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斧正的由来     
斧正的由来“斧正”也叫“斧政”、“郢政”,一般是指请人修改文章时使用的词语。“斧正”一词是根据《庄子》里一则小故事引申出来的。据《庄子·徐无鬼》载,春秋时代,楚国段都(今湖北省江陵县)有一个人鼻尖上突然粘上了一块白土,怎么揩也揩不掉,觉得很别扭,于是...  相似文献   

2.
《天气好晴朗刈麦正当时》,这是刊登在某省级晚报一版头条的标题。看了这个标题肯定会有相当一部分读者对“刈麦”的“刈”字感到冷僻,就像见到了熟人,怎么也叫不出这个人的名字一样尴尬,只知道是割的意思,可怎么也读不出“yi”音来。笔者好事,拿起电话便要通了责任编辑(现在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新闻策划一词在新闻理论界引起了很大的争论。许多知名度较高的新闻理论期刊,都开辟了定期或不定期的专栏进行讨论。如《新闻记者》的“探索与争鸣”,《新闻知识》的“专题讨论”等等,另外《新闻大学》、《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也在“业务研究”或“工作探讨”等栏刊登了这方面的文章。现将近两年来新闻学术界的讨论进行梳理分析,以供参阅。一、全面肯定观。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新闻是可以策划的,它是适应当前媒介竞争需要而进行新闻改革的重大举措。新闻是新近事实的报道,事实本身并不是新闻,它只是一种客观存在;虽说新闻用…  相似文献   

4.
报刊是办给读者看的,办刊应的读者意识,为读者想周到,是检验刊物读者意识强不强的重要标志.手头订阅的刊物不下几十种,我以为《词刊》为读者想得是比较周到的《词刊》值得肯定和学习的至少有三点:一是生僻字为读者注音释义.比如一九九六年第四期《中国古代女词家系列——百里傒妻》一文,有四个生僻字都分别注音并加了解释.如:羖,音古,黑色的山羊.)这些生僻字如果由读者自己去查阅字典,费时不说,还不见得能查到.再说,现实生活中人们时间紧张,不少人难得有功夫去查阅字典,实际上,也不是每人手头都有字典,即便有,也不可能随身携带.二是给古文加翻译.如《中国古代女词家系列——百里傒妻》文中三段古唱词全部作了今译.其中“坟以瓦,复以柴”就译为一坟上盖着瓦,瓦上盖着柴.这样做,更  相似文献   

5.
到今年7月11日,湖南卫视王牌节目《快乐大本营》已开播二十周年,有人评论:就算我现在不怎么看《快乐大本营》了,但我知道它还在播就会很安心. 《快乐大本营》堪称“国民综艺”.所谓“国民”,一定不是最新鲜、最刺激的,而是最家常、让你觉得最舒服的,就像我们看到的“国民儿媳妇”肯定不会是网红脸.  相似文献   

6.
语言中词语意义的形成和确定,都要经过人的思维活动,都概括了人的思维活动的成果和认识活动的结果。因此,许多词就带上了人的感情色彩,打上人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评价的印记。例如,对于美好肯定的事物加以肯定、赞许或赞扬,于是词就带上了褒扬的感情色彩,如“伟大”、“先进”、“自豪”、“英雄”等词;相反,对于否定、丑恶的事物,则加以否定、斥责,于是有些词就带上了贬斥的感情色彩,如“丑恶”、“肮脏”、“讨厌”等词;当然,许多词不都带有上述褒贬色彩,这称为中  相似文献   

7.
1995年11月7日解放日报第四版刊有一篇题为《涉嫌谋杀拉宾凶手兄弟被捕》的新闻稿。笔者觉得,这则标题上“兄弟”二字及内文中“……这名嫌疑犯叫哈盖·阿米尔,是4日向拉宾开枪的凶手伊格尔·阿米尔的兄弟”一句中“兄弟”一词的用法,都有值得商榷之处。首先,它不符合“书面用语”的规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兄弟”一词的解释之一确为“弟弟”,但注明只能作“口语”用。然而,当它上了报纸,显然就成了“书  相似文献   

8.
北宋女词人李清照有一篇辞锋锐利的《词论》传世。《词论》明确提出词“别是一家”,对北宋许多重要词人都提出了批评。《词论》的诗词分野观,后世争论很多,而且以否定的意见为主。事实上,如果能对《词论》区别诗词的用意作进一步廓清,并分析一下它何以在北宋时代由一位女词人明确标举,就很可以避免过分绝对化的论断。 论者一般认为,《词论》提出了关于词的五个标准:一、协律;二、铺叙;三、典重;四、情致;五、故实。但《词论》文义的核心在“协律”。所谓“铺叙”、“典重”等标准都  相似文献   

9.
卷头语     
《视听界》1991,(4)
盛夏七月,绿野千里。就在这个季节,我们的刊中刊《绿野》同大家见面了。“刊中刊”是一种新形式。它相似于专栏,又有不同于专栏的地方。它有自己一定的完整性,而且比专栏的篇幅为大,一般用于刊物宣传的某一重要而突出的方面,如《南风窗》中的《公民指南》即是。  相似文献   

10.
编读往来     
安庆市新华书店滕文渊来信说:最近看了玉益老在《出版参考》10期上的文章,使我对“中盘”一词之来龙去脉及其含意,加深了认识。王老对“中盘”一词的定义虽未作定论,但他是倾向于“中盘”即是我国的批发商的释义的。我想这是正确的。在《中国图书商报》推出“中盘”一词之后,书业的一些别的报、刊,也相继使用这一词,说的也大多是书业流通中,如何加强中间  相似文献   

11.
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使用量词似乎并不困难,却也往往会出错。五月三十一日、六月一日两天的《北京晚报》上就有三处量词使用不当:一是五月三十一日第一版一篇文章的标题“本市有三十六户饭馆恢复老字号”中的“户”,二是六月一日第四版上“国内外儿童图书展览”的消息报道中“国外图书为一千三百多件”中的“件”,  相似文献   

12.
一篇文章写好后,作者在送审或寄给报刊社时,都爱写上“敬请斧正”几个字。那么,你可知晓“斧正”一词是怎么来的呢? “斧正”的典故出于《庄子徐无鬼篇》文中。大意是说有个楚国人,他的鼻子上粘了一层白泥土,就请旁边的木匠给他擦掉。这位木匠为了显示一下自己的高超本领,竟挥动斧子一下把白泥土砍掉了,丝毫也没有伤着鼻子。后来文人学士就将此引典到修改文章上,称之为“斧正”,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3.
编读往来     
现在报刊上常见“整合”一词,甚至有的书名中也用了“整合”,但“整合”的涵义是什么,却未见有解释。《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和老版本中都未收“整合”。《汉英词典》中倒有“整合”,说是地质学名词,是英语con-formity的汉译。《辞海》中有“整合”,“指两套地层的走向和倾斜都一致,在沉积上没有明显间断的接触关系。……”完全是地质学上的一个专门术语,与现在报刊上“整合”的意思不一样。我们现在报刊上常见的“整合”,是近年来从台港传入的新词,最近看到台港发表  相似文献   

14.
衡文以恕。但是我考虑多时,觉得仍有必要写此短文以商榷。《谈谈编辑改稿》一文发表在《大学出版》1997年第4期上。作者说“‘跳板’一词一般含有贬义,此处用‘跳板’不合适,笔者将其改为‘桥梁’,可能好一些。”“跳板”一词果真含有贬义吗?翻开《现代汉语词典》,它所提供的三项释义,均没有提到“跳板”一词一般含有贬义。我想,《谈谈编辑改稿)}的作者大概是在这样的语境中获得关于“跳板”一词的语感的:本世纪3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者以朝鲜为b匕板,发动侵华战争。“……语感并不神秘,也不是个人的、纯主观的东百。它是说话人…  相似文献   

15.
“眼”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一个解释是“事物的关键所在”,《辞海》将之引申为“章的精要处”,故“新闻眼”即指一篇新闻的精要所在。它在新闻作品中,可以是一个词组、一句话或一个段落,也可以是标题或导语。  相似文献   

16.
不提和再提     
易家炎 《声屏世界》2004,(11):50-50
看到很多人都在议论请赵薇上《艺术人生》一事.也想来凑点儿热闹。其实,这事没什么好“异议”的。现在.唱歌跳舞是艺术,写写画画是艺术,演讲报告是艺术.居家装潢、穿衣走路也还是艺术,演戏就更是正儿八经的艺术了。再说,自古英雄出少年,20多岁怎么就不能上?但是,节目中不提“军旗装”之事,却是大可以“质疑”一番的.  相似文献   

17.
“比喻是生活知识的精巧联想”,实际生活中不运用比喻是不可能的。各种文章作为实际生活和客观事物的反映,也不能不运用比喻。比喻又叫“譬喻”,古书上叫“比”或“辟”.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打比方”。它是用同此事物有相似点的彼事物或道理来作比的。比喻是汉语修饰的传统格式之一,也是形象思维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一种写作中常用的艺术技巧.比喻构成的要素一般有四个:一是本体(此車物),即被比喻的事物;二是喻体(彼事物),即用作比喻的事物;三是相似点,即本体和喻体之间相似的特征;四是比喻词,即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它是构成比喻的语言标志.在语言表达上,构成比喻的四个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比喻分为明喻、隐喻、博喻、连喻、曲喻、互喻、虚喻等,经常用的主要是明喻、隐喻和博喻。  相似文献   

18.
一部《英雄》让人牵肠挂肚一年有余,它就像洛川女神一般,急欲一睹其芳容而不可。现在神秘面纱终于揭开,各方评价见仁见智。现在人们注目的焦点不在它是否拍得够好,也不在它是否能取得理想的票房,人们关心的是,《英雄》能否捧回几座奥斯卡的“小金人”。所以,很自然地,大家都要拿它和《卧虎藏龙》进行比较。 《卧虎藏龙》能够摘得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首先得益于它的叙事方法,而不是武打设计。成年人的理性与犹豫和少年  相似文献   

19.
“官倒”应该怎么治?有人在人民日报1988年11月16日二版上著文说,监察部的处理,主要是经济处罚,对“官倒”无关痛痒。还说,“官倒”比贪污还厉害,不可忽视必要的法律制裁。这些激愤之词,读者都理解,也很解气,但是,我觉得缺少点法制观念。首先,“官倒”这个词,说穿了是目前流行的“新闻词”,不是严格的法律用语。因此,不能因为给谁戴上了“官倒”的帽子,就提出必须用法律制裁。法律条文上也没有惩处“官倒”这一条。其次,监察部并非国家法律仲裁机构。它是国家行政监督机构,最大的处理权力,仅限于行政处罚。所以,不能要求它超越自身权力去作法律裁决。它只能将触犯法律的行为转交给司法部门处理。  相似文献   

20.
第七类是词义不明,不知所云。现在有人使用起了“流金岁月”一词,不知是何寓意。“流金”二字一般用在“流金铄石”一词里,“流、铄”都用作动词,甚言天气炎势,金石也为之熔销也。然而“流金岁月”又作何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