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英语心理使役动词的被动结构,即v-ed句式是英语二语习得的一个难点。本文就英语心理使役动词的分类,语义及其主、被动句论元的颠倒匹配,“半被动语态”结构,英语心理使役动词v-ed分词与相应介词的搭配关系等方面对英语心理使役动词的被动结构进行了句法特性探讨。  相似文献   

2.
事件结构理论是将事件引入句法-词汇语义接口的理论研究,研究以Rappaport&Levin的事件结构理论为框架,结合状态变化动词的常见句式使役交替句,从语料库中搜集真实语料,对中英"break"类状态变化动词的特点和句法实现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两种语言的状态变化动词特征相似,内外因状态变化动词的区分取决于其作为及物句时的主语类型,所有的外因状态变化动词都有使役交替,其论元映射都可以用事件结构理论模板解释。  相似文献   

3.
从英汉心理动词论元句法—语义结构异同及使役义表达方式差异的角度出发,调查了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习得汉语心理动词的规律。调查发现,心理动词的习得难于非心理动词的习得,SE动词的习得易于OE动词的习得。此外,由于习得过程中受母语迁移的影响,"喜欢"类动词的习得优于"高兴"类动词。研究还发现,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影响心理动词习得效果。  相似文献   

4.
英汉心理动词的对比分析显示,英汉心理状态动词和英汉心理使役动词的基本句式分别为:S(感受者)+V(心理状态)+O(客体),S(使役者)+V(心理使役)+O(感受者)。汉语心理动词句式还包括"把"字句、"对"字句和兼语句式S(感受者)+V(心理状态)+O(有生客体)+V。英语心理使役表达主要通过词汇手段来实现,而汉语中多用兼语式的使役结构。英汉心理动词的主语选择由心理动词的语义成分、论元结构和人类视角所决定。  相似文献   

5.
英汉心理动词的对比分析显示.英汉心理状态动词和英汉心理使役动词的基本句式分别为:S(感受者)+V(心理状态)+O(客体),S(使役者)+V(心理使役)+0(感受者)。汉语心理动词句式还包括“把”字句、“对”字句和兼语句式S(感受者)+V(心理状态)+0(有生客体)+V。英语心理使役表达主要通过词汇手段来实现,而汉语中多用兼语式的使役结构。英汉心理动词的主语选择由心理动词的语义成分、论元结构和人类视角所决定。  相似文献   

6.
vP壳理论与使役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vP壳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和分析英汉使役结构的分类、使役动词的生成及使役结构的生成。通过这一视角发现:英汉使役结构具有相同的分类;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形容词以及名词与使役轻动词合并时都可用作使役动词;不同类型的使役结构中都存在一个轻动词,且它们都具有相同的底层结构。显性轻动词不促发下层动词发生句法移位,形成分析型使役结构,过渡性轻动词和隐性轻动词促发句法移位,分别形成形态型使役结构和词汇型使役结构。  相似文献   

7.
英语词化使役动词由零位使役动词和缀合使役动词组成。零位使役动词包括原生使役动词。部分心理使役动词以及由不及物动词、名词、形容词和部分副词经同形转换而来的使役动词。缀合使役动词包括由名词、形容词和部分动词附加具有使役意义的词缀而形成的使役动词。英语词化使役结构可分为:词化使役动词接施事宾语和词化使役动词+形容词述语或状态被动结构。  相似文献   

8.
在轻动词理论框架下,对不同类型的英汉使役结构进行对比与解释。研究表明,英汉使役结构均可根据其所包含轻动词类别分为两大类,即显性使役结构和隐性使役结构。显隐性使役结构具有共同的底层结构。其中显性使役结构的形成不发生句法移位,而隐性使役结构要触发句法移位,使下层动词上移,并与之合并。  相似文献   

9.
近代汉语中的给予义动词发展出了被动标记的用法,有两条途径,一是给予义动词及其所构成的双宾语结构,首先演变为使役类结构,然后再由使役类结构进一步演变为被动式,即给予义动词经历了使役义动词这个中介才演变为被动式标记;二是给予义动词及其所构成的双宾语结构在语义和语法结构上同被动式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可以直接发展为被动式,给予义动词也就演变为被动式标记。这两者的句法结构在表层上都是相同的,但是由于具体的句法环境的差异才促使它们演化道路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乔姆斯基的题元理论,探究英汉使役色彩动词结构在形态和句法上的共性与个性。从中发现,题元角色与动词语义有密切关系,动词语义在使役句中起到了连接不同参与者的纽带作用。同时,英汉色彩的不同使役形态既在使役义和使役力的表现上有所不同,也对施动者和受动者的限制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1.
情感性使役动词在构词和句法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共性特征。本文首先从语义场理论着手,对情感性使役动词进行归类。然后以词汇语义为依据,比较全面地分析了其词形变体和句法构造方式,并着重阐述了作为变体形式的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的隐含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致使-起始交替动词的句法生成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致使是起始的使役化和起始是致使的去使役化,两种解释都有许多反例。独立生成论则由于其假定致使-起始交替动词虽是同根生但彼此互不依赖,解决了生成语义学遗留下来的一些句法和语义问题。  相似文献   

13.
英语状态被动结构(stative passive structure)表示主语所具有的状态特征或者主语由于动作的完成所导致的行为结果。表示行为结果的及物动词,包括表示情感变化的心理使役动词和色彩使役动词,以及表示运动变化和状态特征的不及物动词都可以用于状态被动结构。英语状态被动结构以被动形式表示主动意义。英语状态被动结构包括be型状态被动结构(be+v-ed)、特殊连系动词型状态被动结构(special link-verb+v-ed)和get型状态被动结构(get+v-ed)。  相似文献   

14.
英语中的使役动词和具有使役意义的动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具有使役意义的动词数量颇多,用法较复杂,有使役动词,半使役动词,有表动态的,表静态(状态)的;其在句子中的结构也不尽相同,故探讨之,以供学习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VP壳理论的基础上,该论文探讨英汉两种语言中使役结构的构式,并比较英汉使役结构的个性及在句法深层结构中的共性。语料分析表明,英汉使役结构都存在一个乏词义动词。根据中心成分移位法则,不同类型的乏词义动词会形成不同的使役结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大学一、二年级阶段英语写作中心理使役动词的运用情况进行量化分析,可以发现学生习得心理使役动词的困难和可能发生迁移的区域,这有利于加强对该阶段学生心理使役动词英语表达特点的了解,从而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大学基础阶段的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实用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17.
使役表现是使第三方的动作实现使役主语的意志,但当第三方由无生命物即无自律行为能力的对象充当时,和日语中某些他动词用法产生混淆,文章试从使役主语的心理需求层面上来谈使役意义的他动词和使役表现的区分。  相似文献   

18.
心理动词(psych verbs)是人的心理活动或状态在语言中的"反映",英汉心理动词既有相似点,但也存在明显差异.由于英语心理动词存在一个论元和句法功能的颠倒匹配,这一现象给英语作为二语的学习者带来很大困难.本文主要从词汇语义和句法连接角度考察母语在中国学生英语心理动词习得中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原因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基于古代汉语语料,从生成句法层面中的轻动词句法理论出发,研究该理论下的"V+人"构成"使感"结构,主要分析"春风风人""愁人"这两个结构。将"使感"结构从显性和隐性两种使役结构方面进行了分析。语料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轻动词的存在触发句法移位,从而生成不同表层结构的句子。  相似文献   

20.
心理动词涉及到人的情感、感知和认知,情感类心理动词是心理动词中重要的一类。情感类心理动词可以按照情感状态和情感程度细分为九小类,各小类的语义特征和语义内容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情感类心理动词以"情感状态"语义要素为核心,具有重叠性、模糊性和连续性等语义特点,情感类心理动词还存在明显的语义层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