,怕是什么学校也考不上,他却一点也不知道着急。虽然我们之前有心理准备,看他考前复习的那个样子就知道他的成绩不会太好,可是没想到考得是那样糟!您说我们当父母的该是多么着急?我的心整个乱了套,我们家整个乱了套。更让人着急的是他自己好像没事人一样,一点不着急。晚上躺在床上,他给你弄个打火机没完没了地“哒哒”地摆弄出响声,听着就…  相似文献   

13.
现在不少家长太好说话了: 孩子说:“我要吃蛋糕。”父母说: “就买,就买。”孩子说:“我要那个会摇尾巴的小狗玩具.”父母说:“好的, 好的.”孩子说:“我要到游乐场玩。”父母说:“马上去,马上去。”要问这些家长为什么对孩子百依百顺,他们大都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说:“不顺着不行啊,否则非闹得天翻地覆不可.”他们不知道正是家长这样一味迁就, 过度地满足,养成了孩子专横跋  相似文献   

14.
儿子峰峰快4岁了,我们之间的和谐状态正被逐渐破坏,我觉得自己很失败。下面是我和儿子的几个生活小片段:“我要去公园玩!”“妈妈今天加班!没时间!”“我就是要去!”“谁又让你玩水的?袖子都湿了!再玩看我不打你!”我话刚说完,一转身,峰峰又玩上了。“问你也不说,不知道你到底哭什么!再哭就把你扔出去!”……最近,峰峰的老师告诉我,儿子说他最烦的事就是妈妈让他学这个,学那个。(南京峰峰妈妈)峰峰妈妈所经历的是常见的幼儿期亲子冲突现象,这是每个父母都会遇到的教育难题,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亲子关系和孩子的人格发展。3 ̄4的幼儿正处于第…  相似文献   

15.
代立红 《家长》2015,(2):20-22
每个孩子都有一颗晶莹的心,这颗心需要我们仔细地呵护,但不是去窥视,允许他们有自己的小秘密,不去探听。很多家长都想清楚地知道孩子的情况——他们的所言所语、所作所为乃至所思所想,一切都要尽在掌握中,要他们在自己眼皮底下活动,即使上学去了,也要遥控他,只恨自己没生"千里眼""顺风耳",而孩子在家长无所不在的关注下如同玻璃般透明。只是,不知道这样的他们能否如我们所愿,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6.
我们都想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而在习惯培养的过程中父母很可能会和孩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摩擦"。看看下面这位智慧妈妈在遇到冲突时是如何理性解决的吧!我家儿子可乐是个十足的足球迷,他有一个在我们看来不好的习惯,就是每天早上要看一会儿体育节目。我也不急于纠正,因为在大人的适当提醒下,他知道每次控制时间,并且看了之后会心情愉悦地去上学。  相似文献   

17.
5岁时,我问妈,爸爸呢?妈说,他是个海员,去了很远的地方,要很久才能回来。 海员的故事抗不过成长的脚步。第一天上学,老师问我:“你叫什么名字?父母都是做什么的呀?”我大声回答:“我叫李远哲,我爸是海员。”邻座的孩子高举着手说:“老师,他撒谎,我爸说他爸是坏人,被抓进监狱了!”  相似文献   

18.
每年九月初都是幼儿集中入托(园)的时段。人们经常发现类似这样的现象:清晨,妈妈(或爸爸)拉着或抱着孩子上幼儿园。幼儿很不情愿,不住地喊:“妈妈,我不去幼儿园……”此时,为了安抚孩子的情绪,有些家长会说“我们不去幼儿园……”,可家长迈向幼儿园的步伐却丝毫未减慢。孩子生病需要打针,他(她)不停地哭闹着:“我不要打针!打针很痛……”一些父母会安慰说:“不怕,我们不打针。打针一点都不痛……”当孩子被父母带到护士面前,当他感到针刺到的疼痛时,他就会发现父母刚才在骗自己。  相似文献   

19.
瓜瓜的镜子     
这天,去学校接瓜瓜的时候,发现瓜瓜气呼呼的,学校老师也一脸的不高兴,说:“你家瓜瓜今天又和同学打架了,把一个同学推倒在地上,我看他快成这里的小霸王了!希望你回家后能好好教育他!”瓜瓜上学不到半年,我几乎每个月都能听到老师的抱怨。虽然我不赞成老师当着孩子的面这样说话,但每个老师都有他的教育方法和个性,作为家长,我能做的只有回去好好“教训”我的儿子。  相似文献   

20.
黄先生一家刚移民到美国,他5岁的儿子进了一所美术学院办的绘画班。才去了不到5次,孩子就不想去了。孩子说:“老师根本不教画画!每次都是给一个题目,就叫我们自己画,爱怎么画就怎么画,老师一点不管。画完了老师就知道说‘好哇!好哇’,那些美国小孩子的画根本就是一塌糊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