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媒体通过记进行隐性采访,有利于保证获取证据的真实性和时效性,有利于新闻宣传同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做斗争,但在法律框架内,隐性采访既有空间也有禁区,新闻工作要十分谨慎地把握采访尺度,一,不经新闻机构的特别批准,记不得自行实施;二.应当遵守《国家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国家保密法规等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不得以引诱犯罪为手段,不得干预和影响司法审判。三,隐性采访所使用的手段,仅限于涉及公共利益的事件,应遵守保护公民,法人人格权的规定,不得以侵害被采访对象的人格权为代价。  相似文献   

2.
隐性采访,作为一种特殊的采访手段在近年来被大量使用,通过隐性采访而获得的新闻资料以其真实性和揭露性受到公众的支持,也为许多的栏目所采用。但是,由于隐性采访是在被采访者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暗访、偷拍等方式来进行的,在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游离于法律和道德的边缘,因而在实际的运用中,隐性采访又给记者和被采访对象带来了很多问题,而这种采访方式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如何在保证新闻事实真实性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做好新闻报道,我们该如何解决;在隐性采访的过程中,该如何去把握,成了新闻从业者和广大受众关注的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式,详细阐释如何更加合理的应用隐性采访。  相似文献   

3.
隐性采访,作为一种特殊的采访手段在近年来被大量使用,通过隐性采访而获得的新闻资料以其真实性和揭露性受到公众的支持,也为许多的栏目所采用。但是,由于隐性采访是在被采访者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暗访、偷拍等方式来进行的,在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游离于法律和道德的边缘,因而在实际的运用中,隐性采访又给记者和被采访对象带来了很多问题,而这种采访方式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如何在保证新闻事实真实性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做好新闻报道,我们该如何解决;在隐性采访的过程中,该如何去把握,成了新闻从业者和广大受众关注的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式,详细阐释如何更加合理的应用隐性采访。  相似文献   

4.
隐性采访的法律道德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隐性采访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采访手段被越来越多的媒体使用。就隐性采访的必要性和进行隐性采访的法律和道德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隐性采访已被广泛采用,也由此引来一系列法律问题。新闻立法应当承认隐性采访的合法性,并在此基础上对隐性采访予以适当调整。具体而言,应当建立隐性采访的采访者从业资格制度;严格隐性采访器材管理制度;采访内容应限定在公众有权知晓但显性采访却无法获得的信息;采访应基于维护公共利益之目的。同时,应加强新闻审查机制对隐性采访的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隐性采访已被广泛采用,也由此引来一系列法律问题。新闻立法应当承认隐性采访的合法性,并在此基础上对隐性采访予以适当调整。具体而言,应当建立隐性采访的采访者从业资格制度;严格隐性采访器材管理制度;采访内容应限定在公众有权知晓但显性采访却无法获得的信息;采访应基于维护公共利益之目的。同时,应加强新闻审查机制对隐性采访的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隐性采访作为一种特殊的采访方式,既发挥了有效的作用,也引来了争议.文章通过对隐性采访成功案例的剖析,着重探讨了隐性采访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成功进行隐形采访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论隐性采访     
本文从论证什么是隐性采访开始着手,进而详细论证了隐性采访的现实意义和其所具有的优势,以及在实际采访中如何进行隐性采访。全文重点论证了当前隐性采访所具有的道德和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9.
采访类的文章通常是针对某件事或某种现象而提出相应的措施和解决方法。 写作时,第一句开门见山地交待采访的基本情况,即阐述采访的时间、对象、主题等,接着便阐述采访情况或被访人所述的相关信息等。最后陈述被访人提出的个人观点或对解决该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隐性采访作为显性采访的重要补充,在新闻界越来越受欢迎,但也同时引起了人们对其合法性的争议。隐性采访有其存在的法理支撑及法律基础,是一种合法权利,但它也有诸多法律禁区。隐性采访极易引起纠纷,其中以隐私权为最。要对隐性采访加以规范,使其更加有利于我国新闻业及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闻报道的合法性不仅要求内容的合法,同时也要求形式的合法。隐性采访作为一种有效的采访手段,为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所采用,由此也带来了许多新闻侵权问题的发生。因此,在隐性采访中必须规避新闻侵权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关于"隐性采访"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秩序是法律的追求。如何才能使那些暗访记者所进行的报道既满足社会公众的渴求欲,又在法律界限之内?就此对隐性采访存在的合法性和法律制约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新闻写作的前提。新闻采访过程中除了要记者掌握好采访技巧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新闻采访前要做好准备,这样才会在采访时得心应手,获取想要得到的有价值的信息。基于此,着重论述新闻采访前需要做的准备,以及新闻采访前做准备的重要性,以期促进新闻采访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记者享有采访权,但记者采访权的法律性质并不明确,因而记者在采访活动中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关系也就不可能明确,进而成为记者采访遇阻、遭诉或采访权滥用等现象发生的重要根源。我国应当将记者采访权界定为记者专属享有的职业身份权,其属于私法上的权利,性质为相对权、请求权,其实现和保护遵循“人格权先于身份权”的私法秩序。抽象权利(新闻自由)的私法化保护应当成为我国立法的宏观思维路径。  相似文献   

15.
邓涛 《培训与研究》2005,22(6):22-24
本文主要论及四个问题,网上采访传播信息的特质及若干注意事项;常见的网络采访类型;关于此类采访的采访权问题;网络媒体侵犯隐私的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16.
“一对一”式采访是指一个记者同一个被采访对象之间的单独采访。这种采访可以见面,也可以不见面。现在读者对新闻报道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相适应,他们对新闻采访活动的要求越来越深入。新闻采访活动要求记者只有充分掌握了采访技巧和方法,采访活动时才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才能采集到有价值的素材,写出好报道。  相似文献   

17.
采访和写作是写好人物通讯的关键所在。采访是写好人物通讯的基础,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则直接关系到整篇文章的质量。本文分别对人物通讯的采访和写作技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定性研究方法中,访谈是最常使用的资料收集手段之一。根据访谈对象的人数多寡,访谈又可以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两种。个别访谈指研究者对一位研究对象进行访谈,集体访谈指研究者同时对一群访问对象进行访谈,焦点群体访谈(focusgroup)是一种最常见的集体访谈。拟从焦点团体访谈的起源和焦点群体访谈的优缺点两个方面加以论述,对现行制度的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电子出版物是现代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同传统的印刷型文献相比有许多优点,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弊端.因此,图书馆在进行文献采访时, 须注重采访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高校女教师由于工作、家庭、生理的原因有着巨大的压力,受霍桑实验中访谈实验的启示,建议对高校女教师实施访谈制度,可以让大家减缓压力、发泄不满、寻找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教师和学校均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