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大学教育要促进大学生的和谐与全面发展。大学和谐教育不仅在于能够帮助大学生实现和谐与全面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而且还在于能帮助他们很好地促进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与全面发展。这对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促进社会和谐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关于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的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是科学发展观在高校建设中的重要体现,是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构建大学和谐校园可以从促进教育环境、教育主体、学科建设以及学生个性等方面入手,既促进各自内部的全面和谐发展,又注意相互协调,统筹兼顾,实现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3.
教育和谐是对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功能观进行重新整合定位,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和谐为教育的目标,以推动和维护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人类的新文明为使命。本文从大学教育的内涵、和谐发展的现实性、传统文化和谐思想的作用、学术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大学理念、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培养模式、和谐发展目标的实现等方面阐述大学教育和谐发展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的大学教育管理机制是现代教育、学校发展、人的发展及社会发展的要求;随着现代教育管理理念的渗入,和谐的大学教育管理机制不仅包括管理层内部管理机制,且涵盖大学校园管理、人际关系调节、学生管理、校园内部各资源管理等内容;因此,管理中必须以有效方式来实现大学教育全面化管理,充分发挥各个行为主体的作用,营造和谐的管理氛围,从而实现和谐的大学教育管理机制的构建。本文说明了构建和谐的大学教育管理机制的必然性,并结合现代大学教育和谐管理要求,提出一些构建和谐的大学教育管理机制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和谐校园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包含和谐的大学办学理念、和谐管理、和谐学术环境和教育公平与效率和谐统一。本文围绕和谐校园的内涵探讨了大学教授的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使命即大学教授是深刻领会大学办学理念,并努力践行的坚实力量;是实现管理和谐的参与者与谋划者,推进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发展合力的有效力量;是校园形成和谐学术环境的主动方,是形成有效团队的领导者;是推动学科发展、促进公平与效率,提高教育质量的最强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大学城在我国是一种新的教育发展形式,构建和谐大学城对促进大学城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增强大学城的创造活力、实现大学城的安定有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根据知识信息时代科技、人文与自然的和谐、大学城外部环境的和谐、大学与城市、社会的和谐、大学城内部机制的和谐、教育与产业的和谐等和谐大学城的时代特征,只有努力实现主管部门与各教育主体、独立与共享、办学层次与办学类型、硬件设施与软件条件、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教育与产业、发展与稳定的和谐统一,才能真正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时代特征的和谐大学城。  相似文献   

7.
大学只有与时俱进地推行和谐的教育方略,才能促进大学生的和谐发展与社会的和谐进步。本文探讨了影响大学和谐教育过程中较容易忽视的非经济因素,践行大学和谐教育,不应忽视影响和谐教育的非经济因素,和谐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大学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是大学教育的正确理念与科学举措,是大学教育的理想境界与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8.
发展理工科大学艺术教育促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校园文化作为和谐社会文化的子系统,其文化的发展也势在必行。艺术教育将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介绍我国理工科大学的艺术教育的现状,以及艺术教育对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提出了如何发展理工科大学艺术教育以促进校园和谐文化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大学的实践和谐理念及实现和谐发展。不仅是实现自身跨越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充分发挥大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用的客观需要。而依据大学自身发展规律、和谐理念的内在的客观要求以及大学与社会之闻的内在联系建立的实践逻辑,这种逻辑须具有科学性、价值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0.
大学通识教育关注并强调人的自由、全面与和谐发展,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全新的教育思想理念,大学通识教育与人的和谐发展既具有客观上的一致性,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正确地分析大学通识教育与人的和谐发展的相互关系,对于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