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安现代非线性科学应用研究所经几年努力 ,研制成功一种新型地震前兆监测及科学预报仪器—NT2 K8型全数字智能压容式宽频钻孔应变仪。经上海、河南地震监测预报部门半年多的运行 ,证明该仪器与同类仪相比精度较高 ,测频范围宽 ,是比较先进的地震前兆观测仪器。全数字智能压容式宽频钻孔应变仪 ,从探头到测量系统、配套软件等方面 ,都有技术上的独到之处 ,应变仪探头安装在地层钻孔中 ,选点的限制较小。应变仪数采器采用 2 4位高精度模数转换器 ,由计算机自动控制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 GPS)精确对时 ,记录数据不间断存取 ,可随时将记录计…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上海市地震深井综合项目所建台站——崇明长江农场台和浦东张江台——井下四分量钻孔倾斜仪观测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了解不同区域内水泥固化因素与四分量钻孔应变仪曲线的对应关系。通过对四分量应变观测仪观测曲线的分析对比,认为该套仪器的运行正常,能够正常反映地下岩层应力应变的变化情况,可以运用于日常分析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3.
建筑物是人们居住、工作和生活的场所,是正常生活进行的保障。由于地质因素、人为因素造成的建筑的变形日益频繁,有时候甚至造成人员的伤害和死亡,因此,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工作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确定观测精度及观测周期是变形监测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合理的观测精度和观测周期既可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又可以节约成本。本文以哈尔滨市区内某街道沿线两侧建筑物的变形为研究对象,对其沉降监测数据进行采集,应用数理统计的相关知识,分析出建筑物位移速度与观测精度以及观测周期三者之间的关系;结合建筑物变形的一般特点和规律,提出一套合理确定建筑物观测精度以及观测周期的方法,并通过具体实例对结论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采煤工作面顶板观测内容主要有顶底板移近量观测、活柱下缩量观测、支柱载荷量观测、顶板状况统计观测、上覆岩层移动状况观测、围岩支承压力分布观测等。其中,前三个观测项目称为"三量"观测,是采煤工作面矿压观测的核心。本文主要阐述了观测区及观测线的布置,要尽量做到以最少的测区、测线,完成预定的观测任务;观测方法与记录;支架载荷的观测。  相似文献   

5.
磁法勘探是观测研究地下介质磁场变化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根据测得的磁场变化寻找具有磁性异常的岩(矿)体以达到查明地层、控矿构造等地质目标.1:5000高精度磁测(4m2)为本文研究重点,结合其他方法完成此次工作,其目的为:以铀为主攻矿种,查明铀矿区域控矿地质条件,圈定物探异常和矿化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6.
DSQ水管倾斜仪作为观测地倾斜固体潮观测的有效手段,具有运行稳定、精度高等特点。仪器在观测运行中按规范要求应定期进行标定,通过对标定序列进行分析,以获得仪器格值参数是否稳定。本文通过对武汉中心地震台辖区内多套水管仪的标定数据按端点标定精度、相对误差是否小于1%作为分类标准,将标定结果归纳为3类。将仪器标定结果进行分类识别,有助于有针对性的开展维护工作。  相似文献   

7.
在地面观测工作中记录天气现象时经常遇到"雾"与"霾"的记录,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有关"雾"与"霾"的规定,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从成因特性、颜色和出现时间等方面介绍"雾"与"霾"的区别,对统一的区分霾与雾的标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常规探测资料,对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2012年全年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1)2012年全年平均温度为3.5℃,大幅低于历年平均温度(历年年平均温度6.9℃),较2011年(4.0℃)也偏低。2)8月29日"布拉万"台风过境哈尔滨机场,造成日降水量达124.6mm,为机场有观测记录以来的的日降水量最高值。此外,2012年年降水日数为157天,同样也打破了机场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3)2012年,多项高影响天气数据,包括年低能见度(小于1公里)日数、连续雷暴日数、年降雪日数等均打破了机场有观测数据以来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变形监测工作中,根据已观测数据作为初始值,建立预测模型,模拟监测体未来变形趋势成为变形监测工作重要研究方向。本文旨在研究利用灰色模型对已知观测数据要求较少的优势,在贵阳市基坑沉降项目中试验了3种灰色模型GM(1,1)、DGM(1,1)、NDGM(1,1)的模拟实验效果,分析了3种灰色预测模型预测精度及适用性,并且讨论监测体与周围环境因素的关联性,及其对预测结果的局限性。文中的一些实验结果对研究利用灰色理论建立灰色预测模型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日前在南极第三大湾普里兹湾海域成功回收一套潜标系统,这是中国首次在南极成功投放并回收潜标,潜标记录的观测数据将为研究南极环境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酸雨观测是一项要求严格,操作仔细,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保证酸雨观测记录资料准确、可靠,必须要熟悉酸雨业务规范和技术规定,在"细节"上下功夫。本文从采样器皿的洗涤、标准溶液的配置、降水样品的采集与保存、仪器的使用和维护等方面介绍了酸雨观测业务中应注意的问题,希望对台站业务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根据鄂北配水工程输水隧洞的收敛监测要求,结合隧洞断面形式、围岩地质特点以及施工特点,探索出一套基于全站仪自由设站的非接触式净空收敛监测技术方法。即在初期支护的拱架上固定反射膜片,通过全站仪自由设站,观测同一断面上各反射膜片与全站仪之间的距离及角度,计算出各反射膜片的相对三维坐标及膜片间的相对距离(即弦长)变化,并通过几何三角关系解算出拱顶的沉降位移。同时,本文对影响全站仪观测精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和优化,对全站仪观测精度指标及测距范围提出了明确标准,经实践检验,基于该方法的观测数据准确、成果可靠,真实地反映了施工过程中围岩的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13.
光电技术     
《科学中国人》2022,(16):10-15
相干测风激光雷达系统研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窦贤康教授激光雷达团队首次实现3米和0.1秒的全球最高时空分辨率的高速风场观测。相关成果发表于《光学快报》(Optics Letters)。米级分辨率的大气风场探测在航空航天安全、高价值目标保障、数值天气预报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实现“看得远、看得细,测得快、测得准”的风场观测是对测风激光雷达的重要挑战。为此,研究团队提出一种新的反演算法,提高风场反演精度和稳健性,制备出一套全国产化的“产品级”测试样机。雷达工作波长为1550.1纳米,具有人眼安全、设备轻便(整装设备40公斤)、工作稳定、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这是迄今为止首次实现连续观测的高分辨率结果。  相似文献   

14.
酸雨观测应注意的一些“细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雨观测是一项要求严格、操作仔细、技术性强的工作,要保证酸雨观测记录资料准确、可靠,必须要熟悉酸雨业务规范和技术规定,在"细节"上下功夫。本文对酸雨测报观测日常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加以总结,并提出解决方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项目概况我国现有的陆地生态系统非均匀下垫面观测技术,远不能满足碳氮温室气体排放的过程与机理及碳氮循环耦合过程的综合研究对观测设备性能的要求。由于国际上尚无商品化的相关设备,国外先进科研机构都只能通过自己研制来满足其科研工作的需要。本项目将研制我国第一套专门针对非均匀下垫面低矮植被陆地生态系统进行多点位多气体(包括N_2O、NO、CH_4、CO_2)净排放通量的同步、高频、全自动综合测定的观测技术系统(AMEG)  相似文献   

16.
<正>项目概况我国现有的陆地生态系统非均匀下垫面观测技术,远不能满足碳氮温室气体排放的过程与机理及碳氮循环耦合过程的综合研究对观测设备性能的要求。由于国际上尚无商品化的相关设备,国外先进科研机构都只能通过自己研制来满足其科研工作的需要。本项目将研制我国第一套专门针对非均匀下垫面低矮植被陆地生态系统进行多点位多气体(包括N_2O、NO、CH_4、CO_2)净排放通量的同步、高频、全自动综合测定的观测技术系统(AMEG)。  相似文献   

17.
<正>项目概况我国现有的陆地生态系统非均匀下垫面观测技术,远不能满足碳氮温室气体排放的过程与机理及碳氮循环耦合过程的综合研究对观测设备性能的要求。由于国际上尚无商品化的相关设备,国外先进科研机构都只能通过自己研制来满足其科研工作的需要。本项目将研制我国第一套专门针对非均匀下垫面低矮植被陆地生态系统进行多点位多气体(包括N_2O、NO、CH_4、CO_2)净排放通量的同步、高频、全自动综合测定的观测技术系统(AMEG)。  相似文献   

18.
<正>项目概况我国现有的陆地生态系统非均匀下垫面观测技术,远不能满足碳氮温室气体排放的过程与机理及碳氮循环耦合过程的综合研究对观测设备性能的要求。由于国际上尚无商品化的相关设备,国外先进科研机构都只能通过自己研制来满足其科研工作的需要。本项目将研制我国第一套专门针对非均匀下垫面低矮植被陆地生态系统进行多点位多气体(包括N_2O、NO、CH_4、CO_2)净排放通量的同步、高频、全自动综合测定的观测技术系统(AMEG)。  相似文献   

19.
全站仪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良骥  高永梅  张玉 《现代情报》2004,24(4):189-190
本文介绍了全站仪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中的观测原理,并对观测数据作出了精度评价。结果表明用全站仪进行相似材料模拟观测具有与经纬仪相同的精度.而且全站仪受外界条件的限制更少、操作更简单等特点,因而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观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明末历争中交食测验精度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西洋新法历书》中辑录出明末历争中的日月交食记录,并对其进行现代时制换算和精度分析,从而考察西法和大统历在明末的交食预报精度以及当时的观测精度,指出西法在明末历争中预报交食并非如其所说的“密合”,而是存在着一定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