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了解四川省高校学生性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学生提高性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可参考的实践依据,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者提高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研究针对性地对四川省6所高校共1400名学生进行了性心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总的来说,学生性心理健康水平处于中等偏上,其性认知心理比性态度心理健康水平高;(2)不同的性别、年级、学校、家庭关系和带养人的学生之间,其性心理健康水平有差异;(3)学生的性心理健康水平与其性别、年级和家庭关系这三个人口统计学因素相关,可以通过以上三因素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在校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初步探讨体育运动对性心理健康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对策与依据。方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调查问卷、数据统计等方法,抽取在校大学生552名,进行性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结果: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性认知情况无显著性差异,体育专业学生性态度情况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长期体育运动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人格特质、心理健康水平与网络成瘾类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法对264位大学生(男115人,女149人)网络成瘾倾向与心理健康水平及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研究发现:(1)不同性别和年级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类型呈现显著差异,(2)人格特质、心理健康水平影响大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和类型。(3)通过回归分析发现精神质、抑郁、人际关系、二年级、掩饰性对网络成瘾倾向具有较强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选取武汉四所高校33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性心理健康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研究了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和性心理健康的关系。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其性心理健康相关;其中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以及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过干涉和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与性心理健康的水平存在相关;多元回归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惩罚严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以及母亲的惩罚严厉对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有负向预测作用;而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对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有正向预测作用。由此得出,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寻玉树灾区藏族中学生心理复原力和人格特质的状况,为更好的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法,对玉树某民族中学的202名学生的心理复原力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人格特质里的精神质与心理复原力里面的自我觉察存在显著负相关,神经质与同伴亲密关系存在负相关.结论:我们了解到玉树灾区藏族中学生的心理复原力与人格特质的状况,这对我们的心理干预能提供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济困难大学生个性因素中的人格特质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该文以SCL-90量表和艾森克现实性—幻想性测验为工具,对滇南边疆民族地区两高校的984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测查。结果:边疆地区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存在地区差异和性别差异,受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显著,但经济因素的效用是有限的;特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乡镇学生和城市学生;人格特征倾向于"现实性—幻想性"特质的中间态和幻想性。结论:在一定经济额度内,边疆地区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其经济状况呈正相关,经济条件是其心理保健的必要条件;他们的心理健康及其人格有相关关系,二者可能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研究探索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总体幸福感状况及其相关关系。研究表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常模及一般普通本科院校学生。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主观幸福感水平呈极强的负相关,值为-0.635;研究证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影响其总体幸福感的非常重要的因素。通过各种有效方式,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能够显著提高其总体幸福感水平,进而提高其精神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论文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SPF16)及自编调查问卷,对某师范学院6 7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抑郁状况不容乐观,其抑郁情绪与家庭经济状况、人际关系、负性生活事件、人格特质密切相关.研究揭示:家庭经济贫困、人际关系不良、经历负性生活事件、具有娇养性气息过敏、投射紧张、机灵性、易于内疚、高能量紧张等人格特质的学生应该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辅导对象.  相似文献   

9.
以单纯性肥胖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比12周麦西来甫-木卡姆练习前后学生健康体适能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探讨麦西来甫-木卡姆练习对肥胖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和心理健康的干预效应,为其在学校体育中的推广提供实验依据.结果表明,麦西来甫-木卡姆练习可以显著提高练习者的健康体适能,并能对其心理健康水平产生一定的干预效果,尤其是对女性练习者的干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心理健康理念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自编问卷对上海市3所高校不同专业、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理念与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理念状况一般,处于中等水平;大学生心理健康理念的性别、专业存在显著差异,年级差异不显著;大学生心理健康理念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理念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心理问题表现、心理健康内涵、心理健康调适方法和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