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煤炭消费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冰  章朴 《科技广场》2012,(6):131-134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资基础。"十二五"煤炭产业规划中依然提出了我国对煤炭的旺盛需求。但是,随着部分地区产量接近饱和,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迫在眉睫。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煤炭资源消费的现状,分析了煤炭产业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煤炭产业发展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2.
试论我国煤炭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金祥 《资源科学》2003,25(4):9-13
煤炭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多年来,关于我国煤炭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状况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一些研究者认为我国煤炭产业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竞争力,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我国煤炭产业较缺乏国际竞争力。根本原因是对其缺乏一个客观的、定量化的指标或判别参数。该文在广泛参阅前人著作和文献的基础上,应用REP和TSC参数,对我国煤炭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状况进行了较为定量化的分析和讨论,认为我国煤炭产业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同时,为探讨我国煤炭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来源,简要分析了我国煤炭产业的比较优势问题。  相似文献   

3.
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之一,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并且在一些地方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煤炭地质勘查则是煤炭产业的基础,所以要想我国的煤炭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就一定要使煤炭地质勘探工作为煤炭工业打好基础。本篇文章就我国当前煤炭地质勘查技术现状,对煤炭地质勘查技术的发展作了科学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20,(14)
煤炭是我国传统的基础能源,在较长时间内对于能源的发展高度依靠于煤炭。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能源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煤炭产量也随着持续稳定增长,煤炭已经成为主要能源和重要化工原料。近年虽然相继有很多新型能源的诞生,但煤炭仍是我国的重要能源之一。现如今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和产能的过剩,就意味着控制煤炭和不可再生资源也走上了去产能的道路,对煤炭消费总量形成一定压力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生态环境的红线约束和产能过剩的双重压力将紧逼煤炭行业加快"供给侧改革"也成必然,一方面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效率和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另一方面要提高煤炭清洁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5.
煤炭、电力是能源产业的两大基础行业,但长期以来,煤电之争困扰着国民经济稳步增长.从能源机制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煤电之争"的原因,从资源优化使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煤电联营的众多优势,从稳定煤电价格、优化经济结构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三方面说明煤电联营是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措施,对国民经济和资源合理利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我国煤炭、电力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加快,对于能源的需求量也是与日俱增。在我国能源结构当中,煤炭占有很大的比重,对于各个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断增长的需求给煤炭行业的生产造成极大的压力,各个企业为了保证产量加班加点,而一些私人煤矿在利益的诱惑下也是进行高强度的生产,这一切都导致原本就十分严峻的煤炭安全生产更是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7.
煤炭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支柱之一,在煤炭的生产过程中,时常会由于电网安全问题给煤矿企业生产带来影响,甚至会造成经济损失及生命安全问题,本文就煤矿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方面进行了分析及研究。  相似文献   

8.
矿产资源,特别是煤炭资源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就能源消耗而言,我国75%的能源来自于煤炭,而且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仍是人类生活的主要能源,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煤炭资源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建国以来,国家为满足各行各业对能源的需求,大力发展煤炭工业,煤炭产量由1950年的0.43亿t上升到1997年的13.3亿t,位居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9.
侯小洁 《科技风》2014,(7):25-2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出全面快速发展的态势,各行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各种资源、能源的消耗量不断增加。特别是我国煤炭行业的开采,煤炭开采业作为我国高能耗的产业之一,在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能源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煤炭的不断开采,对水资源的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并且越来越影响到生态的平衡发展和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对此,国家对矿井水的污染十分重视,并不断的加强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煤是我国的重要能源之一,同时煤炭在我国的产量与消费也居于世界首位,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国也在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将它作为我国未来能源发展的主要趋势。国民经济的快速大战,煤化工产业也受到了连带性影响,促使其有着质的飞跃。国家也给予了高度重视,所以本论文就此现状,能得出煤化工未来的发展前景,更需要研究人员对煤化工产业进行深入探索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保持房地产价格在合理范围内变动,促进我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我国房地产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结构图,研究表明房地产相关环节税收、存贷款利率、房地产土地供应量,相关规划和计划是影响房地产价格的主要因素,以期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耕地保护的约束条件分析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地是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与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市场条件与产业运行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耕地资源的有效保护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耕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然后详细论述了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各种约束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耕地保护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我国国民经济水平、城市化水平、居民收入水平以及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对我国房地产业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这几个因素对我国房地产的发展都存在影响,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城市化水平、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产业结构变动、居民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4.
战略联盟中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靖继鹏  吴宪忠 《情报科学》2007,25(2):173-176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制造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核心。制造业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本文针对我国制造企业在战略联盟中发展需要,分析了制造业战略联盟形成的动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制造业在在战略联盟中存在的问题,从中小企业和离散企业的特点出发,提出了ASP外包模式、虚拟产品设计中心模式和网上信息中介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我国劳动力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琼 《未来与发展》2007,28(12):7-10
通过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现状分析,表明我国存在着劳动力供给大大高于就业需求,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格局.其应对策略包括:确立"就业优先"的经济战略;改革户籍制度,打造人力资本配置市场;完善劳动力市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中小型民营企业;发挥税收政策对就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化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如何进行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为我国文化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是摆在我国文化产业界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研究英、美两国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经验.总结出对我国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贸易结构演进与产业结构演进关系密切。在服务经济主导时代,如何利用产业结构优化来促进贸易结构优化,实现对外贸易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中国面临的严峻问题。自对外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一直以货物贸易为主,但是以货物贸易为主的对外贸易结构不利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使中国面临经常性的两反一补调查。同时中国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占比逐年提高。中国应当利用产业促进贸易的发展,在产业结构优化的同时促进贸易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对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改进过的GP指标测算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结果显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逐年增强。以RCA指数衡量的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基本呈上升趋势。对知识产权保护与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高技术产业竞争力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政府的支持力度、R&D经费强度和专利密度与高技术产业竞争力也呈正向关系,而R&D人力强度与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呈负向关系。文章最后提出了以知识产权保护提升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陈旭城 《科技创业月刊》2010,23(4):39-41,44
我国的煤炭行业在过去的50多年来,经历了多次起伏变迁,如今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呈现出投资加大、扩张加速的发展趋势。针对我国煤炭行业的历史及现状进行分析,对煤炭行业的投资风险进行剖析,利用风险投资相关知识对煤炭行业进行适度的测定、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未来煤炭资源整合、规避投资风险以及煤炭行业科学管理开辟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