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一、教学内容笔算除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9页~21页的例1、例2。)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2.使学生理解用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初步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难点:除法竖式中商的书写位置及算理。四、教具和学具教具:口算卡片、52根小棒、小棒图。学具:52根小棒。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84~ 85页例3,"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进位加法笔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 师生准备小棒、计数器.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0~31页《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2.使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展示、小组和全班同学合作交流,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4~56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明确竖式的书写形式,理解每一步的算理,并能正确进行计算。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索过程中经历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抽象概括的能力。情感目标: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教学重、难点:掌握两步计算除法竖式的书写形式及算理;除数不能整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时,竖式计算的方法及算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拔萝卜”。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学具准备:计数器、小棒。教学媒体:计算机。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今天,老师带给同学们一个小兔拔萝卜的故事,同学们愿意听吗?(播放课件)一天,兔妈妈对两只兔宝宝说:“你们长大了,该学着做些事情了。今天去菜园里帮助妈妈拔萝…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54~55“分桃子”。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2.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3.培养学生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教学难点】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  相似文献   

8.
<正>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数的运算是主要内容之一。小学一、二年级在数的运算这一内容中主要是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能计算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其中,20以内的加减法是今后学习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乘法口诀是今后学习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因此,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比较重要的,计算要领的掌握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那么,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计算  相似文献   

9.
两位数加两位数执教者苏杰评析者刘明杰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珠算、笔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初步培养学生概括法则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珠算、笔算的方法。教学难点个位相加满十,减补进一的计算方法。教学用具大算盘...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贯穿着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计算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下面笔者以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教学为例,谈谈“三算”(口算、估算、笔算)结合的实践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解决问题及创新等能力。【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91-93页“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找出解决不同“乘船”的方案,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讨论、交流探索中,找出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不同方法,不同思路,从而培养学生计算的能力。学习目标1、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能熟练地进行口算。2、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从而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 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借助课本上的情景图引出计算问题,并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掌握计算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刘悦红 《辽宁教育》2005,(1):107-107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第78页。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减法及连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现实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了解减法的意义,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连减法;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先估后算”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方法进行回顾与整理,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严谨的学习态度。3.通过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乘法计算的运用价值。教学重难点: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2.能运用知识灵活解决实际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6.
徐琴 《学周刊C版》2011,(8):148-148
教学内容:西师版教材一年级(下) 教学目的:1明确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 2.了解竖式计算的方法。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与他人的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第三册中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重点是解决笔算竖式的写法问题。教学例题时可凭借一年级学过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口算运算顺序,迁移运用到本单元笔算学习中,使大部分计算式题能用简便写法计算,并引导学生发现简单的一般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灵活计算的能力。   一、强化旧知基础   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以及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仅是学生组建新知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条件。口算连加、连减和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笔算连加、连减和混合运算的依据。如复习口算“ 4+ 8…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内容]西师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75页例1,课堂活动和练习十五1、2题。[教学目标]1.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探索过程,并能正确计算。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体验数学价值。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和书写习惯。[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个位不够减"的处理。[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自主学习1.复习。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学习时间最长,分量也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尤为重要. 我在执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除法"时,感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不浓,计算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差,计算正确率低,总体速度慢且计算速度落差很大.为此,我就自己在计算教学中的困惑,结合教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课堂教学实例,谈谈在计算教学中我们应追求什么.  相似文献   

20.
<正>小学计算教学一直是"双基"落实的重中之重,它影响着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与发展。一年级的计算教学多为口算内容,包括20以内的加减法,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这些内容是学生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所以对于这一内容,我坚持"六字方针":基础(扎实)、能力(简捷)、习惯(认真),然而当我的教学理念遭遇到家长们的口算提前辅导时,我开始感到困惑了……发现:我只会用妈妈教的方法口算下面是一节一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