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翁"、"婆"由亲属称谓逐渐泛化为社会称谓。在现代汉语中,"富婆"是"富翁"类推而出现的新词,体现了语言的对称性。在语义表达上,二者具有不对称性。"富翁"的语义逐渐磨损而泛化的力度强于"富婆",性别、年龄均不是"富翁"的区别性义素,年龄作为"富婆"的区别性义素的强制性也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2.
论同源词的语义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从分析同源词的语义特征入手研究同源词的意义关系。一方面,认为同源词的意义从组成结构上可划分为性状义素和类义素,这两部分都可以成为同源词的构词理据;另一方面,同源词的构词理据又表现为显性义素和隐性义素,由于古人特有的思维认知方式,大部分同源词的构词理据都是隐性义素,因而它们的意义是“相通”。  相似文献   

3.
运用语义场理论分析了语义变化中的逆命名现象。逆命名是指在原来词语前加定语,指代原来事物的现象。逆命名是语言确切化的一种手段,是语义场内义位间语义干涉的结果。逆命名词的基本结构是原隐含义素+核心义素。逆命名具有普遍性和被动性;逆命名词与其相对立的新词相互规定,逆命名导致义位链层次的增加或义位节的延长。不同语言中语义场的划分是基本一致的,但其逆命名词是非对应的。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手脚动作义语素为线索,对《全球华语词典》中的动素和动素词语进行穷尽性的统计和分析,试图从音节、语义、构词方式等方面揭示出各地华语中动素词语的共性和倾向性,并从非通用词语凸显的动素中概括出各社区行为方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性状义分歧词是动、形分歧中常见的意义类型,通过大规模语料库语料考察、数据统计,掌握这类分歧词的句法功能分布情况和语义对应关系,最终确定分歧词的词性。以客观的、符合事实的处理方法代替见仁见智的主观感觉确定词性,解决动词、形容词分歧。根据以上原则,"衰弱"是形容词单类;"衰微"是形容词倾向兼动词类;"忙"是动、形兼类。  相似文献   

6.
利用Packard的形类描写法对彝语复合词构词的结构和形类进行描写。还借鉴了其语素的四分法:功能词(自由的、功能的),根词(自由的、实义的),粘着词(粘着的、实义的),词缀(粘着的、功能的)。彝语复合词构词法类型丰富,其中名词有5种;形容词有4种;动词构词法比较单一,主要有2种;还存在一定量的多音节复合词。从构词语素的自由程度来看,无论哪种词类,主要呈根词+根词、根词语素+粘着词根语素、粘着词根语素+根词的形式。  相似文献   

7.
在探讨日语动词连用中顿形的使用规律时,以往的研究没有深入考察语义与文体的关系,甚至出现轻视文体重要性的倾向。但是,对近现代小说语料中的日语动词连用中顿形的历时考察结果显示:语义与文体密切相关。在语义上,先行义取代并列义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用法,语义由并列义朝先行义、附带状态义方向进行的引申不断深化;与此同时,在文体上,严谨体.疏放体与书面语体.口语体这两种复杂交织在一起的文体对立发生单一化,前一种文体对立势力减弱,后一种继续存在。语义扩张与文体变化相辅相成,两者处于共变的关系之中。  相似文献   

8.
复合词的词义与其构成语素义具有两重性:一致性和差异性。具有一致性的是透明词,具有差异性的是半透明词或不透明词。影响复合词语义透明度的除语言内部的字形、字(语素)义、语义/语法结构因素外,还有来自语言外部的文化因素、人的认知等。复合词语义透明度的高低和复合词的词化程度有相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俄语名词转义具有明显的形象性。俄语名词转义时形象鲜明,承载力强,在反映生活和表情达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名词转义的形象性是与词相伴而生的,它的转变有的从属于词义的变化,有的则从属于词的使用范围的变化。名词转义或名词用作转义都带有某种程度的形象性,失去形象性的转义已不在为转义,而成为词的另一直义。人们借助于某种形象,产生联想,这是名词转义的必经过程。可以说,形象性是转义名词的命脉,有了它,名词才产生活力,成为语言研究中一块丰富的“矿藏”。名词转义属于语义文化研究的范畴,名词的转义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通过具体的上下文来体现的。词义是语义研究的重要内容,词义演变是与文化植入分不开的。名词转义,作为语言研究中的一面“镜子”,它从某些侧面、不同程度地反映着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衍变,折射出该民族所独特的生活实景和文化氛围。名词转义研究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摘要:语义冗余存在于言语的每一个平面上。同一言语片段中.各词中可能反复出现同一些义素。言语链中某些词项之间有共同的义素,从而产生语义冗余。在翻译中要利用语义冗余选择词义,利用语义冗余发现“新义”。译者可以在表达中通过添加风格义素和色彩义素来处理语义冗余。  相似文献   

11.
采用认知语言学的语义扩展模式,详细考察日语命令形的多义结构和语义扩展机制。结果表明:命令形的语义是由命令义、愿望义、诅咒义、反语式命令义构成的。命令义是原型义,原型义的周边义——说者的愿望向外扩展,构成愿望义。愿望义再向外扩展,构成诅咒义和反语式命令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定量统计法、描写法、实证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从形式结构和意义结构两部分对偏正式双音复合词的构词进行探析。从形式结构看,常见的构词类型有"名素+x""动素+x""形素+x"三类,且构词类型相同的词所属词性不一定相同;从意义结构看,语素义与结构义存在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加油"的源结构是动宾短语,表示添加一种重要的原料、动力,语义积淀为其成词打下基础;其后在固定语的语境中"加油"的语义不断虚化,核心义素表示[+激化因素][+扩大/渲染化];加之"加油"在演变中和"助威"的语义交叠,受到"助威"的影响,这三者合力促成了"加油"一词的形成。"加油"在现代汉语已进入"言"域。最后探讨了句法结构词汇化的特异性,以及现代汉语中"加油"与"充电""、助威"等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隐喻性谚语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谚语,它是一种扩展了的、本体不在场的隐喻。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意义的双重性。既有字面义,又有 隐喻义。隐喻义是字面义在相似性的基础上映射形成的,涉及了两个领域,两个语义场。隐喻义具有形象性,形象性是理解隐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隐喻义还具有多义性。  相似文献   

15.
绝大多数的联绵词采用的是形声字。和所有独立成义的形声字一样,它也能通过字的形符起表意作用。形符是它的意义标记,产生并且标示一定的词的意义信息。不同的只是,连绵词是以类聚表意的方式方法,通过外在形符的联合隐托与强调内在的意义,通过同形符字的组合反映一个完整内涵。因此,联绵词不但“义存于声”,“因声知义”,也义存于形,因形显义。传统训诂学以形推义的办法,同样适用于联绵词。  相似文献   

16.
一般认为,联绵词是复音节单纯词,内部构造具有不可分析性,音义结合具有任意性,但由于汉字形、音、义的特殊关系,我们仍能根据联绵词的字音和字形探求其意义信息。通过分析大量词条,我们发现:联绵词大多“义存于声”或“义寄于形”,因而表现出“因声知义”或“因形显义”的理据性。“因声知义”的联绵词通过两个音节的声音组合表意,“因形显义”的联绵词通过两个汉字共同的形符类聚表意。  相似文献   

17.
针对“副+状形”这一组合在各种文体中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这一现象,本文从语义与语用角度进行考察;分析这一组合所具有的特殊的功能;并从语言的经济原则与丰富原则竞争的角度分析其生成机制。程度义与词语本身所带程度义的重叠实际上是前者对后者的丰富或限制。  相似文献   

18.
汉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形表意”。绝大多数汉字的诞生是有其最初的造字理据的,即为什么用这个“形”表达这个“义”。在语文教学中,“因形求义”法就是通过剖析造字理据,寻根溯源式地获得对字义的理解。高中语文教学应注重“因形求义”法的具体运用。“因形求义”法在讲解文言字词、归纳一词多义、辨析形近字、解读古代文化等方面均能发挥以简驭繁、事半功倍之功用。  相似文献   

19.
普通话与苏州方言“语义对应词”除了形式的差并之外,在词义上依然存在许多方面的细微差异。尝试引用“‘词义成分-模式’分析”比较普通话与苏州方言部分单音节动词的概念义差异;通过词义的概念义及色彩义的差异比较,研究分析普通话与苏州方言对应词复杂多变的意义关系。  相似文献   

20.
能与程度副词组合的形容词、动词和名词具有共同的语义特征[ 程度义];[ 程度义]的隐显程度制约着两者的句法组合,[ 程度义]的隐显也会对名词的句法功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